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義投誠說
任職履歷
薛如蘭,陜西省渭南縣(今渭南市臨渭區(qū))三張鄉(xiāng)薛家村人。他早年投奔楊虎城將軍部隊,歷任多職。1929年在山東單縣時,薛如蘭先后任楊虎城新編第十四師馮欽哉第一旅柳彥彪第二團第三營營長和郭景唐第三團第一營營長。1930年10月末楊虎城率部回到陜西,薛如蘭任楊部馮欽哉第七軍第四十二師柳彥彪第二旅第五團團長。薛如蘭的兒子薛述周現(xiàn)保存楊虎城將軍1931年2月贈送給薛如蘭的照片右上角寫著“薛如蘭團長存”,左下角寫著“楊虎城贈二0、二、二五”。1934年,薛如蘭由部隊派送南京中央陸軍軍官學校高等教育班第三期學習。其子至今保存的薛如蘭的一張照片,上面蓋有“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的鋼印。
事件起因
曾任柳彥彪第二旅第四團團長的王明欽1964年10月所寫《在陜南堵截紅軍歷次戰(zhàn)役的片段回憶》中說:“1934年冬,紅二十五軍徐海東部由河南向陜西前進。四十二師(師長馮欽哉)奉命堵截,馮派柳彥彪旅長率兵三團:薛如蘭團,景子勤團,劉云龍團進駐洛南一帶。……第一次九間房戰(zhàn)役,柳旅受挫!且哿脫p失很重,劉云龍團已殘破不堪,開回后方。將景團和薛團編成一個團,駐在葛牌鎮(zhèn),等待后援部隊!钡鹊酵趺鳉J團到達后,王團輕裝前進,負作戰(zhàn)責任。柳旅長率旅部和薛團作為預備隊,隨后跟上。
李紫山在所寫《楊虎城將軍后期的軍事活動及其部隊建制的變更》中說:“1936年楊虎城將軍又對全軍人事作了一次較大的變動,首先派李興中代替韓威西任參謀長!又鴮偛考叭塑、第七軍的人事又進行了重新安排”薛如蘭被任命為馮欽哉第七軍第四十二師柳彥彪第一二六旅第二五一團團長。
事件發(fā)展
西安事變爆發(fā)后,所部師長馮欽哉當即召開會議率部反對張、楊,擁護蔣介石,加上遂后楊虎城將軍又被逼辭職。1937年春馮欽哉第四十二師擴編為兩個師后,薛如蘭任柳彥彪第四十二師王明欽第一二六旅第二五一團團長。盧溝橋事變爆發(fā)后,他奉命率部隨部開赴華北抗日前線。先后轉戰(zhàn)河北、山西,給日軍以重創(chuàng)。1938年春,開赴晉東南太岳山區(qū),與八路軍合作,粉碎日軍多次進犯。1939年又開赴晉南,扼守中條山。1939年秋,武士敏升任第九十八軍軍長。柳彥彪升任副軍長。王明欽升任第四十二師師長,薛如蘭升任第四十二師副師長(李斌主編;《渭南市軍事志》第434頁載:薛如蘭“國民黨四十二師副師長”。)兼第二五一團團長。1941年5月,中條山戰(zhàn)役時,第九十八軍在武士敏將軍指揮下,與日寇進行了殊死拼殺,終于突出重圍,進入太岳山區(qū)。是年9月下旬,日軍對尚未恢復元氣的第九十八軍發(fā)動猛烈進攻。全軍將士在武士敏將軍指揮下,奮勇抵抗。因敵眾我寡,武士敏將軍、第四十二師參謀長王儒欽等先后以身殉職。全軍傷亡殆盡。王明欽、薛如蘭、馮漢英、劉中義等許多官兵被俘。
薛如蘭何時脫離日軍戰(zhàn)俘營回到陜西?是否出任陜西大荔行政督察保安副司令?因薛如蘭已經(jīng)去世,筆者雖經(jīng)過許多努力,沒有得到有關單位的支持,至今未能看到薛如蘭親筆寫的個人簡歷,使這個問題未能徹底弄清。但可以肯定,他并未犧牲。
薛如蘭不僅沒有犧牲,1949年5月還為渭南縣的和平解放做出了一定貢獻。陜西省軍區(qū)政治部在粉碎“四人幫”后編印的《國民黨部隊起義投誠史料選編》(陜西境內)中“國民黨渭潼警備司令部起義·概述”說:“渭潼警備司令部于1949年3月1日在渭南成立……警備司令武緯!5月15日晚我黨“召開了渭南縣委擴大會議,……研究了解放渭南的具體辦法。……在此期間,屈正平(渭潼警備司令部新聞室主任)
時任渭南縣委副書記的權秉華在其所寫的《對武緯起義情況的回憶》中說:
“5月20日,渭潼警備司令部參謀長薛如蘭過河來到馬渡村,要求見我,因我當時有事,就派縣委秘書王志敬和張恒英與他接談。據(jù)張后來說,薛也是武緯派來的代表,我讓他回去后,維持城市秩序,組織群眾歡迎解放軍!薄1949年5月23日,中共渭南縣委、縣政府正式進城。進縣城時,渭潼警備司令部參謀長薛如蘭親自帶人敲鑼打鼓到渡口歡迎我們。在縣城,碰到武緯等人,我們即在城西關交通銀行進行了談判,參加的人有:張俊賢(中共渭南縣委書記)、我(渭南縣委副書記)、薛少龍、王志敬(渭南縣委秘書)、武緯、張景騫、李杰三(……)、薛如蘭……等人。談判的中心問題有兩個:一是我們對武緯等人的起義行動表示歡迎,贊揚他們在解放渭南中,表現(xiàn)的很好,鼓勵他們再接再厲,配合我們做好工作……!
關于武緯起義,薛如蘭文革前寫的《關于武緯起義》證明材料說:
“解放前我擔任渭潼警備司令部參謀長。渭南解放前一、兩天,武緯和韓國璋到西原上去了,當時武緯對我說,上西原截擊偽36軍,并要我也去,我因是地方人,怕走后地方亂了,因而未去。武緯上西原后打了一天(是否他們打的,我就不知道了),打的槍聲在縣上都能聽到,第三天我過渭河北見到張恒英,張說進城還得將隊伍整理一下,第二天解放軍就進城了。我到渭河北去,沒有受人的指示,因為歡迎解放軍還怕什么。解放的當天,我和薛少農等打電話把武緯由西原上叫回縣城,武回來后,解放軍已進城,解放軍由西關進城,武緯從南原下來由東門進城。
不僅如此,1949年初,薛如蘭還籌建了渭南電燈股份有限公司。到1950年先后有一臺80千瓦和125千瓦的發(fā)電機運行,供城區(qū)照明和小型動力用電。楊樹民主編的《渭南縣志》和《渭南地區(qū)志》對于薛如蘭的這一功績均作了記載。
鑒于薛如蘭是起義人員,又對渭南工業(yè)發(fā)展有所貢獻,建國后,渭南縣人民政府曾任命薛如蘭為渭南縣化工廠副廠長。前引薛如蘭所寫《關于武緯起義》后注2為:“薛如蘭,渭南市三張鄉(xiāng)人,解放前任渭潼警備司令部參謀長,解放后曾任渭南縣化工廠副廠長。已故!痹搹S的一些老工人和干部至今還記得文化大革命中,其長孫薛國建曾用架子車把已半身不遂的薛如蘭拉到化工廠接受群眾批斗。1971年含冤去世。
因為薛如蘭順應歷史潮流,參加了起義,使渭南得以順利和平解放,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歷史的真正面目得以恢復。中國人民解放軍蘭州軍區(qū)給薛如蘭頒發(fā)了《起義人員證明書》。
其上寫道:
起義人員證明書
蘭字2—8071號
薛如蘭同志,原系國民黨渭潼警備司令部參謀長,于一九四九年五月二十三日在渭南參加所屬部隊起義,特此證明。
中國人民解放軍蘭州軍區(qū)(。
一九八九年元月九日
發(fā)證機關蓋章欄內加蓋
渭南市人民政府
一九八九年二月十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