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楊鐘羲(1865—1940年)原名鐘廣,戊戌政變后改為鐘羲,冠姓楊,字子勤,號梓勵,又號雪橋、雪樵等。先隸滿洲正黃旗,乾隆間改為漢軍正黃旗,世居遼陽。光緒十一年(1885年)舉人,十五年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散館授編修。
履歷
二十三年任國史館協(xié)修和會典館圖畫處協(xié)修。二十九年任湖北鄉(xiāng)試內(nèi)監(jiān)試官。后歷任襄陽、淮安、江寧知府。辛亥革命后,蟄居上海,以遺民自隱,寄情文史,不問世事,著述甚豐。
著作
與表兄盛昱合編《八旗文經(jīng)》五十六卷,尤以《雪橋詩話》四十卷,博大精深,在學術界最負盛名。一生治學嚴謹,博覽群書,是近代著名學者。謚文敬。
與震在廷
前些天和網(wǎng)友討論曹寅之妻李氏先世,多言及楊鐘羲家世。而我更感興趣的則是另一個旗人震在廷。近日略翻了一點資料,姑且在這里記下一筆。按楊鐘羲在《來室家乘》里說法,其入關始祖曰討塞,二世華塞公、搬臣公、搖臣公,三世和善公,四世海德公,五世虔禮寶,六世恒桂就是楊鐘羲的曾祖!稓J定八旗滿洲氏族通譜》卷七十六“附載滿洲旗分內(nèi)之尼堪姓氏”中“楊氏”部分載:“陶色正黃旗包衣管領下人。世居遼陽地方!边@位楊陶色就是楊鐘羲的入關始祖討塞!秮硎壹页恕氛f,“吾家先世居遼陽地方,天聰二年隸滿洲都統(tǒng)內(nèi)務府正黃旗頭班管領”,他家和曹家類似,不過曹家是“包衣佐領下人”。通俗地講,一個是管內(nèi)務打雜的,一個是當親兵打仗的——但大概后來戰(zhàn)事漸熄,曹家從璽以下也成了打雜的了,但曹振彥確實是軍功起家的。
清亡后,遺老靡集上海等地。翻閱近人日記,當時在滬濱活躍的旗人,楊鐘羲外,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唐晏了。唐晏原名震鈞,字在廷,辛亥鼎革,乃更今名,字元素,號涉江。他晚年在上海組織麗澤文社的事,我頗關注,擬專為一文以記之,亦考張愛玲之父張志沂早年事跡,略為申雪也。震氏的家世,他自己在《天咫偶聞》里有一些敘說,他家在北京的舊居,位于總布胡同,后來一度成為李鴻章的居所。震鈞的始祖是天命二年就歸順后金了,可見其早。
附錄:
唐晏傳
王重民撰
唐宴字元素,號涉江道人,又號漯川居士,原名震鈞,字在亭(一作載亭),號憫盦,姓瓜爾佳氏,滿洲鑲黃旗人。入民國,改今名。始祖以天命二年歸清,扈蹕入關,至先生凡十二世,歷仕中外,皆以清德著稱,故未臻豐厚。父式梁公,以舉人官戶部郎,出守揚州。同治七年,先生年十歲,隨父之江南,猶及見何紹基。光緒六年返京師,八年中順天鄉(xiāng)試,益勤學好古,從濮文暹問詞章,從張度(號抱蜀老人,長興人)講書畫。屢上春官不第,然頗為座師潘祖陰、嵩申等所賞識,遂深於金石考據(jù)之學。十八年,假館外城呂公堂王姓。二十六年庚子,車駕西狩,先生敝衣破車,奔赴行在。二十八年,于役汝寧。三十二年,知甘泉縣事,未逾年,辭去,嗣遷陜西道員。宣統(tǒng)二年,執(zhí)教於京師大學堂,與喻長霖、章梫等相契。時江寕將軍鐵良,聘先生為江寧八旗學堂總辦,至則經(jīng)營布置,以教育駐防城人才為己任。未幾,民國革命成功,乃隱居上海。授讀龍溪鄭氏,為?獭洱埾釁矔钒俣畠,間亦為劉承干襄校役。寶熙在清史館,介繆荃孫奉幣,請協(xié)修纂事,婉辭以謝。結麗澤文社於滬濱,與梁鼎芬、朱孝臧、鄭孝胥相唱和。張志沂、劉朝敘、劉之泗、葉元等,咸入社稱弟子。一九二○年夏以痢卒,年六十有四。先生涉聞極博,著述謹嚴,與端方、盛昱、楊鍾羲,同為滿洲文學之后勁。唐渤海大氏,建國三百年,載記不傳,先生乃網(wǎng)羅放失,整比舊聞,援《大金國志》、《契丹國志》之例,撰《渤海國志》四卷(一九一九年刻入《求恕齋叢書》)。又世居京師,習聞舊事,自先生之生,經(jīng)庚申、甲申、甲午、庚子四役,世風丕變,乃追《夢華》、《夢梁》二錄之前蹤,寓以國家身世之感慨,撰《天咫偶聞》十卷(光緒三十三年甘棠轉舍刻本)。又輯清代善書者八百四十八人,仿張氏《詩人輯略》之例,各系籍貫官閥,博稽載籍,臚舉評騭,以便參考,成《國朝書人輯略》十二卷(光緒三十四年金陵刻本),又校注《洛陽伽藍記》,為《鉤沈》五卷,纂《石鼓文》為《集注》一卷,讀《香匳集》為《發(fā)微》若干卷。又輯《孔門學案》若干卷,《兩漢三國學案》十一卷,《十篆齋金石跋尾》若干卷!躲^沈》與《兩漢三國學案》已刻入《龍溪精舍叢書》中。遺文有《涉江先生文鈔》、《海上嘉月廔詩稿》各一卷,一九二一年,門弟子張志沂等為沿印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