個人信息
鮑國,姒姓,鮑氏,名國,謚文子。春秋時期齊國 大夫, 鮑叔牙曾孫, 鮑牽之弟。生卒年不詳,大約生于 齊頃公五年(前594年)之前,卒于 齊景公四十七年(前501年)之后。
鮑國早年生活在 魯國,為魯國施孝叔的 家宰 。
生平經(jīng)歷
前574年, 齊國大夫 慶克穿著婦人的衣服坐著 輦車進(jìn)入宮中,和 齊靈公的母親聲孟子私通,而被鮑牽看見,告訴了 國佐。國佐責(zé)備了慶克。慶克在家中久不出,告訴聲孟子國佐責(zé)備了他。齊靈公會盟后回國,聲孟子說留守臨淄的高無咎、鮑牽不接納歸國的國君,要另立公子角。齊靈公遂砍掉鮑牽的雙腳、驅(qū)逐高無咎,高無咎出走莒國,齊靈公從魯國召鮑國回齊國繼嗣鮑氏 。
這時,齊國的政局混亂,公室衰落,卿大夫互相兼并。鮑國帶領(lǐng)鮑氏一族,不單沒有被其他氏族兼并,并使鮑氏與田氏、 國氏、 高氏( 齊文公后代)成為齊國重臣。
前545年, 慶封當(dāng)權(quán),鮑國聯(lián)合高蠆的高氏( 齊惠公后代)、欒灶的欒氏、田須無的田氏四族一同攻滅慶氏,令慶封出奔魯國 。
前532年,又因欒灶之子欒施和高蠆之子 高強二人嗜酒,兩人投契,與田須無之子 田無宇及鮑國疏遠(yuǎn),四族遂分為二黨。欒、高二人每次聚飲,醉后輒言陳、鮑兩家長短。陳、鮑聽聞后漸生疑忌。剛好有人挑撥田無宇及鮑國說欒、高二氏將攻打田、鮑二氏,鮑國深信此事遂令人往約田無宇共攻欒、高兩族。欒施、高強戰(zhàn)敗,出奔魯國 。自此, 公族衰落,齊國只剩余鮑氏、田氏與天子二守的國氏、高氏(齊文公后代)及 晏嬰為首的晏氏 執(zhí)政。
前528年,魯國季氏家臣南蒯占據(jù)季氏采邑費地而背叛季氏,費地人民不從,南蒯無奈,只好出亡齊國,欲將費地交給齊國。景公知道費地人不順從,于是派遣鮑國將費地送還魯國 。
前501年,魯國 陽虎出亡至齊國。陽虎請求景公派兵討伐魯,認(rèn)為只要三次加兵于魯國,必能取魯。景公意欲允許,鮑國勸諫曰:“臣嘗為隸于施氏矣,魯未可取也。上下猶和,眾庶猶睦,能事大國,而無天災(zāi),若之何取之,陽虎欲勤齊師也,齊師罷,大臣必多死亡,己于是乎奮其詐謀。夫陽虎有寵于季氏,而將殺季孫,以不利魯國,而求容焉。親富不親仁,君焉用之?君富于季氏,而大于魯國,茲陽虎所欲傾覆也。魯免其疾,而君又收之,無乃害乎?”景公聽從了鮑國的勸諫,將陽虎先行扣押其后流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