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
是蘇工核雕殷派第二代傳人,師從殷根福(?-1940),寫意羅漢頭的鼻祖,須派羅漢頭橄欖核雕創(chuàng)始人,核雕羅漢頭的山峰,其羅漢頭作品受到舟山所有雕刻者的肯定。
1923年5月13號出生于蘇州光福舟村的一個貧困家庭
1936年 只身上海拜師學(xué)藝(30年)
1941年 正式出師殷根福,名氣漸大
1945年 在上海獨自經(jīng)營
1962年 “自然災(zāi)害”回到舟山老家
1964年 舟山創(chuàng)辦雕刻組,悉心傳授技藝
1973年 東山成立吳縣雕刻廠,被請進廠專門從事核雕,并帶徒學(xué)藝
1978年 舟山自己開辦雕刻廠,被邀當師傅,帶徒學(xué)藝
1980年 后期應(yīng)邀去桂林傳藝
1995年 在桂林腳傷愈后回到家鄉(xiāng),住在光福老年公寓
2006年 離開敬老院,住在舟山侄子須建國家
2007年 再回桂林
2011年3月8日須老回到了夢牽魂掛的舟山老家,于次日3月9日凌晨長眠于故鄉(xiāng)舟村,享年87歲結(jié)束了他傳奇的雕刻一生
簡介
其早年從事過木雕、石雕、牙雕,在核雕中除了雕刻羅漢頭之外還有偉人頭像:列寧、周恩來、魯迅等,還有一些其他題材的單籽作品,但留存的已經(jīng)很少。曾在舟山工藝品廠成立后在其中指導(dǎo)廠中學(xué)徒,可以說現(xiàn)在青壯年的雕刻者基本上都被其指導(dǎo)過。其作品特點突出,無人能仿!
老人膝下無子女,把畢生精力無私的奉獻給核雕事業(yè)。早年間所得收入除生活所用,剩下的部分曾多次捐獻慈善事業(yè)。2011年3月9日凌晨故去于蘇州,享年87歲。
作品有橄欖核雕《楊家將》、“十八羅漢頭”和《吉慶有余》。須老晚年少有作品上市,其實晚年須老還在雕刻作品,但只是為了應(yīng)付宣傳做做樣子而已,眼神和腕力多有點不從心了,由于年齡的關(guān)系雕的東西和以前的也有了些差距,但須老先生的地位是不可以否認的,他的羅漢頭可算殷前輩十八羅漢雕刻開派以來十八羅漢頭雕刻的一個里程碑,后自成一派。現(xiàn)在的新人,包括后世名家,多為繼承,須老先生的東西不多,新的幾乎不出,現(xiàn)在仿他工的人也不多,因為須老的工藝境界已經(jīng)不是常人能仿。
他的作品已經(jīng)很難覓得。筆者去了數(shù)次也未能如愿。倒是在民間偶爾能看到他的作品珍藏。
須吟笙與須派核雕
如今橄欖核雕主要分為“南工”和“北工”兩大派,南工又以“蘇(蘇州)派”最為杰出,核雕市場上流通的蘇派作品占了整個核雕市場90%以上!疤K派”核雕則分為“殷派”和“須派”兩大派別。
初涉橄欖核雕的新手常常有這樣的疑問,什么是殷派?什么是須派?這兩派有什么區(qū)別呢?要怎么分辨?其實剛開始玩的時候一般都有這種迷糊,以下簡單的介紹一下,并通過圖來比較:
殷派核雕
“殷派”刻畫較細膩,屬于“橫平豎直”類型,出來的作品很工整,之所以稱之為殷派講是殷根福為鼻祖。
須派核雕
“須派”雕刻寫實為主,臉部肌肉感很強,還原人臉真實特征豐富,之所以稱之為須派是以須吟笙為創(chuàng)始人。
就個人看來所謂殷派和須派,其實就是兩種不同的風(fēng)格,不分好與壞。由于審美取向不同,各有喜好。
作品特點
須老作品刀法粗獷、簡潔,人物特點抓的準,寫實。尤其人物刻畫的惟妙惟肖,寥寥數(shù)刀即可展現(xiàn)人物風(fēng)采。 須老為人謙遜,做事嚴謹,對待作品上精益求精。
解放后,須吟笙繼續(xù)留在上海城隍廟一帶做雕刻,生意日益低靡。這時,依然不斷有從家鄉(xiāng)來的朋友來找須吟笙,須老依然熱情接待。有一次,一名姓顧的老鄉(xiāng)從家鄉(xiāng)來到上海投靠須吟笙。顧老原是老家一地主,因為經(jīng)常出錢修橋補路,周圍百姓都很心懷感激。顧老因為"成分”問題來到須老出躲難的,須老生性仗義,自然不拒絕。須老經(jīng)常讓顧老睡在自己床上,放下灰灰厚厚的蚊帳,在床前放置一雙女人穿的繡花鞋,一次次躲過XX的搜查。最后一次,須老下班回到住處,發(fā)現(xiàn)顧老不見了。不久,須老也被XX帶走了,開始了整整四年的牢獄生活。1962年從新自由,回到家鄉(xiāng)舟山!
文化大革命期間,須吟笙受過批斗。一天和我走在村里路上,一群小孩指著吟笙大喊"打到反革命"。吟笙一邊生氣,一邊對我說:“這幫小子,老子總有一天讓你們叫我爺爺!钡诙,吟笙再次遇到這幫孩子,從口袋里拿出事先準備好的糖果,對孩子說“叫我爺爺?shù)娜擞刑浅浴。孩子即叫吟笙“爺爺”?/p>
須吟笙,須派羅漢的創(chuàng)始人。他的羅漢神態(tài)栩栩如生。須老年輕時雕刻羅漢頭,常常在自己工作臺上放置一面鏡子。他對著鏡子做出各種表情來,然后根據(jù)鏡子里的眼神,肌肉,嘴型等來刻畫手里的羅漢頭。另外,須老為了雕出最好的羅漢,曾經(jīng)來到寺廟里,認真研究了十八羅漢的形象足足有三個月。這就是須老羅漢如此出神入化的原因了!
須吟笙軼事
解放后,須吟笙繼續(xù)留在上海城隍廟一帶做雕刻,生意日益低靡。這時,依然不斷有從家鄉(xiāng)來的朋友來找須吟笙,須老依然熱情接待。有一次,一名姓顧的老鄉(xiāng)從家鄉(xiāng)來到上海投靠須吟笙。顧老原是老家一地主,因為經(jīng)常出錢修橋補路,周圍百姓都很心懷感激。顧老因為"成分”問題來到須老出躲難的,須老生性仗義,自然不拒絕。須老經(jīng)常讓顧老睡在自己床上,放下灰灰厚厚的蚊帳,在床前放置一雙女人穿的繡花鞋,一次次躲過XX的搜查。最后一次,須老下班回到住處,發(fā)現(xiàn)顧老不見了。不久,須老也被XX帶走了,開始了整整四年的牢獄生活。1962年從新自由,回到家鄉(xiāng)舟山!
文化大革命期間,須吟笙受過批斗。一天和我走在村里路上,一群小孩指著吟笙大喊"打到反革命"。吟笙一邊生氣,一邊對我說:“這幫小子,老子總有一天讓你們叫我爺爺!钡诙欤黧显俅斡龅竭@幫孩子,從口袋里拿出事先準備好的糖果,對孩子說“叫我爺爺?shù)娜擞刑浅浴。孩子即叫吟笙“爺爺”?/p>
須吟笙,須派羅漢的創(chuàng)始人。他的羅漢神態(tài)栩栩如生。須老年輕時雕刻羅漢頭,常常在自己工作臺上放置一面鏡子。他對著鏡子做出各種表情來,然后根據(jù)鏡子里的眼神,肌肉,嘴型等來刻畫手里的羅漢頭。另外,須老為了雕出最好的羅漢,曾經(jīng)來到寺廟里,認真研究了十八羅漢的形象足足有三個月。這就是須老羅漢如此出神入化的原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