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西安書法教育研究會理事,西安市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
人物生平
曹正陽,出身于書香門第,幼繼庭訓,自幼師從其父曹伯庸習字,日漸長進,趨于成熟。其作筆鋒犀利,工整流暢,極具其父書法之功力。許多人譽之為“伯庸體”,尊稱其為“小伯庸”。時下,慕名求字者甚多,裝裱懸壁者甚廣。日前游周至財神廟,見一幅字懸于殿墻,還以為是曹公伯庸所書,近看署名,才知為“小伯庸”所為,即心語嘆曰:“伯庸雖去,后繼有人!”余素喜伯庸書,亦喜正陽字,遂草此詩贊之。若曹公地下有靈,他一定會為兒子而高興的。
社會評價
曹正陽的字屬于書法的宗傳。正如兩水匯流,在藝舟上的雙楫,一是家學,一是已功。家學是源遠深厚蘊藉的,因之正陽一上手就是歐字底子,不急不躁,循序漸進,不貪天功不伐自聰,心沉穩(wěn)凝重,把每一點每一畫都運足了心勁送到,干凈爽利,暢朗通達,不濫施一波,不亂拐一磔,叫人不只心生敬意,也叫人感到舒心的快意。在這始于足下的千里之行中,除去束發(fā)之年的引格描紅,二十多年在朝暉夕陰中明明滅滅的過去了。正如心中的一片靈明,正陽的字也是叫人一眼看見就心中一亮,是靜影沉璧的水面上升起的清氣,似乎就繚繞在荷梗蓮蓬的露珠周圍。
文勝質則史,質勝文則野,“文質彬彬,然后君子”。這就是正陽的書法。我不是說正陽的字已是天底下最好的書法,而是說,在四十歲之前的每一個關口,正陽都以他正道直行的步伐正點過站。四十歲之后的峰頭丘壑也還正多,而以不惑的心態(tài)去應付不惑的世態(tài)并執(zhí)著于不惑的書法,正陽的文質彬彬正顯出他勁健的遠行不憊的足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