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介紹
許振,又名許朕,字鵬舉,號青龍山童。1962年10月生于安徽,實踐者、代表性畫家,中國新水墨畫院專業(yè)畫家、新黃山畫派代表性畫家、“水韻青花”的開創(chuàng)者,一級美術師。許振的作品極具禪意,他用青花山水,一個新穎的形式,給人帶來空靈、清淡、靜謐、干凈、告別城市浮躁的精神體會,近年來廣受媒體關注。
擔任職務
現(xiàn)為中國新水墨畫院專業(yè)畫家,一級美術師,北京元亨書畫院副院長。
藝術年表
許振,1962年10月生于安徽,1986年畢業(yè)于阜陽師大美術系,1994年畢業(yè)于北京畫院高研班。
參加展覽
1994年 在中國美術館舉辦“許振繪畫藝術展”;
1996年 在國際貿易中心(北京)舉辦許振畫展;
2004年 入選中國名家邀請展(北京);
2005年 參加“中國60年代畫展”;
2008年 入選上上國際美術邀請展;
2010年 入選宋莊國際美術邀請展;
2011年 赴巴黎參加中法文化交流年美術交流活動;
2013年 在環(huán)鐵時代美術館舉辦許振水韻青花山水畫展;
2013年以特邀嘉賓身份出席黃山中國畫國際論壇;
2014年 水韻青花-許振中國畫山水作品學術研討會在京舉行;
2014年 水韻青花-許振中國畫山水作品展在北戴河中國書畫雜志藝術交流中心舉行。
藝術動態(tài)
近年來,許振其人及作品分別為中央電視臺、新華社、中國國際廣播電臺、《美術》雜志、《世界人文》、中國文化報、光明日報、中國青年報、安徽日報、中國日報、《藝術狀態(tài)》、《美術大觀》、《中國書畫》、《中國書畫博覽》、《愛麗》、《財富圈》 《許振山水》等媒體報道或發(fā)表。
出版有:《許振畫冊》《當代美術家全集---許振卷》《名家墨韻》《許振黃山畫稿》《許振水韻青花山水畫作品》等。
2009年 被評為《世界人文畫報》封面人物;
2011年 接受《財富圈》《愛麗》專訪;
2011年 受邀中央電視臺參與“九集黃帝之山專題片”的拍攝同時出任藝術顧問;
2014年 接受《新華藝壇》《收藏天下之藝術零距離》專訪等。
作品收藏
許振作品多被收藏于中央電視臺、中央軍委、煙臺美術博物館、新加坡神州畫社、日本板井博美術館,環(huán)鐵時代美術館,日本PAOS株式會社、加拿大清龍華人美術館及個別投資機構等。
人物自述
水韻青花幫我實現(xiàn)了一個畫家去表現(xiàn)生命、表達人文關懷的愿望。水韻青花所表現(xiàn)的是一個理想純凈的世界,事實上我們每一個人本自擁有這樣一個世界,但現(xiàn)實中人們侵淫紅塵過深,常常會為生活所累,忘記生命本來的意義。我希望我的水韻青花能讓人們時常的回歸一下本我,找回自性。清醒的認識到名利金錢不是人生的究竟,勿忘伴隨生命的初始我們所擁有的那份純凈的自性,那個恬談的精神家園。莫忘時時保養(yǎng)那份靈性就會多一份自在。
名家點評
許振“水韻青花”的詩意與禪境
文/趙賾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博士,藝術研究所副所長)
水,幾近于道,上善也。
青,水天之色也。至高至廣。
許振首創(chuàng)之水韻青花,亦詩亦禪,大美無言,山水之至境也。
明陶宗儀說“氣韻生動,出于天成,人莫能窺其巧者,謂之神品”許振之水韻青花山水,即是也。
“予拈詩意以為畫意·······滿目云山,隨時而變,以此哦之,可知畫即詩中意,詩非畫里禪乎?(石濤)”許振水韻青花之化境,在于對詩意禪境之追求。滿目云山,水氣氤氳。畫境虛實相生,空靈、飄渺,變幻無窮,此自然也。
許振再次妙悟黃山。以“水韻青花”將黃山的“仙”字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水韻青花,以水馭青花,高雅、空靈、純凈、飄渺,充滿詩意,禪機無限。
寫意水韻青花,寫是用水揮灑,水,即為許振水韻青花之“道”。意,是詩意禪境。觀許振作畫,有如參禪,氣定神閑,心無旁騖,物我兩忘;蜢o如處子,或動如脫兔。當?shù)谝还P落下,水與青花滲化開來,變幻莫測、半濕半干之際,許振據(jù)此會靈感閃現(xiàn),突發(fā)奇想,大筆揮灑,信馬由韁,以水破青花,生發(fā)開去,隨著水與青花的碰撞,滲透,裂變,有如神助,幻化成變幻莫測的奇景;蛐性屏魉,或云蒸霧蔚,或水氣氤氳;蚧煦缫黄!肮P以墨會,是為氤氳。氤氳不分,是為混沌。······畫于山則靈之,畫于水則動之,畫于林則生之,畫于人則逸之!
許振作畫,屬于激情一派。對黃山煙云,情有獨鐘。興之所至,潑墨揮毫,大開大合。往往一筆下去,山水的形、體、肌理、質感、云氣、水氣、諸妙皆備,有如神助。
許振的水韻青花,沒有傳統(tǒng)山水畫程式化的束縛,隨心所欲又不失中國山水畫之法度。水韻青花之詩意禪境可謂妙趣天成。那份純凈,那份空靈,能引起觀者強烈的共鳴。恰如宋郭熙所說:“煙霞仙圣,此人情所常愿而不得見也······今得妙手郁然出之,不下堂筵,坐窮泉壑,猿聲鳥啼,依約在耳,山光水色,滉漾奪目,此豈不快人意,實獲我心哉!此世之所以貴夫畫山水之本意也!保ū疚挠袆h減)
王志純(北京畫院藝委會副主任、研究員、著名美術理論家):今天看了他的作品,我自己感覺挺好的。很有功底,很有靈氣的畫家。他那種筆墨結構轉化成了青花的單一色的畫作,傳統(tǒng)的筆墨結構,中國畫傳統(tǒng)的平面結構變成了一種空間結構,這都是非常具體的變化,弱化了中國畫筆墨特有的結構,強化了水韻,空間。有很多新的東西加了進來,新的觀念,新的手法加進來。
薛永年(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美協(xié)理論委員會主任):挺好,你這種創(chuàng)新,這個水韻青花很有意思。你抓住水韻來發(fā)展青花這一類的畫,這還是抓到要害。我們剛才說學有淵源,說你這個有來頭,不是瞎畫,即使是創(chuàng)造,這種創(chuàng)造也有歷史的積淀,不管你認真研究過還是感悟到都是有的,有發(fā)展空間。也確實有特殊的特色, 再進一步我們剛才實際講了兩點,一點我們在顏色上還可以再開發(fā)。按照我對書寫性的理解,我覺得像這張畫,這個筆跡的形態(tài)是氣脈貫穿的,你看前面的山跟后面的山,從山脈上它也是有連貫的,用筆也是有連貫的。整個這個氣就比較貫穿,書寫性很足。雖然是筆跟墨在一起,有痕跡的和痕跡暈散開的,這沒關系,筆中有墨,墨中有筆,這個就比較好。您這個畫走的是比較微妙的,看起來非常單純、明快,細看耐看。所以豐富的筆跡形態(tài),漲出的水韻的控制,以及能夠豐富進去的肌理感。
孫克(中國畫學會副會長、秘書長、著名畫家):他的畫不像我們很多畫家的畫,畫起來很奪人眼球,是一種激情式的畫法。他的畫是比較內在,比較平靜,所以不是激情式的。這個畫還是比較本分的語言的中國文化發(fā)展的體現(xiàn),尊重內心體悟和表達。
許振作品還是沿著中國文化靜靜的這種精神開展。他的繪畫中,跟現(xiàn)在流行的風格還有不同。許振的作品,看上去很空靈,他看到了黃山的風云變幻,能夠感覺到內心世界的動蕩的描寫。這跟他作為一個安徽人,和他有多年的山水畫的修養(yǎng)有關。
田黎明《許振畫展留言》:你在解讀感性和理性的命題上調動的畫面語言探索是很好的,要探索下去,非常好!
王鏞(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著名美術理論家):許振至少像他自己陳述的那樣,在黃山他能發(fā)現(xiàn)這種雨后黃山的灰色調,他覺得這種灰色調正好跟他自己的心境吻合,他為什么要創(chuàng)作水韻青花系列呢?正好是跟他的這種心境吻合,所以他就放棄了傳統(tǒng)的筆墨,完全用青墨。比青花瓷器還要清澈透明,給人一種清涼、寧靜、單純的感覺。這也是畫家心態(tài)的一種表現(xiàn)。這就是要表現(xiàn)黃山內里的畫家內心世界,追求是的寧靜的、純凈。
楊庚新(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著名美術理論家):我堅信,你的畫在社會上會引起一定的反響。甚至沒有幾天可能有一批山水畫家往這邊靠,甚至學這種畫。但是你要怎么做的比別人更高,更好,在這個領域你應該做一個領軍人物,在這個領域要做出更深入的探索,拿出更好的作品。
劉龍庭(中國美術出版總社、編審、著名美術理論家):跟許振是初次相會,相見恨晚一見如故。當年蘇東坡畫竹子,有人說怎么是紅色的,竹子應該是綠色的?蘇東坡說還有人用毛筆畫是黑色的,您見過黑色的竹子嗎?他用這個說法駁了他。所以用青花花山水,一定是一個很新穎的形式,所以想到多,給人有一種空靈、清淡、靜謐、很干凈、告別城市的浮躁,在許振的畫中還是體會到的這種精神,因為畫本身就給人這樣一種體會和感悟。你這種畫給我感覺也有點禪意,讓人看了以后感覺進入了一種境界。
朱虹子(中國藝術報副社長、美術批評家):他求變革,他根本的動力還是源于他的生活,源于他對黃山的研究,源于他的觀察,也源于整個時代對水墨創(chuàng)造的大勢,他在這里面的變革就顯的非常自主,也是一個很重要的一種文化自覺的體現(xiàn)。從我個人看到他這一塊的東西,我覺得他有一個很重要的精神,還有一個尋求突破的勇氣,這兩點應該說他做的還是很有根基,做的還是很扎實。其實他里面用心很多,很多的橫構圖,他用橫構圖表現(xiàn)高遠,我能夠感覺到他有意地去做一些嘗試,還是很成功的。他用了現(xiàn)代人區(qū)別于古人可以俯視的條件。
王平(中國國家畫院研究員、信息中心主任):他的畫有鮮明的個人面貌,另外給我的感覺是有文人氣的一種南方的畫家畫的畫的感覺。這是我的第一印象。另外他自己目前的繪畫中體現(xiàn)出來的有兩個藝術語言上的特點。一個是他還是強調的書寫性,雖然他的畫很清淡,但是可以看到還是很強調書法的用筆,書寫性的因素。另一個,他有大量的用水,這個水法跟他的潑墨方法相結合。所以畫面中那種自然的墨韻的成分,雖然是青花,但是有墨韻的韻味。許老師的畫還是很鮮活、和一些詩雅和詩意的東西,作為畫家來說有這樣的一個鮮明的面貌和自己這樣的一個探索的根據(jù)地,把前期的東西更多的融合進來,朝著獨立的語言去完善,應該會形成自己一個非常獨特的面貌。
趙賾(中國人民大學藝術研究所副所長、教授):水韻青花是一種新的繪畫形式,在判斷上如果僅僅用傳統(tǒng)的山水畫標準是不能對其作出公平準確判斷的。許振在創(chuàng)作水韻青花時的當下一念,這種心法大于技法的狀態(tài)是我們在討論其作品時不該忽視的,為什么這麼說呢,因為在今天畫壇多是有情無畫或有畫無情,許振能放下炫技直指精神這是我非常佩服的。他以“靜”求“凈”我認為是做到了。我剛才很認真地看了他的作品,其細節(jié)很微妙,如果不仔細的觀察是體會不到的。我曾看到92歲的明學長老在焚香凈手觀看許振的水韻青花作品的圖片,明學長老那可是凈土宗一代高僧,大德能如此禮遇水韻青花作品我想那也不是偶然的。水韻青花會有跟隨者也會有爭議,但我相信在未來的百花園里一定會有水韻青花的一席之地。
媒體報道
許振“水韻青花”山水畫作品學術研討會在京舉行
文/劉心亮
著名美術評論家薛永年先生說,許振水韻青花“學有淵源,原來畫傳統(tǒng)水墨也不錯,水韻青花抓住了水韻,確實有特色,水韻很微妙,煙云的變幻、水汽的反射、光影的變化,可以去感受!薄八嵡嗷ㄊ墙涍^認真研究闖出來的,有特色,有發(fā)展... ...”
由劉心亮策劃,王志純?yōu)閷W術主持的許振“水韻青花”山水畫作品研討會于2014年7月13日在北京舉行
在京的我國著名美術理論家薛永年、孫克、王鏞、楊庚新、陳瑞林、趙力忠、劉龍庭、鄭工、尚輝、高 嶺、朱虹子、王平、韓朝等參加了研討會。理論家們針對畫家的藝術探索、語言風格、學術定位等方面各抒己見,進行了4個多小時的深入研討。對許振的“水韻青花”等系列作品給予了積極的肯定與熱情的鼓勵。
“水韻青花”是一種全新的繪畫形式,她以”水”和”青花”為主要創(chuàng)作元素,通過”水”與”青花”的碰撞、排斥、融合、裂變,創(chuàng)作出無限可能,講究以虛寫實,以實寫虛,以“水”馭“青花”,創(chuàng)造獨有的亦真亦幻、水氣氤氳、空靈寧靜、不染纖塵的藝術境界。
“水韻青花”既不同于傳統(tǒng)水墨,也不同于青花瓷。不僅對繪畫材料有很高的要求,更對創(chuàng)作時的心態(tài)要求達到有如“禪定”一般的境界。
許振與“水韻青花”結緣大約是在2010年在黃山的一個下午,雨后的黃山呈現(xiàn)出一片灰青色的調子,云很淡,霧很輕,非常靜謐,對應此景令人想到澄澈、通透,超凡脫俗的情語。在畫家心中,此時的黃山已不是結構問題,也不是皴法、筆墨的問題,顯然已升華到更高的精神層面了,即所謂“山水體道”。之后這種感覺一直縈繞在畫家的腦海里,揮之不去。
他曾不間斷的用不同的手法去表現(xiàn)那種感覺,直到有一天,他突然意識到令他放不下的那份眷戀是那份純凈,是那份不染纖塵的精神渴望,通透祥和,如佛家所言人的自性本自清凈,又如荷爾德林·海德格爾“詩意的棲居”的眷往。現(xiàn)實中的人心浮躁,環(huán)境的惡化,讓他有了更強烈的表現(xiàn)欲望,如何用山水畫創(chuàng)造一種新樣式,讓浮躁的心靜下來,“水韻青花”獨到的意境讓他有了這種可能。
中國畫學會副會長孫克先生說,“許振能甘于寂寞,沉下心來,靜下氣來,用一種藍調子來畫,淡雅、空靈,尊重內心體悟和表達,是內在的、中國文化的體現(xiàn)。黃山的風云變幻表現(xiàn)的相當澄澈透明。這是一種創(chuàng)新,一種探索,這個追求又超乎了傳統(tǒng)水墨風格”。
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王鏞先生說,“許振的水韻青花系列,屬于新的探索,這種色彩非常單純,心單純了語言也單純了。畫家經過多年的創(chuàng)作之后,達到了一定的精神追求的高度,不滿足于傳統(tǒng)的畫法,也不滿足于純水墨的畫法。水韻青花系列正好跟他的心境相吻合。比青花瓷器還要清澈透明。給人一種清涼、寧靜、單純的感覺!
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美研所副所長鄭工說,“筆法、墨法、水法是許振創(chuàng)作三個階段不同的著眼點。水法的問題是一個難度很大的問題。尤其在當代,在中國畫的探索和轉型過程中,越來越多的畫家注意到水的問題。從筆、墨到水,傳統(tǒng)水墨和現(xiàn)代水墨都在許振的畫中體現(xiàn)出來了。”
許振:從容山水
文/閆娜
=古韻彈墨,遇化黃山,水韻青花,如許振藝術生涯中的三個階段。先以古人為師,學傳統(tǒng)畫中的古人古韻,將技法掌握得爐火純青,能運籌帷幄時,試著與畫中自然溝通,與山水,身心合一,再識得紅塵,懂得天命的時候,許振的水韻青花,似乎就容易被人理解了。從投身自然,再與自然融為一體,看世界時,一切都變得不一樣,飄渺,純凈,而又靈動的境地。
親切,是第一次同許振通電話所感受到的,細心給我們指路,沒有半點畫家的架子;還有幽默,許振老師主動跟我們開玩笑,拍攝時做些搞怪的動作讓場面變得活躍。他帶著我們一一觀看他的畫展,又一一詳解,猶如在跟觀者展示一種態(tài)度,一種藝術家對傳統(tǒng),對人生的態(tài)度。而從容,是其中由畫及人,感受到許振身上的最大魅力。處驚不變,如大自然般,從容不迫。
師古人
三十多年前,許振首登黃山,進行寫生,那時候的他剛從學院畢業(yè),年輕氣盛,見黃山秀美盡收眼底,盡管心中有無限的激情和感慨,但提起筆時,卻不知從何下手。許振深知中國畫的博大精深,遠沒有外界想象的那么容易,此次上黃山,使其被黃山的俊秀所深深吸引,也從此結下這不解之緣。
有人驚嘆于許振的水韻青花,它的成功,它的創(chuàng)新,它作為一種新的繪畫語言的出現(xiàn),也有人以為許振跟很多藝術家一樣,奮力的想要從傳統(tǒng)畫中走出來。但對于許振來說,“創(chuàng)新一定是要建立在傳承的基礎上。我所有的成就都建立在古人的基礎上,沒有他們,也不會有我許振!比绱藞远ǖ脑挘谒嵡嗷,既似水墨,又不完全是水墨的藝術,沒人理解前人的努力和成就對許振有多大影響,而他正在在潛心學習的過程中,才有可能突破自己,對于這一點,他從不否認。
盡管現(xiàn)在有太多的顛覆傳統(tǒng)的藝術家,但一說到顛覆,許振便有些抱不平:“通過顛覆別人來突顯自己,那不是一種文化態(tài)度。若真是強者,能代表這個時代,那么你就是你,他就是他。顛覆別人,只能證明自己還不夠自信!痹S振說到激動處,不禁手舞足蹈起來,“如果把中國畫都否定了,那還叫中國畫嗎。很多人認為對中國畫進行創(chuàng)新,應該將筆墨丟掉,筆墨在中國畫里已經不僅僅是一種材料,而是一種文化、是血脈象氣,一種中國畫的代表符號。況中國畫的筆墨關系并不是手頭上的積累,而是文化的積累,如果把中國的筆墨僅作為一種造型的手段,那中國畫的核心價值就幾乎不存在。且畫水韻青花,沒有中國畫的基本功,是不可能的。”
其實任何藝術都是如此,無論是寫小說,做音樂,還是搞建筑,在藝術形成的最初階段,一定是有一個藝術家本人非常喜歡的風格,藝術家在構建的過程中,才逐漸會有自己的東西表達出來。而許振就是如此。
法自然
“心法大于技法!碑攩柶鹪S振如何創(chuàng)作水韻青花時,他毫不猶豫的說出,“而且其中的心法就在于與自然的交流。對我來說,師法古人只是技藝的問題,但若作為藝術,一定要與自然對接,與當下對接,才會有生命力。我的古韻彈墨系列作品,就是完全師法古人,它沒有從傳統(tǒng)中走出來;但到遇化黃山系列作品時,我是直接面對自然的,雖然還不夠完美,但至少它是鮮活的,因為我在師法古人的基礎上帶著一顆真誠的心,這種鮮活,假以時日,必定會慢慢突顯出來,而這也是一個藝術家要形成自己的審美傾向和藝術風格所必然要經歷的!彼囆g也如修煉一般,要經歷磨難與考驗才能到達彼岸,而這其中,從許振第一次上黃山,到如今對黃山的胸有成竹,及與其之間若有若無的心有靈犀,還有如今的水韻青花,這一切都證明著。
師法自然是讓藝術變得純粹,而非直接繼承,如許振所說:“凡是可以直接傳承的東西都沒有多大價值,純粹的藝術是直接生發(fā)出來的,因為它是唯一和不可復制的,是沒有辦法直接繼承。它不同工藝活,師傅可以交給弟子有關的配方或者手藝,工藝美術大師永遠不可能和真正意義上的藝術大師同日而語!彼^工藝,工在前,而藝在后。
黃山畫派,誕生于明末清初之時,他們在主流文化推崇復古的年代,極力提倡師法自然,將古人放在第二,自然第一,正是這樣,讓黃山畫派在當時乃至于今,都占據(jù)中國山水畫的重要位置!案已蕴斓厥俏?guī)!甭犞S振的豪情壯語,猶如能想象出他站在黃山前的陶醉與景仰。
況自然,并非只局限于眼前所見的山川河流,還包括當下。古人永遠都停留在過去,而時代的車輪卻在不停的向前行。只有結合當代的精神文化的需要,才能創(chuàng)造出符合當下的藝術作品,才會有意義。許振堅定道:“當下師為無上師,當下法為無上法。任何一個學科,不管是政治、經濟、文化,都必須要與當下對接,而這就叫規(guī)律,這就叫自然,這就叫時代!
善若水
水韻青花,有人說是將青花瓷的瓷胚換成了宣紙,又人說是將水墨畫中的黑墨換成了青色。對于這些評論,許振不惱怒,不多加解釋,如他的以往的爽朗笑容,哈哈大笑一番,便過去了。
他自己懂得,清淡筆調,淡雅色彩,水韻青花如紙上筑起的一個美夢,空靈,灑脫,有一切關于美好的事物,又如禪畫一般,“我想要讓更多人明白,在紅塵中,不要認為生活只有忙忙碌碌,有些東西是可以暫時放下,有些事情是可以從容面對。事情本沒有好壞之分,取決于每個人如何看待。若把賺錢當成究竟,勢必會非常痛苦,因人的欲望無窮大,而若將錢財作為身外之物,從容面對自己所得所失,必定會快樂許多,F(xiàn)在的我們總是把正常變成了不正常,把不正常當成正常。當一個人明白春去秋來,花開花落,是大自然的再自然不過的規(guī)律時,他或許也會懂得自己與自然其實為一體,花開時綻放,花落時蓄銳,生命終止時,則落葉歸根;畛鲆环N節(jié)奏,一種韻味,實現(xiàn)我們的人生價值!
而這些,正是水韻青花的意義。現(xiàn)在的許振,也如畫中水的痕跡一般,從容淡定,不為別人的錯事而煩惱,更不會因別人的無知評論而心有余悸,他總是著一身舒服的長衫,清清爽爽,從容面對所有人。他的幽默與風趣,讓我更覺水韻青花所散發(fā)而出的魅力。而當問及會不會一直以黃山作為題材時,又是一陣爽朗笑聲,“其實一花一世界,自然界的一花一樹都承載著自然的信息,只不過黃山所承載的信息相對來說更厚重更廣泛一些,當我們走過第一階段,再走過第二階段的時候,黃山就已經不再是黃山了,我心變?yōu)橐磺校痪颓惺俏倚。此時,無論是黃山、泰山、還是太行山,不過一種外象,都是自然信息的一個載體。其實我們從一個石頭,一棵花草樹木上都可以觀照到這種信息。所以也無所謂哪座山。”
好個無所謂,好個順其自然,好個從容不迫。水韻青花絕不可能是許振藝術的終點,或許是他開創(chuàng)的另一個新起點,圍繞自然,當下,與自己。
水韻青花
水韻青花是許振近年來開創(chuàng)的一種新的繪畫形式,以”水”和”青花”為主要創(chuàng)作元素,通過”水”與”青花”的碰撞、排斥、融合、裂變創(chuàng)作出無限可能,講究以虛寫實,以實寫虛,以“水”馭青花,創(chuàng)造獨有的亦真亦幻、水氣氤氳、空靈寧靜不染纖塵的藝術境界. 水韻青花既不同于傳統(tǒng)水墨,也不同于青花瓷。不僅對繪畫材料有很高的要求更在對創(chuàng)作時的心態(tài)有如“禪定”一般的要求。許振以“靜”求“凈”力圖展現(xiàn)一個理想純凈的世界。現(xiàn)實中人們侵淫紅塵過深,常常會為生活所累,忘記了生命本來的意義。水韻青花期望能讓人們時常的回歸一下本我,找回到屬于自己的那純凈、空靈、不染纖塵的精神家園,讓生命得到及時的保養(yǎng)和覺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