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履歷
男,1939年生,漢族;教授,碩士生導師, 重慶大學兼職博士生導師; 貴州大學控制技術研究所所長;國務院津貼專家,貴州省省管專家。貴州大學原信息學院院長,前全國政協常委,貴州省政協常委,前任中國農工民主黨貴州省委員會主委。科研方向
計算機應用技術,工業(yè)測控系統(tǒng),論文成果
多年從事計算機系統(tǒng)結構、計算機網絡、工業(yè)控制測控系統(tǒng)、電力自動化系統(tǒng)、無線通信和光通信系統(tǒng)、程控交換技術等領域的教學、科研工作。先后主持省級以上科研項目十余項,獲省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兩項,三等獎三項,輕工部金龍騰飛獎一項,省經委省科委聯合頒發(fā)的優(yōu)秀成果獎三項。編著《微機SCADA系統(tǒng)的原理和方法》、《操作系統(tǒng)》、《數字通信工程》等著作,發(fā)表論文30余篇。
貴州省知名專家,承擔社會科技兼職有:中國計算機學會貴州省分會常務理事(網絡通信專委會副主任),中國微機學會貴州省分會副理事長,中國電機工程學會高級會員,中國電子學會高級會員,貴州省自動化學會理事長,貴州省軟件行業(yè)協會副理事長等。
近期研究
網絡智能機器人,涉及多種單片機系統(tǒng)的開發(fā)。以及人工智能、語音識別、無線通信與控制、顏色定性識別、傳感器綜合應用等多個前沿領域。目前指導研究生7人。
傅家祥教授是貴州大學(原貴州工業(yè)大學)電工系58級學生,當時正值貴州工業(yè)大學建校, 人才極度缺乏,為了響應黨的號召, 傅家祥教授毅然地放棄到名校繼續(xù)深造的機會,把畢生精力致力于學校的建設。 在原貴州工業(yè)大學計算機科學與信息技術學院建立之初,傅老積極籌備各項工作,并主動擔任計算機科學與信息技術學院首任院長,帶領全院師生為建設該院而努力奮斗。
在學業(yè)上, 傅家祥教授從未放棄過任何學習的機會,這是極其值得我們后輩學習與借鑒的。如今,傅教授已是我校計算機科學與信息技術學科的學術帶頭人,信息學院碩士生導師,重慶大學兼職博士生導師,中國計算機學會貴州省分會常務理事,網絡通信專委會副主任,中國微機學會貴州省分會副理事長,中國電機工程學會高級會員以及中國電子學會高級會員。
傅家祥教授畢生主要致力于工業(yè)自動化、電力系統(tǒng)自動化、計算機工業(yè)控制、測控系統(tǒng)、計算機體系結構、操作系統(tǒng)、無線通信、光通信系統(tǒng)、計算機網絡技術、程控交換技術等領域的教學、科研工作。先后主持科研十余項,獲省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兩項,三等獎三項,輕工部金龍騰飛獎一項,省經委省科委聯合頒發(fā)的優(yōu)秀成果獎三項。編著《微機SCADA系統(tǒng)的原理和方法》、《操作系統(tǒng)》、《數字通信工程》等著作,發(fā)表論文二十余篇,共計百余萬字。其中“物流機器人”、“貴陽市煤氣SCADA系統(tǒng)”、“貴陽市自來水公司無線三遙調度管理系統(tǒng)”等項目均取得很大的成就與效益。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傅教授近期與同事合作研究與開發(fā)的“網上機器人”,采用視、聲傳輸的方式很好地實現對機器人的遠程控制,填補了我校在這一區(qū)域的空白。
榮譽成就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正因為在科研和教學上如此的執(zhí)著,傅家祥教授在各個方面都取得卓越的成就:1990年被授予“貴州省有突出貢獻的優(yōu)秀專家”稱號,1991年起享有國務院政府津貼,1997年被授予“貴州省先進工作者”稱號,1998年被授予“省管專家”稱號,1999年被評為“貴州省師德標兵”。他還積極參加社會活動,現任貴州省九屆人大常委,九屆人大環(huán)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委員,第十屆全國政協常務委員,中國農工民主黨貴州省委員會副主委。社會價值
談到現在的貴州大學計算機科學與信息技術學院學科的建設,傅家祥教授提出一系列的要求,即高度關注我省產業(yè)結構調整,呼吁推動信息科技,改造傳統(tǒng)產業(yè),加大電子信息科研的投入,加強相關關鍵技術的研究,解決制約提高電子實際應用水平的技術瓶頸,如電子信用標準、電子商務平臺、信息安全技術等,加大運行機制和管理體制的改革,加大落后地區(qū)資金、人才、技術的扶持,制定相關規(guī)定提高電子信息系統(tǒng)的實用性與服務性,建立科學的電子應用效益評估指標體系,加強對學院各項科研的實際應用效益考核。走一條技術含金質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少、環(huán)境污染小、人力資源得到充分發(fā)揮的新型工業(yè)、化信息化道路,為貴州的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在教學上, 傅教授的敬業(yè)精神一直是計算機科學與信息技術學院全體師生學習的楷模。盡管他經常出席各地的國際學術研討交流會,但是學院安排他的課程卻從未耽誤。平時, 傅教授經常與同學談心,有時還親自到學生寢室就學習、工作、生活等方面與學生面對面的進行交流。在傅教授的關心與幫助下,他所教授的三名學生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入北京大學,另有多名學生考進其他大學深造。
“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到無花空折枝”,采訪結束之際,傅老還不忘勉勵我們年輕一代,要善于抓住有利的學習時機,努力學好科學文化知識與專業(yè)技能,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如大學生挑戰(zhàn)杯、創(chuàng)業(yè)計劃大賽等,為今后從事科技事業(yè)奠定堅實的基礎,為新貴州大學的建設而努力,為貴州的發(fā)展而奮斗,為祖國的強大而拼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