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姓名:朱存理
性別:男
字:性甫
號:野航
朝代:明朝
出生年月:1444
籍貫:江蘇蘇州
民族:漢族
職業(yè):藏書家、學者、鑒賞家
人物履歷
朱存理(1444—1513)明代藏書家、學者、鑒賞家。字性甫,又字性之,號野航,長洲(今江蘇蘇州)人。布衣。
少學制科,謝去,從杜瓊游,曾在荻扁王氏教塾,得詩句“萬事不如杯在手,一年幾見月當頭”,吳中詩壇皆激賞之。
朱存理博學能文,精鑒別,富收藏,濡染之余,遂善書、畫。尤精篆、籀、楷法。
著有《珊瑚木難》、《鐵網(wǎng)珊瑚》十六卷、《鶴岑隨筆》,其中《珊瑚木難》保存了《鳳臺集序》,是現(xiàn)存唯一評論高啟在金陵的詩歌論文。
鐵網(wǎng)珊瑚介紹
清代的康熙皇帝,對前代書法名畫頗有興趣,當年的翰林學士高士奇與江蘇巡撫宋犖為取悅皇上,無不竭力搜珍覓奇,以供御覽。他們聽說江蘇常熟的汲古閣,藏有一部明代人輯錄的珍秘之本《鐵網(wǎng)珊瑚》14冊,便準備以每冊十金的高價買下,送給皇帝。不料汲古閣主人毛晉的兒子毛扆卻拒絕了他們的要求,說什么也不肯將這部書賣出去。遇上這么一位認死理的人,高士奇與宋犖也無計可施,只能嘆息康熙沒有眼福了。
《鐵網(wǎng)珊瑚》是一部古代書畫著錄典籍,全書約三十余萬字。書法作品自周秦《石鼓文》至明《莫禮崔氏友竹軒記》,凡一百四十三件;繪畫自唐《閻立本洪崖仙圖》至明《王安道華山圖記》,共九十七件。所收作品皆直錄其文及款識,一些作品還記有作者或收藏者的印記,同時收錄了一批與原跡同樣珍貴的歷代題跋。它不僅收錄宏富,所記內(nèi)容可信度也很高,是后世藏家的收藏指南。
《鐵網(wǎng)珊瑚》的輯錄者是朱存理(1444-1513)。朱字性甫,號野航,長洲人(今江蘇蘇州),是明代弘治正德年間的吳門老儒,悠游田里,終身不仕。他嗜愛書畫,精于鑒別,與同郡文人學者李應禎、吳寬、沈周、祝允明、文徵明為莫逆之交。文徵明《朱性甫先生墓志銘》稱其“聞人有奇書,輒從以求,以必得為志;蚴肿钥樹,動盈筐篋。群經(jīng)諸史,下逮稗官小說,山經(jīng)地志,無所不有,亦無所不窺”!督贤ㄖ尽 云:“元季明初,中吳南圃何氏、笠澤虞氏、廬山陳氏,書籍金石之富,甲于海內(nèi)。繼其后者,存理其尤也”,看來在收藏鑒賞方面,朱存理很有名氣。
朱存理為什么把這部書定名為《鐵網(wǎng)珊瑚》?據(jù)說唐代人把鐵網(wǎng)沉到海底采集珊瑚,后來“鐵網(wǎng)珊瑚”就成為搜羅珍奇的代名詞。朱氏死后,有數(shù)個版本的《鐵網(wǎng)珊瑚》流傳于世。毛晉得到的是趙琦美所藏,又從別處搜得殘缺之卷,毛晉請常熟老儒周榮起為之抄錄?,費了兩年的工夫編排整理成十四卷。從此汲古閣將它深藏密鎖,不肯輕易示人。
典籍的價格也不是一成不變的,當年每冊十金的價格毛扆不賣,到了老年,體弱多病,想買點參苓之類的藥餌也拿不出錢,只好把《鐵網(wǎng)珊瑚》送到當鋪當了24兩白銀,最后也沒有能力贖回,終于使它流傳于世間,隨后這部書歷經(jīng)名家庋藏,到民國初年,被周叔弢自莊嚴堪收藏,解放初,周先生將它捐獻給了北京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