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1996/9-2000/6:博士,芝加哥大學,地球科學系
1994/1-1996/8:碩士,德州農(nóng)工大學,大氣科學系
1982/9-1986/7:學士,中山大學,大氣科學系
2010/03-至今:系主任,北京大學物理學院大氣與海洋科學系
2009/11-至今:院長助理,北京大學物理學院
2004/7-至今:教授,北京大學物理學院大氣與海洋科學系
2002/7-2004/7:研究人員(postdoctoral research fellow),哥倫比亞大學和哥達德空間研究院(NASA/GISS)
2000/7-2002/6:博士后,華盛頓大學
2000年獲美國芝加哥大學博士學位
1996年獲美國德州農(nóng)工大學碩士學位
1991/9-1993/12:訪問學者,美國大氣科學研究中心(NCAR)
1986/8-1991/8:預報員、副臺長、預報室主任,中國民航首都機場氣象中心
1986年畢業(yè)于中山大學
主要學術(shù)任職
2010-至今:中國氣象學會副理事長、常務(wù)理事
2010-至今:IPCC-AR5第一工作組主要作者
2009-至今:《大氣科學》編委
2009-至今:《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Editor
2008-至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大氣科學專家評審組專家
2006-現(xiàn)在:教育部教學指導委員會大氣科學分委員會秘書長
2006-至今:中國氣象學會理事、動力氣象委員會副主任
2005-現(xiàn)在:《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編委
個人成就
2009:趙九章優(yōu)秀中青年科技獎-大氣物理
2010: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
由于在平流層動力學、臭氧層變化和哈德雷環(huán)流的年代際變化機理等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北京大學物理學院大氣科學系教授胡永云獲得了2009年度趙九章優(yōu)秀中青年科學獎。
求學生涯
1982年,胡永云考上了中山大學,原本報考生物專業(yè)的他,被調(diào)劑到大氣科學專業(yè)。剛接觸這個“領(lǐng)域較窄,專業(yè)性強”的學科,胡永云也有些郁悶。
“但慢慢發(fā)現(xiàn),不論哪個學科,只要你鉆進去,都有許多有挑戰(zhàn)性的東西值得去做!焙涝普f,“況且現(xiàn)在各國首腦們坐在一起,都要討論氣候變化問題,卻沒有聽說談過數(shù)理化的學科發(fā)展!彼蛉さ。
自認為大學成績“中等偏上”,畢業(yè)后,胡永云來到首都機場民航氣象中心工作,用他的話說“專業(yè)對口,工作不累,收入頗豐”。這是一份即使在今天看來也相當不錯的工作,更不用說是在二十年前。但沒有幾年時間,胡永云感到困惑了。
“日復一日都是事務(wù)性的工作,缺乏挑戰(zhàn)性,讓你覺得好像沒有進步,學的東西也沒完全用上。”這樣的狀態(tài)讓當時二十幾歲的胡永云很不安,不能讓“青春就這樣渾渾噩噩的荒廢了”,于是他決定出國繼續(xù)深造。
1991年9月,“一個落葉紛飛,黃沙漫舞的日子”,胡永云飛往美國。“到美國的第一站是克羅拉多,在一個研究中心工作!彪S后讀碩士、博士、做博士后,他輾轉(zhuǎn)美國4所大學,5座城市,一待就是13年。
工作歷練
2002年完成了博士后的工作,胡永云來到紐約,加入哥倫比亞大學的一個研究所!凹~約是個大雜燴的城市,在大街上你甚至聽不到地道的英語。”“節(jié)奏快、效率高、壓力大”是胡永云在紐約生活的最大感受!斑@里的人白天很快活,晚上卻很寂寞。”在美國學習和工作了多年之后,胡永云選擇了回國。
“愛人由于工作的原因,不能出國,而且我對繼續(xù)在美國工作,也不是特別滿意!闭f到回國的原因,胡永云沒有“唱高調(diào)”,他講得很現(xiàn)實。在回國之前,他告誡自己“心態(tài)要放平、姿態(tài)要放低,回去是為了踏踏實實做一點事情”。因為更喜歡校園里寬松自由的氛圍,回國后他選擇了北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