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1998年7月起任浙江大學人文學院中文系教授,學術(shù)專長為漢語史,研究方向是音韻學、漢語語音史。現(xiàn)為中國音韻學會理事。擔任本科古代漢語、音韻學、詩詞格律等課程和研究生漢語音韻學、歷史語音學、漢語語音史課程的教學。
代表論著有《切韻》和中唐五代音位系統(tǒng)(臺灣文津出版社1995年5月)、試論唐五代全濁聲母的“清化”(古漢語研究1994年第3期)、《切韻》三等韻的分類問題(鄭州大學學報1996年第4期)、中古二等韻介音和《切韻》元音數(shù)量(浙江大學學報2002年第1期)、《切韻》元音分韻的假設(shè)和音位化構(gòu)擬(古漢語研究2002第3期)、音位構(gòu)擬的原則及相關(guān)問題(音史新論.慶祝邵榮芬先生八十壽辰學術(shù)論文集,學苑出版社2005年5月pp176-194)等。
主要學術(shù)經(jīng)歷及方向:
音韻學
科研課題
1. 中古音韻學研究[1/1]
2. 二十世紀中古語音史研究的方法論進展(96JAP 0013)[1/1]
3. 20世紀漢語中古音研究方法比較(00BYY012)[1/1]
4. 中古語音史研究方法比較(N95I16)[1/1]
5. 唐五代韻書匯纂(0133)[1/1]
6. 唐五代韻書匯纂[1/1]
7. 音韻學[1/1]
主要成果
1. 《切韻》于母獨立試析[1/1]
2. 中古音研究的回顧與展望[1/1]
3. 漢語中古音研究述評[1/1]
4. 方塊壯字的聲旁和漢語中古韻母[1/1]
5. 《說文解字譯述》[參加譯述]
6. 《切韻》元音分韻的假設(shè)和音位化構(gòu)擬[1/1]
7. “兒郎偉”和“悉曇頌”的和聲[1/1]
8. 中古二等韻介音和《切韻》元音數(shù)量[1/1]
9. 《〈七音略〉校注》跋[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