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陸樹嫻,女,江蘇省揚州市人,工藝美術大師,中國工藝美術協(xié)會會員,首批中國民間文化杰出傳承人之一。1924年8月出生于書香世家,自幼受家人影響,對書畫和刺繡就十分喜好。曾師從著名畫家顧伯奎習畫,精思手法,深得精髓,這對陸樹嫻成長為一代刺繡名師有著極大的助益。
陸樹嫻是揚州刺繡早期創(chuàng)始人和開拓者之一,也是揚州最早獲得“工藝美術大師”榮譽稱號的老藝人之一。她長期從事?lián)P州“仿古繡”和寫意繡的創(chuàng)作和研究,總結了一套獨特的刺繡針法,大膽選用名字名畫,精于畫意。采用“施針”、“散套針”、“亂針”等多種針法揉和使用的技藝手法,著力表現(xiàn)原作的筆墨技巧,使“揚繡”逐步形成自己的獨特風格和藝術特色,做出了積極貢獻。陸樹嫻特別擅長刺繡“揚州八怪”和各畫家的寫意畫、工筆畫的作品,58年繡制的發(fā)繡齊百石《草蟲貝葉》,60年代刺繡黃慎的《石榴圖》,鄭板橋的《竹》等一系列作品大獲成功,其中《竹》于1962年赴加拿大參加中國工藝美術品展覽。1964年創(chuàng)作的繡品《鑒真和尚像》作為國家禮品贈與日本友人。1965年繡制劉奎齡的作品《孔雀》參加全國工藝美術展覽。1983年繡品黃慎的《麻姑獻壽》參加省美術學會“刺繡會員作品展”獲好評。繡制的毛主席詩詞《婁山關》饋贈給揚州經(jīng)濟貿(mào)易委員會和揚州市工藝美術工業(yè)聯(lián)社永久收藏。在其眾多的繡品中:齊百石的《草蟲圖》,徐悲鴻的《奔馬圖》,何香凝的《醒獅》,陳大羽的《猴》,錢松巖的《紅巖》等形象生動逼真,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
陸樹嫻從藝幾十年,將畢生精力投注于揚州的刺繡事業(yè)。1973年,她擔任揚州地方刺繡技術骨干培訓班的教學任務,培養(yǎng)了一批揚州刺繡技術骨干力量,對揚繡技藝的繼承和發(fā)展做出巨大貢獻。更為可貴的是,1979年不幸身患癌癥后也從未中斷和放棄對刺繡藝術的酷愛和追求,淡薄名利的她年屆80高齡仍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65歲退休后至今繡制了眾多大師的作品:“揚州八怪”羅聘的《葫蘆》,黃慎的《柳鴨圖》,李方膺的《盆蘭》,李鱔的《喜上梅梢》、《蘭石》、《秋葉蟲草》;任伯年的《歸田風趣》;范曾的《靈運臨風圖》等。2004年4月16日煙花三月旅游節(jié)暨陸樹嫻八十大壽活動中成功地舉辦個人刺繡作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