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jīng)歷
肖翠娟,1986年4月19日出生于江西省撫州市金巢經(jīng)濟開發(fā)區(qū)城西街辦西津村下肖村小組一農(nóng)民家庭,在她出生僅一年多,命運就被無情地改變,健康活潑的她在一次連續(xù)幾天的高燒中,突然患上了小兒麻痹癥,從此與拐杖結(jié)緣。幸運的是,2000年,輟學在家的肖翠娟被撫州市殘聯(lián)選中作為肢殘舉重運動員苗子,此后,這位肢殘女孩就堅定地走上了舉重之路。
當時,江西省殘聯(lián)在撫州市設(shè)立了殘疾人青少年舉重訓練隊,訓練基地設(shè)在原撫州體育館,而肖翠娟的家距離體育館有五公里路程。對于正常人來說,這也許不算什么,但對于下肢殘疾的人,卻是非常的不容易。每天清晨5時,肖翠娟都是拄著拐杖,從村里出發(fā),走上一公里,再乘車到達體育館公交站臺,再從站臺一步步挪向訓練房。每天從家里到訓練房都要花費3個多小時,剛開始,往往還沒開始訓練,肖翠娟就已經(jīng)累得筋疲力盡,要歇上很久才能訓練。遇上雨天,肖翠娟還要一手拄拐杖,一手撐傘,更是苦不堪言。最讓她難熬的是在炎熱的夏天,頂著烈日前往訓練場,由于在路上時間過長,有幾次,肖翠娟熱得差一點虛脫倒在路上。憑著過人的意志,幾年下來,肖翠娟竟然沒有曠過一場訓練課。
由于長期借助拐杖長途行走,加上大運動量訓練,導致肖翠娟左手血管閉塞,肌肉無力,多次拿碗吃飯手都發(fā)抖。但她沒有埋怨,更沒有退縮。她一邊治病,一邊訓練。雖然讀書不多,但從小就特別能吃苦的肖翠娟明白:一個殘疾人要想獲得成功,必須比別人付出更多的汗水。功夫不負有心人,2001年12月,肖翠娟被國家隊選為2008年北京殘奧會舉重后備苗子。從此,肖翠娟開始進入省隊、國家隊訓練。經(jīng)過外人難以想像的艱苦訓練,肖翠娟終于品嘗到勝利的果實。
2003年9月,在南京舉行的第六屆全國殘疾人運動會上,年僅17歲的肖翠娟奮力拼搏,一舉戰(zhàn)勝眾多大姐姐,奪得女子舉重44公斤級的銀牌,并成功入選2004年雅典殘奧會集訓隊。肖翠娟并沒有陶醉在一時的成功中,她清楚地認識到,沒有拿到全國第一,還是去不了雅典參賽。于是,肖翠娟暗下決心,發(fā)誓要奪取全國第一名。從此,肖翠娟開始了為期3個月的苦練。為把體重嚴格控制在44公斤以下,肖翠娟每天只吃二兩米飯,這對于每天大運動量訓練的人來說,無疑是難以忍受的。每周,肖翠娟還要進入溫度高達90攝氏度的蒸汽房呆上半小時以上,然后,再進行大運動量訓練。肖翠娟經(jīng)常在教練布置的訓練任務(wù)以外,還主動加練。付出終有回報,2004年2月,不到18歲的肖翠娟在雅典殘奧會選拔賽上一舉折桂,隨后在雅典殘奧會上勇奪銅牌。
雅典殘奧會后,不服輸?shù)男ご渚瓴]有陶醉在鮮花和掌聲中,雅典殘奧會上沒有圓的金牌夢始終留在心里,并繼續(xù)引導她前進。2006年,在韓國首爾舉行的世界殘疾人舉重錦標賽上,肖翠娟以92.5公斤的優(yōu)異成績一舉打破女子44公斤級力舉舉重世界紀錄,并獲得金牌,成為江西省歷史上第一個女子世界舉重冠軍。
2008年9月9日晚:在北京殘奧會女子舉重44公斤級A組比賽中,中國選手肖翠娟為中國摘得第十一枚殘奧會金牌,這也是中國舉重隊在本屆殘奧會上獲得的首枚金牌。
2016年9月,江西殘疾人舉重運動員肖翠娟在第15屆里約殘奧會女子舉重55公斤級決賽中獲銅牌。
比賽成績
2004年,在雅典舉辦的殘奧會上,肖翠娟以87.5KG的成績獲女子舉重44公斤級銅牌。
2006年,在韓國釜山舉辦的世錦賽上,肖翠娟以92.5KG的成績獲女子舉重44公斤級金牌,并破該級別的青年世界紀錄。
2006年,在馬來西亞舉辦的遠南殘運上,肖翠娟以100KG的成績獲女子舉重48公斤級金牌,并破世界紀錄。
2007年,在雅典舉辦的歐洲錦標賽上,肖翠娟以97.5KG的成績獲女子舉重44公斤級金牌,并破該級別青年世界紀錄。
2008年9月9日,在北京殘奧會女子舉重44公斤級A組比賽中,肖翠娟以100公斤的成績輕松獲得冠軍。
2012年9月1日,在2012年倫敦殘奧會女子舉重比賽上,肖翠娟以52公斤級的成績獲得銅牌。
2015年4月18日上午,在四川遂寧舉辦的第九屆殘運會舉重比賽暨第六屆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女子舉重55公斤級比賽上,肖翠娟以首次成功開舉118公斤就打破了全國紀錄,隨后又以126公斤超過世界紀錄,以絕對的優(yōu)勢獲得該項目的冠軍。
2016年9月,在第15屆里約殘奧會女子舉重55公斤級決賽,銅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