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芻詩
洪芻詩,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為底本,校以鮑廷博批校清抄本(簡(jiǎn)稱鮑校本,藏山東省圖書館),洪汝奎《晦木齋叢書》輯朱氏惜分陰齋本(簡(jiǎn)稱朱本,藏江西省圖書館)。集外詩部分,重行搜輯,編為第三卷。
洪芻年譜
書香門第
1066年,宋英宗治平3年,1歲。生于建昌軍(今永修-安義一帶)。成年后舅舅黃庭堅(jiān)寄厚望,取字駒父。
兄洪朋(1065-1110年),字龜父,著《洪龜父文集》、《清非集》;
弟洪炎(1067-1133年),字玉父,1094年進(jìn)士,累官谷城縣令、郢州守、著作郎、秘書少監(jiān)、中書舍人,晚年以徽猷閣待制提舉臺(tái)州崇道觀,著《西渡集》、《塵外記》、《侍兒小名錄》等,匯編黃庭堅(jiān)《豫章先生集》;
弟洪羽(1068-約1105年),字鴻父,1097年舉進(jìn)士,一門四進(jìn)士;
父洪民師(?-1070年),博學(xué),辟雷塘?xí)赫平蹋?070年舉進(jìn)士,任石州司馬參軍,父死哀毀而卒;
母黃氏(1046-1070年),黃庭堅(jiān)長妹;
祖父洪亶,祖母文城君,為尚書李常李公擇長姊,通達(dá)持家,賢能智慧,撫教諸孫;
高祖洪文舉為江州助教、高叔祖文撫,6世同堂,宋仁宗贈(zèng)u2018義居人u2019匾;
曾祖洪諤,唐虔州司倉參軍。
好學(xué)苦讀
1070年后,洪芻跟從祖母勤苦學(xué)習(xí),好賦詩詞,士君子多慕之。以詩聞名。u2018但以文論,固不愧酷似其舅之稱u2019、u2018殫洽開豁,溢于文詞。放浪江湖,不求聞達(dá)。
1089年,任黃州監(jiān)酒官(酒正),好飲,舅黃庭堅(jiān)警之。
1090年,黃州知錄參軍。舅黃庭堅(jiān)告知舅公李常、孫覺死訊。
1091年,任黃州推官。同年6月初8,黃庭堅(jiān)母即洪芻外婆逝于京。芻任職至少到1093年8月。
入仕朝廷
1094年,哲宗紹圣元年,29歲。與弟弟洪炎同舉進(jìn)士。
1094至1102年,主晉州州學(xué)教授。
1102年9月,37歲,因?yàn)槌2018作元符上書邪下,降兩官,監(jiān)汀州酒稅u2019。
1104年,u2018崇寧三年入黨籍u2019,被打入u2018崇寧黨籍u2019。
文章千古
1106年,u2018五年敘復(fù)宣德郎u2019,閑官散居。
1116年(政和六年)起5年時(shí)間,擔(dān)任u2018太平江州祠官u2019(祠吏),作〈奉安玉冊(cè)記〉云:
今上蒞天下之十六年,…遣內(nèi)侍省黃京奉玉冊(cè)以至,冊(cè)文有皇帝名!笠荒,而祠吏臣芻,實(shí)來奉香火。
此后,作《香譜》5卷,今存2卷。為今存北宋最早、也是保存比較完整的香藥譜錄類著作,其中對(duì)于歷代用香史料、用香方法、以及各種合香配方,鄭康成漢宮香、南方小宗香、真誥嬰香、戚夫人迎駕香、唐員半千香、沉水香、蜀主熏御衣香法、江南李主帳中香,所記甚該博,均廣而收羅之;并首創(chuàng)用香事項(xiàng)之分類模式為:香之品、香之異、香之事、香之法等四大類別,為其后各家香譜所依。并記錄其創(chuàng)造的“洪駒父荔支香、洪駒父百步香”。
1118年(重和元年),53歲,撰《豫章職方乘》3卷,后作續(xù)篇《后乘》12卷;陸續(xù)著《楚漢逸書》敘述楚漢人物與掌故,82卷,今佚。
1120年(宣和二年),洪芻作u2018德化縣u2019(今九江縣)《陶淵明祠記》、《宣、政間名賢題跋》:
掃除先遠(yuǎn)之丘墓,掇拾祖宗之手澤,真子孫職也。…宣和二年二月廿七日,豫章洪芻駒父書。
1121年(宣和三年),任信州通判軍等職事官,作《信州巖洞記》、鉛山《石井記》。在此前后時(shí)間,作《老圃集》等。
1123年(宣和五年),在江西貴溪之祈真巖,游昭真館題名石刻:“宣和五年四月四日來訪昭真之館峭壁四立…低回留之…山厓?cè)フ潞槠c記”。
1126年(靖康元年)六月,洪芻尚在江西,有《跋東坡畫天籟堂壁》云:
u2018東坡先生頃作枯木怪石于天籟堂壁間,有力者負(fù)之而走矣,獨(dú)留其影于琢玉坊,李氏因刻之琬琰,靖康元年六月癸丑,豫章洪芻書u2019。
七月,除元符上書邪等之禁,洪芻因得以入京。十月十二日召芻為左諫議大夫。同年洪家毀于大火。(初步認(rèn)為其家族本年舉家遷居新建縣。)四年后,洪炎回故土,傷感詠詩云:“南州一炬火,我歸無所歸”。
十一月八日,參與u201836人u2019奏議,阻止耿南仲割地。
1127年(建炎元年),3月,金人包圍京城。終日飲酒。后被金人以屠城為脅迫,參與u2018張邦昌篡立u2019事件、u2018監(jiān)守自犯奸u2019,讓景王府宮人曹三馬陪酒等罪,6月高宗命馬伸彈劾他,被降為散朝大夫。
永不放還
1128年(高宗建炎二年),63歲,八月流放沙門島(今山東蓬萊海中孤島)、u2018永不放還u2019。作詩“煙波不隔還鄉(xiāng)夢(mèng),風(fēng)月猶隨過海身”。不久死于沙門島。1132年正月,弟洪炎作詩獻(xiàn)表弟徐俯川紀(jì)念之。
有二子,其一為洪枿,任朝郎知永州;孫洪光謙,任文林郎靜江府觀察支使;曾孫女之一名叫洪覺順(1160-12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