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個人簡介:
五四運動中,她曾同周恩來、鄧穎超等人率領天津?qū)W生代表到北京請愿。參加 覺悟社時,她的代號是34。鄭季清成家以后,主要從事工商業(yè),曾在長沙擔任一紗廠廠長。1948年底,鄭季清一家遷居桂林。臨解放時,其夫帶著養(yǎng)女遠赴香港,她一人留在桂林。1949年10月,鄭季清搬到臨桂縣 茶洞鄉(xiāng)花嶺街她姐姐的房子居住,后因財物被盜移居 褚村。
鄭季清出身書香門第,廣讀詩、詞、曲、賦,擅長書畫,尤工填詞。處此貧困孤獨之境遇,她以吟詩填詞來遣懷。在她最困難的時候,村民們伸手幫助,多方關照,同時她也得到了周恩來、鄧穎超的關懷和資助。后來, 褚村成立初級小學,群眾一致推舉年過半百的鄭季清為教師。她滿腔熱情地投入到教學工作中,贏得了村民們的敬重和愛戴。
1951年6月,周恩來、鄧穎超從北京來信,請她到北京工作,被她婉拒。1953年春的一天,她在指導學生排練話劇時,突然中風倒地,經(jīng)醫(yī)生診斷為半身不遂。后送至桂林醫(yī)治。病情略有好轉(zhuǎn)后,她回到學校,以左手寫字授課。1955年,鄭季清赴桂林養(yǎng)病。到達桂林后,她發(fā)起成立了街道識字班,為掃盲工作作出了貢獻。
1960年, 周恩來和鄧穎超到桂林視察工作,在榕湖飯店會見了鄭季清,并從自己的生活費里拿出200元相贈。周恩來回北京后不久,即派專人到桂林接鄭季清去北京養(yǎng)病。鄭季清在北京養(yǎng)病一年,因嫌北京天氣太冷,感覺身體不適,于1962年重返桂林,不久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