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蔡洪,西晉文學家。字叔開,吳郡(治今蘇州)人。曾仕吳。入晉為州從事。太康中,舉秀才。元康初,為松滋令。著有《化清經(jīng)》十卷,集二卷。
野史記載
晉蔡洪赴洛中,人問曰:"幕府初開,群公辟命,求英奇于仄陋,拔賢俊于巖穴。君吳楚之人,亡國之余,有何異才,而應斯舉?"答曰:"夜光之珠,不必出于孟津之河;盈尺之璧,不必采于昆侖之山,大禹生于東夷,文王出于西羌,賢圣所出,何必常處?昔武王伐紂。遷頑民于洛邑,得無諸君是其苗裔乎?"又問洪,吳舊姓何如?答曰:"吳府君圣朝之盛佐,明時之俊人,朱永長理物之宏德,清選之高望,嚴仲弼九皋之鴻鵠,空谷之白駒;顧彥先八音之琴瑟,五色之龍章,張威伯歲寒之茂松,幽夜之逸光;陸士龍鴻鵠之徘徊,懸鼓之待槌:凡此諸君,以洪筆為鋤耒,以紙札為良田,以玄墨為稼穡,以義禮為豐年,以談論為英華,以忠恕為珍寶,著文章為錦繡,蘊五經(jīng)為繒帛,坐謙虛為席薦,張議意為幃幕,行仁義為室宇,循道德為墻宅者矣。(出《劉氏小說》)
【譯文】
晉朝的蔡洪來到洛中,有人問他:"官署衙門剛剛開始辦公,有才能的人都在謀求官職等待任命。正是從平民陋室中尋求英雄奇才,從山鄉(xiāng)隱居之處選拔賢士俊杰的時候。你是吳楚亡國以后剩下來的人,有什么出奇的本領(lǐng),而來投奔應聘?"蔡洪回答說:"夜明珠不一定非得產(chǎn)在孟津的河中,大塊的玉石,也不一定非得到昆侖山開采。大禹出生在東夷,文王出生在西羌,圣人賢士的出現(xiàn),未必一定要在固定的地方。昔日周武王討伐紂王,在洛邑動遷頑愚不服從統(tǒng)治的人,諸位大蓋就是他們的后代子孫吧!"那人又問:"吳國的舊臣都怎么樣?"蔡洪回答說:"吳國的官員都是英明君主的得力助手,太平時代的有用人才。比如朱永長處理事物的才能,慎重嚴謹?shù)某绺咄。嚴仲弼如同深遠的沼澤里的天鵝,深谷中的白馬。顧彥先如同鐘、罄、琴瑟八種樂器,又像五彩龍紋的禮服。張伯威如同嚴冬的青松,黑夜的燈光,陸士龍就像飛舞徘徊的天鵝,如同懸掛的鐘鼓,等待有人去敲響。以上這些人,以筆當鋤,以紙張作田地,以墨當莊稼,以禮義當作豐收,以談論為美好的名譽,以忠誠和寬恕作為珍寶,以撰寫文章當作錦繡,以收藏經(jīng)典著作當作布匹,以保持謙虛作為坐位,以建立理論作為幃幕,以提倡仁義作為房屋,以遵守道德作為墻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