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陳進海(1946.1—)北京人。擅長陶藝。1965年畢業(yè)于北京工藝美術學校。1981年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陶藝碩士研究生畢業(yè)。留院任教。曾在山東濟南瓷用花紙廠設計室工作,F(xiàn)任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陶藝系主任,博士生導師、教授。曾任在第九屆全國美展中任藝術設計展區(qū)評委。作品有《罐將煙》、《歷史的沉積》、《秦韻》等。著有《裝飾與人類文化》、《世界陶瓷藝術史》等。?
主要學術成果
《裝飾與人類文化》獲1993年北京市人文社科優(yōu)秀成果獎
《世界陶瓷藝術史》獲1999年國家人文社科優(yōu)秀成果藝術學三等獎
獲2001年北京市優(yōu)秀教材一等獎
獲2002年全國普通高校優(yōu)秀教材二等獎
《傳統(tǒng)工藝.陶瓷卷.紫砂篇》中國科學研究院自然科學史“九五”重點工程
主要論著
《在回顧中展望未來》,2000年國際陶藝交流作品集導言
《陶藝觀念談》,論文發(fā)表于《裝飾》雜志,2001年第3期
《陶瓷藝術的魅力——論藝術與科學有機融合》,論文發(fā)表于2002年《科學與藝術》論文集
《傳承多種文化信息的“土”與“火”的藝術》,論文發(fā)表于《裝飾》雜志,2003年第3期
《世界陶瓷通鑒》,著作,萬卷出版社2004年出版
曾在以色列海法大學、韓國東亞大學、誠信女子大學、漢陽大學等處講學
曾參加芬蘭、埃及等國舉辦的國際陶藝研討會
學術主張
在陳教授看來,實踐者的學術觀點似乎都會自然滲透在他們的作品中。我的一些陶藝習作,多與教學相關,但絕非示范,只是直觀式教學必須演示基本技藝時的意外收獲。我常想,所謂示范,可能會適得其反,變成束縛,無利于學子。但直觀的技藝演示,卻遠勝于語言表述,讓人一看即明。于是,教學時反復制作,積累無數(shù),本該丟棄,輪制而成的坯體,就成了我的陶藝作品必備的構件了。我有時更為迷戀創(chuàng)作過程,及其相應的工藝行為。正是令人著迷的工藝與材料,以及駕馭它們的快感,顯示了人與泥土的親合力。應該說創(chuàng)作過程既是輕松自在的生命體驗,又是蘊含哲理的生命的超越。當你沉浸在直達真心而忘卻知見的工藝實踐中,只能體味而難于表述的獲得心與物的融合為一,將是何等的欣慰與愉悅。一位古代大德有言:“任性消遣,隨緣放曠,但盡凡心,別無聖解”,應是既平易又難以企及,卻可追求的創(chuàng)作心態(tài)和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