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一级ⅤA免费观看,好吊妞国产欧美日韩观看,日本韩国亚洲综合日韩欧美国产,日本免费A在线

    <menu id="gdpeu"></menu>

  • 嚴明

    嚴明

    嚴明,中國著名攝影師。70后,安徽定遠人。大學學的是中文,曾做過十年搖滾樂手,做過十年記者。2010年辭去公職,成為自由攝影師,現(xiàn)居廣州。2010年憑作品《我的碼頭》獲法國“才華攝影基金”中國區(qū)比賽紀實類冠軍、大理國際影會獲最佳新銳攝影師獎 ,2011年憑作品《大國志》獲第三屆侯登科紀實攝影獎 。入選《Vista看天下》(2011)年度圖片大賞。2012年受邀擔任Thinkplus2012“大聲思考”大型演講活動演講者 、2012連州國際攝影年展策展人 ,2013年擔任TOP20·2013中國當代攝影新銳展評委。作品由多家藝術(shù)機構(gòu)及國內(nèi)外收藏家收藏。

    基本內(nèi)容

    嚴明履歷

    1972年生于 安徽 蚌埠,畢業(yè)于安徽 淮南師范學院中文系。

    2001-2007任職于南方都市報,

    2007年至2010年任職于 南方日報視覺新聞中心。

    2004 平遙國際攝影節(jié)聯(lián)展;2005平遙國際攝影節(jié)聯(lián)展;

    2005年 連州國際攝影年展聯(lián)展;

    2006南方都市報連載個人攝影專欄《搜城記》;

    2006平遙國際攝影節(jié)《廣州風景》;

    2007年 陽江( 廣東)個人攝影作品展《出神》;

    2008年首屆 新加坡國際攝影節(jié);

    2008年連州國際攝影年展《少年三峽》

    2009年4月三影堂畫廊攝影新人展《后三峽》

    2009年8月廣州75號畫廊個展《我的碼頭》

    2009年9月平遙國際攝影節(jié)個展《我的碼頭》

    2010年憑作品《我的碼頭》 獲法國“才華攝影基金”中國區(qū)比賽紀實類冠軍、大理國際影會獲最佳新銳攝影師獎

    2011年憑作品《大國志》獲第三屆侯登科紀實攝影獎。入選《Vista看天下》(2011)年度圖片大賞

    2012年受邀擔任Thinkplus2012“大聲思考”大型演講活動演講者、2012連州國際攝影年展策展人

    2013年擔任TOP20·2013中國當代攝影新銳展評委。

    圖書作品:《我愛這哭不出來的浪漫》

    圖書簡介:

    《我愛這哭不出來的浪漫》是素有 “詩人攝影師”之稱的中國著名攝影家嚴明的首部影像隨筆 集,也是中國內(nèi)地首部攝影師創(chuàng)作手札。

    本書收錄了嚴明自2008年以來的代表作品,包括“我的碼頭”系列、“大國志”系列等(包括部分從未發(fā)表過的部分新作)。全書分四章,以“抉擇”“思量”“因果”“恩典”為題,有故事的影像與影像背后的故事互為注腳,延伸出攝影家通過攝影,對業(yè)余與職業(yè)、肉體與精神、局部與整體、現(xiàn)前與長遠等主題的洞見,也是作者“預感到路走過一半”,對“沿途所受的周濟和體恤”,以及“對被稱為作品之外的那些萬水千山”的一次整體思量。

    正如作者所說,本書“是個機緣,如果可以,我愿意心懷惴惴地說出來。無意告訴別人我走過了多少路,倒是可以讓人知曉我在每一個路口的徘徊,哪怕是讓人看看這個不擅閃躲的人身上留下的所有車轍。”

    焦點推薦

    到目前為止我都沒有見過嚴明兄本人,他的作品(是指那種懸于素墻之上的原作)我看過的應該也不超過十幀,但是,這絲毫都不妨礙我通過凝視他的作品而形成的對他篤定的認知——他是一位誠實的藝術(shù)家和知識分子,心懷悲憫,直面蒼生,苦行僧般探尋并記錄著這個時代的真實,念念在定。

    ——汪涵

    真摯作為一種情懷,已經(jīng)日漸罕見了。在這一本書里,沒有這么多吶喊與判斷,并不嘶聲力竭,卻處處都是娓娓道來的熱愛與無奈,輕輕笑著的,略帶幽默的智慧,就這么潺潺流淌出來,匯成了江河。

    ——七堇年

    最有詩意的低調(diào),微言攝影之大義。

    ——陳漫

    他的作品充滿詩性,以獨立的個性方式融入紀實攝影的空間,拓寬了人文紀實的影像領(lǐng)域。他拍攝的場景好像某一天我們都曾經(jīng)看到過,但是卻是容易被忽略掉的,這種帶著觀念性的紀實文本,充滿了不確定性和冷靜的觀察。他是攝影師嚴明。

    —— Thinkplus2012 推薦語

    內(nèi)心深處的真誠,與結(jié)實的個性化語言,共同構(gòu)成了嚴明作品不同尋常表達。 ——李媚

    嚴明作品中影調(diào)的浪漫以及畫面人物之荒誕,構(gòu)成了現(xiàn)代人生的二律背反。因此嚴明才會說:“我愛這哭不出來的浪漫!边有什么能比這樣的注解更有力量? ——林路:《現(xiàn)實深處的虛無與荒誕——嚴明作品解讀》

    不同于有些刻意營造某種不安與危機的的照片,嚴明照片中的不安是通過相對安詳與穩(wěn)定的形式來呈現(xiàn),而照片中的荒謬也是一種源自于平淡中的荒謬。 而人與其所處環(huán)境的關(guān)系,也是既疏離又無法分離,人身處其中,卻又不屬于它。通過這種方式,他給出了也許比較能夠揭示當下中國社會的某種世事滄桑的視覺隱喻。

    —顧錚:《中國當代攝影藝術(shù)》

    時代在改變,于大他十歲的攝影師們比,嚴明這一代攝影師的生存的環(huán)境和體制已經(jīng)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如果要堅持,那么首先將自己放在社會的邊緣——這是在考量他們的勇氣和真誠度。嚴明做到了,并在堅持中獲得了尊嚴。他是值得尊敬的攝影師。

    ——谷倉當代影像館

    攝影家嚴明與賈樟柯、史航對談

    北京8月3日電(唐云云) 著名攝影家嚴明推出首部影像隨筆集《 我愛這哭不出來的浪漫》。8月2日下午,在該書新書發(fā)布會上,著名導演賈樟柯、知名編劇史航也到現(xiàn)場助陣,與嚴明就影像的時間存在感、三峽題材、如何對待拍攝對象等展開對談。

    素有“詩人攝影師”之稱的嚴明,用充滿詩性與人文關(guān)懷的影像和文字,在書中傾訴了自己對攝影的熱愛,對生命的熱情,展現(xiàn)出當下中國社會真實的荒誕與浪漫。嚴明表示,藝術(shù)在最痛的地方,最需要真實、真切!拔夷闷鹣鄼C時,想起了自己心中那個懷著純真念頭的少年,而我所做的一切,不過只是想去答應它、完成它。”

    通過影像找到時間的存留感

    從30歲出頭拿起相機,如今是嚴明從事攝影的第12個年頭。之前的嚴明當過貝司手,去過唱片公司、音樂雜志,也做過文字記者。當他的工作與攝影有了交集,便對器材著迷,并且在攝影作品找到了時間的存留感。他覺得可以用影像去見證事情,記錄一段時間的心情、體驗,也通過它們找到打量世界的借口和出口。嚴明表示,自己對于攝影是沒有預設(shè)的,只帶著閱歷上路,尋找與內(nèi)心呼應的人、事、物。“攝影其實就是一種瞬間決斷,是一種視覺上的生理本能反映。有時候看到一個場景,感到頭皮發(fā)麻可能就對了。我只去拍u2018我爽我愛u2019的一切,不喜歡就會離開。”

    作為電影人的賈樟柯對攝影也是情有獨鐘。“我是見什么就拍什么,目前正在準備個人的攝影展,在整理多年來拍到的大量圖片,應該會推出諸如u2018紋身人u2019這樣的系列展!

    對于三峽題材的共通關(guān)注

    在藝術(shù)創(chuàng)作上,嚴明和賈樟柯對于三峽題材有著共通的關(guān)注和喜愛。重慶是嚴明“自搞攝影以來,決定前往的第一個目的地”。他在書的開篇就提及,“我常想,如果最初到達的地點不是重慶,而是別的什么地方,我的攝影之路會是怎樣?難以想象。”嚴明說,在三峽人身上,他感受到一種天生的達觀。“他們甚至對于庫區(qū)移民沒有絲毫怨言,以至于當我在當?shù)匚迨畨K錢還包三餐的旅館住下,對著長江吃飯的時候,覺得就那樣呆著就很好,不拍照也可以了!

    賈樟柯表示,嚴明的新書帶給他很多共鳴,讓他想起很多在路上的故事,激起了他對2000年到2006年經(jīng)歷的回憶。他也曾親臨夔門,感受到“今古不分”的錯覺,就像在重走李白走過的路!叭龒{是古典的,也是超現(xiàn)實的,有一種復雜的、綜合的氣息,而且是接觸人的最好的空間。在那里,個體生命力很強,人與人之間關(guān)系很親切,很容易就回到過去的、自然如山水般的人際關(guān)系中,跟他們自然地攀談起來。在船上,每個人找到讓自己最舒服的位置,因陋就簡地幸福起來。”

    嚴明也感慨于這種“船上的慢生活”。 “古人講,十年 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梢妘2018同船渡u2019和u2018共枕眠u2019都是古人很在意的,因為都是講緣分的!笔泛絼t表示,在水上,人的命運被暫時定格,擁有自己的小宇宙。“這時,陌生人之間沒有利益沖突,充滿善意!

    與拍攝對象不溝通

    在拍攝人物對象的時候,嚴明信奉的是“絕不溝通”!霸谒麄兛吹轿抑,已經(jīng)按下了快門。讓其保留本色,不受交流、攝影師的影響。因為害怕他們在得知被拍攝后,面對鏡頭不自然的表現(xiàn)。” 賈樟柯對此也有相似體會。他說,自己在拍紀錄片的時候,是拒絕與對象交流的。那時候,談話已經(jīng)不重要了,人的狀態(tài)是一目了然的。

    尋找靈感的“轉(zhuǎn)世靈童”

    談及嚴明的攝影作品,賈樟柯認為最主要是詩意。而且這種詩意不是捕捉到的,是創(chuàng)造出的。“只有心中滿懷詩意,才能找到外化。嚴明有超越他人的情感、學養(yǎng)、美術(shù)審美,他的攝影只是在尋找靈感的u2018轉(zhuǎn)世靈童u2019,將它們變成膠片。他不是去記錄,而是去深刻地創(chuàng)造。 ”而對于嚴明本人,賈樟柯則評價為“心里有勁,內(nèi)心強大”。“他不懼怕外面的世界,接觸能夠去感受、理解,獲得豐富,也尋找到詩意!

    史航對于嚴明攝影做了如下評價:“他不是往前湊,而是往回跑?此牡摹冻扉T碼頭貴婦》,能感受到比薩斜塔般的傾斜感。嚴明沒有拉近鏡頭,而是留下很大的空間,仿佛這樣才能容納下貴婦的氣場。不把臉湊上去,是一種留白的詩意,所以嚴明的作品不是發(fā)現(xiàn),而是發(fā)明!

    《南方人物周刊》專訪嚴明:一個人的大國

    過去五六年里,每見嚴明,都是一副從南方來的裝束:黑色T恤,中褲剛剛過膝蓋,一雙“洞洞鞋”踢踏出聲,斜挎的運動包里常常塞著祿萊雙反相機。這些年,包里又多了一把布魯斯口琴。 他依戀北方。有一年離開北方時,他坐在山崖上,對著散落在黃土與枯木之間的村莊,吹奏了一曲《送別》。 連續(xù)五六年,他都像只遷徙的候鳥,一攢夠膠卷和盤纏,就往北飛,落在那些無名的鄉(xiāng)村荒野,在那里安靜地等待倏忽而逝的意義——“那么多的精彩意義散落,等我去感知,我總要把我的心一次次運過去! 拈花細嗅的大叔,下班的米妮,豬小姐在樹上,夔門的猴子,便溺的馬……在取景框里糅進荒誕、憂傷和嚴明特有的灰色幽默,這些魔幻現(xiàn)實主義的畫面,拼合成他鏡頭里的馬孔多,他將其命名為“大國志”。 日光灼烈的天氣,是不適合拍照的。嚴明每次出門拍片見著晴好天,就狠狠甩一句:“白花花的!”若是有點霧,那才是最好的氣氛。于是,整個夏天都成了他和兒子共同的暑假。 南方暑假的陽臺上,有他種下的喇叭花和四季豆,那是他從冬天的北方采摘回來的,“這讓我在整個春夏可以一直看到北方的樣子,可以看到我不在的時候它們的季節(jié)! 這一年,嚴明把自己和陽臺上的植物關(guān)在一起,任朋友電話呼叫,都不理會。朋友開始擔心他自閉。直到最近十萬字書稿——《我愛這哭不出來的浪漫》面世,朋友才舒口氣:“嚴明說:我們都是基因的俘虜、體制的敗將,最終也都不是時間的對手。所以一切都只是時間問題。 

    碼頭

    2010年初,嚴明辭去9年的報社工作時,妻子陳雪也辭去待遇優(yōu)厚的工作。家中兒子剛?cè)胄W。嚴明對辭職的解釋是:“破釜沉舟!毕袷捝L沙中的俠客,頭也不回地說:“我要去實現(xiàn)理想了! 之前,他已經(jīng)開始了為自己的拍攝。自2008年,他一次次往返于廣州和三峽之間。每次拍攝歸來,都被報社年輕攝影師團團圍繞,他們欽慕他時!伴_溜”去尋找“意義”拍攝。 夏天,眼中閃著光的年輕人,興奮地跟隨他把報社灰塵斗亂的暗房打掃干凈,他們從此有了自己的“夢工廠”。在10平米的小黑屋里,聊著新聞之外的藝術(shù)創(chuàng)作,定影、顯影,興起時抄起吉他彈唱一曲。屋外,數(shù)碼新科技大潮早已吞噬了手工機械。 嚴明也曾渴望一臺數(shù)碼相機。那時他是報社娛樂記者,那些印在紙上的八卦娛樂帶來的成就感越來越淡。與攝影部同事接觸,讓他對相機有了興趣。 他買了一臺數(shù)碼卡片相機,開始邊拍邊學,迅速發(fā)現(xiàn)相機滿足了他對世界的好奇。每天坐公交車上下班變成了走路,“瘋狂掃街”。迷戀布列松的“決定性瞬間”之外,他的照片有令人失笑的趣味。報社把他的“掃街”照片刊發(fā)出來,命名為“一個文字記者的街頭觀察”,他發(fā)現(xiàn)“照片竟然還可以分享和留存”。 “八卦之外原來還有數(shù)不清的卦象,我預感到這可能是我的一個出口,它好像就是我的那一卦!彼餍浴皸壒P從影”,轉(zhuǎn)當攝影記者。 新聞帶來了訓練,很快也成為他的枷鎖。2003年,他捏著一萬多的工資單,走在天橋上時,也曾有過衣食無憂的優(yōu)越感,但每當投身于無盡的活動、會議、圖片故事……另一種束縛隨之而來。掙扎的結(jié)果是,雙腿情不自禁要邁向心馳神往的地方——自己的碼頭。 2009年夏天,第一場個人展“我的碼頭”開幕。即便在這種場合,嚴明依舊不善言辭,討厭交際,只在無聲時突然冒出一兩句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幽默之語,引來一片哄笑,他卻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除了報社旁邊10塊錢的雞蛋炒刀削面,大多數(shù)觥籌場合他都拒絕。

    找自己

    火車是他穿梭南北的主要交通工具。讀初一時,嚴明腳踝患骨髓炎,隨父親到山西稷山縣求醫(yī)。父親背著他日夜兼程,那對他和父親來說都是第一次出遠門。每到一地,父親安頓好嚴明,就會焦慮地去問詢車次、吃住!翱粗β刀o張的樣子,我第一次感覺到出門是一件很艱難的事! 火車站轉(zhuǎn)車留宿。因為沒錢,父子倆要在站里過夜。父親進出查看,再背起嚴明到母嬰候車室,鋪開小席,父子倆枕著行李睡一夜。早晨被耳邊的腳步聲踩醒,父親恐慌地查看行李,收拾鋪蓋,背上他繼續(xù)趕車!拔矣忠淮胃杏X到出門的不易,這次分明是狼狽。” 時隔兩代人,有一次兒子看到火車興奮地在電話里喊:“爸爸爸爸,火車來了,正在開過來,還有50米……40米……” 嚴明意識到:“生存的全部秘密就在于無所畏懼! 現(xiàn)在他每年出門四五次,每次在路上月余,以為自己已經(jīng)練得“無所畏懼”,但面對家人,“我怎么又怕了。” 《火車上的不高興女孩》和《我的父親和兒子》兩張照片里都是嚴明怕與不怕的情緒。他沒有在自己的照片里出現(xiàn),但照片里卻都是他自己。 與所有外在身份說再見,他把自己2010年前的簡歷清零!拔蚁肟纯醋约菏裁炊疾皇侵,究竟會是什么!辈怀4年,嚴明就能通過鏡頭,發(fā)現(xiàn)人群中那個能被一眼認出來的自己。 這樣的拍攝持續(xù)幾年后,他漸漸發(fā)現(xiàn),當初那個讓他“說走就走”的理想,就是通過攝影找到自己,這個“自己”正通過照片與欣賞照片的人產(chǎn)生著強烈 共鳴。 一位化工廠業(yè)務員收藏了嚴明的《趕豬人》。到處出差,陪人喝酒應酬是他的主要工作內(nèi)容,他不喜歡這項工作,但卻迫于生計!澳莻在一片泥濘中趕豬的人就是我自己!绷硪晃槐慌臄z者,看到照片的最初總覺得那不是自己,有一天突然覺得那是住在她心里的另一個自己。

    十年

    攝影這件事降臨在嚴明身上,至少晚了10年。 10年前,嚴明還是南方搖滾圈長發(fā)飄飄的樂手。白天在音樂雜志寫樂評,晚上跟著王磊在酒吧駐場演出,偶爾也站上舞臺為還是新人的陳奕迅、盧巧音伴奏。 這都源于考上大學時,父親送的一把木吉他。大學畢業(yè)后,他是安徽淮南一名鄉(xiāng)村教師,那是當了一輩子教師的父親的夙愿。但他卻深愛音樂,苦練琴技。在沒有互聯(lián)網(wǎng)的90年代,辭去被認為可以安穩(wěn)一生的教師工作,北上又南下,拜師學琴。在師傅家中打地鋪,包攬所有家務活。

    有一天,他發(fā)現(xiàn)苦學10年的音樂并沒有眷顧他,那些諳熟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shù)的年輕人三四年就走完了他10年的路,他決定掛靴。葫蘆絲、口琴、架子鼓、貝斯……被他一股腦打包扔進了床底。他去報社賺錢養(yǎng)家了。 直到兒子嚴亨慢慢長大,從床底下把那些家什都翻出來玩耍,擋不住的好奇心和天賦讓嚴明決定:不怕兒子結(jié)識音樂。 他一件件給嚴亨演示。嚴亨也耳濡目染了家中的自由氛圍,問母親:“要是有一天,我也不幸要每天上下班怎么辦?”9歲的嚴亨認定自己是要搞藝術(shù),而不是朝九晚五的。 嚴明每次外出拍攝,時間雖久,兒子也從不給他打電話,“不能打擾他的趕路和創(chuàng)作!贝交丶,嚴明給家中打電話,嚴亨總是頂著個毛茸茸的圓腦袋,蹦跳著下樓來迎他,嚴明知道該給兒子理發(fā)了。陳雪則笑意盈盈:“歡迎回家!” 10年前的嚴明沒有這么柔軟。還是娛樂記者時,嚴明受邀到深圳參加張楚的演唱會。現(xiàn)場,張楚被要求與酒吧老板合唱《朋友》。嚴明擠到臺前,指著張楚喊:“你是張楚,你為什么要跟他唱?” 他當然有機會獲得世俗的體面生活。好幾個帶“總”字的職位找到他,他都一一婉拒:“我還有自己的事要去實現(xiàn)!彼睦碚撌牵骸板X的話,大家都能聽懂;靈魂的話,就不一定了!

    內(nèi)心的摸爬滾打

    人物周刊:你的《大國志》會一直拍下去嗎?會一直統(tǒng)攝你以后的拍攝生涯嗎?從《我的碼頭》到《大國志》僅僅是將自己放置到一個大場景中去嗎? 嚴明:在攝影這個行當中,宣布某個“專題”完結(jié)其實是件令人感到艱難和虛弱的事,“大功告成”不是那么容易說出口。我還有繼續(xù)的欲望,希望能做到某個層面上的更加完備。從《我的碼頭》到《大國志》,是從最初的懷著攻城拔寨的雄心轉(zhuǎn)戰(zhàn)江湖,再到試圖回歸到內(nèi)心,耐心體察我自己關(guān)心和關(guān)注的我們的歷史文化及藝術(shù)的失落,這是一種漸變,是多方尋找和碰撞后的著落點。我一直認為我們生活的地方滿地都是意義、遍地都有問題,有問題就有藝術(shù)。發(fā)現(xiàn)和完成藝術(shù)創(chuàng)作可能是隨時隨地的,不應該被地域框定。聽從自己的內(nèi)心,倒是必須的,我們的心應該是自由的,輕松、純粹才容易去沖擊極限。 人物周刊:在攝影之前,你做音樂練琴也有10年,但最后發(fā)現(xiàn)年輕人依靠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shù)三四年就能達到你10年苦練的成果。如今,你堅持膠片、黑白、行走……也幾乎是最原始的拍攝方式,會不會擔心有一天新技術(shù)再次顛覆了你的這番執(zhí)著? 嚴明:從表達的載體方面講,確實有這個擔心。就像音樂一樣,它跟承載媒介、技術(shù)技巧都有直接關(guān)系,每一次新的制作和播放技術(shù)的出現(xiàn)不僅改變了大眾的音樂生活,也嚴重沖擊了生產(chǎn)制作行業(yè)的生態(tài)。攝影也一樣,所以攝影師也需要在大時代中思考如何應變。我做這本書,其實也是開辟了另一種表達的方式。不過從創(chuàng)作的角度來講,藝術(shù)家對世界的觀察體會是不變的,不管什么樣的載體出現(xiàn),上面刻錄的,還是我們對這個世界的愛與嘆息。 人物周刊:你說“拍照就是在拍自己”,這些年,你對自己的了解是通過攝影一步步加深的,還是一開始就清楚自己要什么? 嚴明:是通過攝影對自己的了解一步步加深的。離開了傳統(tǒng)體制,是我需要更多的時間和行動空間,其實也就投入到了另一個生態(tài)叢林,需要面對的問題都還在,大同小異。只不過這是一個“從眾”到“從己”的過程,當我發(fā)現(xiàn)終于可以真實地“跟自己生活在一起”時,我認為這是我創(chuàng)作的必須,這是珍貴的,我應該用這種身心合作的方式抵達心中的彼岸。 人物周刊:你是如何找到最適合你自己的表達風格的?你曾經(jīng)也用徠卡瘋狂掃街,數(shù)碼、彩色等一定都有過嘗試,如何一步步發(fā)展到讓人一看到你的作品就能認出你來的? 嚴明:先按自己的興趣大量地拍,然后找到自己真正喜歡和擅長的。隨之而來的會是“語言”與自己關(guān)注點的契合問題,這應該就是被稱作風格的東西,它自然而然地給觀眾提供了一種辨識度。不過,這是觀眾說了算的問題。有人說:風格是一個藝術(shù)家的背影,他自己看不到。 人物周刊:“愛”與“謀生”常像愛情與婚姻一樣難以共存長久,對于攝影,如果不做“體制內(nèi)的熟練工”,會不會變成“體制外的生意場”,如何讓對攝影的熱愛和依靠它謀生兩件事很好地共存下來? 嚴明:“活著”和“相愛”,本來不應該作為那么切近的兩方面擺在一起,很多事都需要我們吃飽飯才能去做。我可能不是一個“活”得很好的人,但我試圖想了吃飽飯應該做什么的問題。如何寫好一個“愛”字,比“活著”和“生意”都要難和急迫。做得夠好,才是讓我感受到活得好的依據(jù)。 人物周刊:你的拍攝方式像不像修行悟道途中的苦行僧?有人說你是哲學攝影,你這么認為嗎? 嚴明:不完全是,其實也沒有那么苦,現(xiàn)有的各種條件可以被盡量好地服務于創(chuàng)作。我一向認為攝影不應該被簡單看作是“在路上”,吃苦終歸不是目的,苦行也不值得標榜的,內(nèi)心的摸爬滾打才是真正的旅途。陀思妥耶夫斯基說:“我只擔心一件事,就是怕我配不上我所受的苦難!甭犽S內(nèi)心的沖動,讓生命個體與藝術(shù)形式達到自由的統(tǒng)一才是重要的。我們沒有必要自費為別人表演方向不明的奔跑,搞一場無意義的苦肉計。哲學攝影實在不敢當了,許多藝術(shù)門類里的確是有一種共通的“道”的,如果這種“道”能被人讀出,能顯露出一縷禪意,那的確是我心所愿。 人物周刊:可能是因為常年出門拍照,導致你身上有很強的漂泊感,這是你理想中的樣子嗎?你理想的生活和創(chuàng)作狀態(tài)是什么樣的? 嚴明:漂泊感的確是有的。攝影的人會在長年累月中形成一種攝影式的思維,去接受、應對和處理,力爭做到最佳狀態(tài)。一般不去預想“應該的樣子”。好與不好,都是生活和攝影的贈與,都需一并體驗。至于理想的狀態(tài),我想起了我經(jīng)常在許愿時心里念出的話:我希望自己一直保持一顆敏感的心,希望它不會因為時間和處境的改變而變得枯萎。

    TAGS: 美術(shù)家
    名人推薦
    • 1954年生,廣東潮州饒平縣人。廣東美術(shù)家協(xié)會會員。1989年畢業(yè)于廣州美術(shù)學院教育系。作品多次入選廣東省美展并獲獎。江東存是潮州本土成長出來的一...
    • 陳光龍,男,安徽省繁昌縣人,中國美術(shù)家協(xié)會會員 ,副教授 ,先后就讀于首都師范大學、杭州師范大學,現(xiàn)為上海大學博士。先居杭州、上海等地。
    • 群狼集團董事長,昊朗企業(yè)咨詢管理有限公司總裁曹浩德,出生在陜西的貧困的山村,不畏出身的貧寒,不畏生活的艱辛,以自己堅強毅力和志氣,帶領(lǐng)著他...
    • 吳圣麟(TOM)臺灣知名MV導演。曾陸續(xù)擔任制片、美術(shù)、副導,期間制作過上百支MV,合作歌手包括王菲、那英、張惠妹、蔡依林、孫燕姿、李玟、梁詠琪、...
    • 屠寄(1856—1921)清末民初史學家、教育家、社會學家。原名庾,字敬山,一字景山,號結(jié)一宧主人,江蘇武進人。光緒十八年進士,曾入兩廣總督張之洞...
    • 宋賢珍女,1934年10月生于上海,江蘇溧陽人。浙江省畫院專職畫家、中國美術(shù)家協(xié)會會員。代表作《東方欲曉》《飛雪迎春》《蠶寶寶》《呼倫貝爾夜》等...
    名人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