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歷
1956年生于吉林省圖們市,
1983年畢業(yè)于延邊藝術學院作曲專業(yè),
1983—1986年就讀于上海音樂學院作曲指揮系,先后師從于許元植、王建中、楊立青教授學習作曲。
1986—1991年在延邊藝術學院任教,
1991—2001年在沈陽音樂學院作曲系任教,
2002年1月調入中國音樂學院作曲系,現為該系曲式與配器教研室主任,教授作曲及管弦樂法課程。
作品創(chuàng)作及貢獻
作品創(chuàng)作
權吉浩創(chuàng)作了大量不同體裁、個性突出的音樂作品,主要包括:交響樂(西洋管弦樂)7部、民族管弦樂3部、協(xié)奏曲2部、室內樂17部、民族室內樂5部、大型合唱(敘事長詩)1部,以及小型合唱、重唱、歌曲數十首。其作品在德國、美國、法國、瑞士、韓國、臺灣、香港等地及各國際音樂節(jié)上演,曾受瑞士、韓國、臺灣等國內外機構、團體委約創(chuàng)作,近二十余次在各種作曲比賽中獲獎。
獲獎作品
主要獲獎作品有:
鋼琴組曲《長短的組合》獲“第四屆全國音樂作品評獎(室內樂)”第一名(1985),《音樂創(chuàng)作》“全國器樂獨奏曲征稿評獎”第一名(1985),1994年被選定為“中國國際鋼琴比賽”指定演奏曲目,并入選《20世紀華人音樂經典作品》;
大提琴協(xié)奏曲《紋》獲“臺灣省立交響樂團第七屆作曲比賽(協(xié)奏曲)”第一名(1998);
民族管弦樂《樂之舞》獲“第十二屆全國音樂作品評獎(民族管弦樂)”二等獎(2006);
琵琶協(xié)奏曲《京劇印象》獲“臺灣文建會2005年第四屆民族音樂創(chuàng)作獎——協(xié)奏曲作品比賽”第三名(第一名空缺),同時被賽事組委會選定為“2005年第13屆臺北民族器樂大賽”唯一一部協(xié)奏曲必彈曲目。另外,該作品也曾在“第十二屆全國音樂作品評獎(民族管弦樂)”中獲獎(2006);
木管五重奏《吟哦》獲“臺灣國立交響樂團2001作曲比賽——室內樂”第三名(木、銅管五重奏首獎);
鋼琴獨奏曲《宴樂》獲“上海國際音樂比賽——中國風格鋼琴作品創(chuàng)作比賽”三等獎(1987);
民樂五重奏《宗》獲“第六屆全國音樂作品評獎(民樂)”三等獎(1988);
交響幻想曲《山魂》獲“第八屆全國音樂作品評獎(交響樂)”創(chuàng)作獎(1993);
交響套曲之一《霧》獲“全國管弦樂作品大賽”創(chuàng)作獎(1994);
民族室內樂《魂樂》獲“臺灣文建會2004年第三屆民族音樂創(chuàng)作獎——民族室內樂作品比賽”佳作獎(第一、第二名空缺)。
學術論文及作品的發(fā)表
1992年1月,權吉浩在北京音樂廳舉辦了個人作品專場音樂會。曾多次參加國際性音樂節(jié),并多次出訪進行學術講座。多篇學術論文及部分作品在國內外發(fā)表、出版。
已發(fā)表的學術論文主要包括:“中國現代音樂創(chuàng)作中的多元化現象”(韓國漢陽音樂大學?兑魳氛搲,1993年第七期);“十二音技法與音級集合理論的應用”(《藝術世界——音樂論文特輯》,1989年第三期);“u2018紋u2019與揉音”(《人民音樂》,2005年第三期);“兩部民樂作品中的表現技法探討”(《中國音樂》,2005年第二期);“關于民樂作品u2018宗u2019”(韓國漢陽音樂大學?兑魳氛搲,1993年第七期)等,并有多篇文章發(fā)表在《樂府新聲》(沈陽音樂學院學報)、《音樂周報》等刊物。已完成的科研項目有:《中國朝鮮族民族樂器的淵源及其創(chuàng)作作品研究》(中國音樂學院科研課題),現承擔的科研項目主要是《中國朝鮮族傳統(tǒng)音樂中的節(jié)奏形態(tài)研究》(2007年北京市教委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計劃面上項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