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容
名片石學鴻石學鴻(1921.4.5—2009.4.21),字云孫,號志勤,別號雪痕、雪齋,室名厥盧、石交堂、翠竹樓。1921年4月5日生於南京。石學鴻先生現(xiàn)為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國家一級美術師、教授、江蘇文化名人、江蘇省文史館館員、江蘇省甲骨文學會顧問、中華名人書畫院院士、中外名人文化研究會學術委員、中國書畫家藝術委員會藝術委員、名譽教授、南京書畫院研究員、南京中山書畫院顧問、南京印社顧問、大邑印社顧問、南京書法篆刻學校校長、南京靜海畫院名譽院長、方書畫交流協(xié)會理事、曹州牡丹畫院名譽院長、淮海書畫院名譽院長等!
石學鴻先生是春秋戰(zhàn)國時石碏八十八世孫,出生六個月,父親石小云病逝,祖父石云軒是金陵著名詞人、中醫(yī)師、藏書家,外祖父胡吉如工書法,外祖母溧陽狄氏畫花鳥,三家收藏甚富。幼承家學,并得金陵書畫名流仇述庵、王東培、王伯沆、柳詒征等獎掖、指教。稍長,入上海正風文學院,從王西神、王福庵、陳彥通學書法、篆刻及文史,又得黃賓虹、蔡哲夫教導。
石學鴻先生1940年畢業(yè)后任南京圖書館編目主任,博覽歷代圖書、碑刻、印譜。1942年任印鑄局技師,與陳巨來晨夕切磋,復鉆研印刷機械、鑄造。1943年兼任中國公學金石?睂W教授。1946年當選南京市參議員,創(chuàng)建建國報社、京聲新聞通訊社。 1950年石學鴻先生在楊仲子、胡小石、傅抱石的支持下,創(chuàng)辦新安印社。其書法工篆隸、蠅楷,精于甲骨、鐵線,治印秀雅,遠紹何雪漁、汪杲叔,近擬趙之謙、王福庵,擅長累黍小璽與細朱鑒藏印。
石學鴻先生作品多次參加國內外展出,刊載于國際、國內多種辭書、圖錄、大典,個人印行有《云孫印存》、《石學鴻書法篆刻》。作品、傳略入編《全國首屆及二屆篆刻藝術展作品集》、《中國印譜》、《中國當代篆刻家辭典》、《中國古今書家辭典》、《20世紀書法作品鑒賞》、《世界華人書法篆刻大辭典》、《中國美術書法界名人名作博覽》、《世界美術作品集》、《世界當代書畫篆刻大辭典》、《世界名人錄》、臺灣《印林》、《兩岸書法篆刻名家作品集》、香港《華夏千家書畫作品集》、《中日篆刻展圖錄》、《中日書法展圖錄》、《紀念甲骨文發(fā)現(xiàn)一百周年海內外甲骨文書法大展作品選》、《海峽兩岸甲骨文書法聯(lián)展作品集》、《中日甲骨文書法展選集》、《甲骨文出土百年紀念集》、《現(xiàn)代書法家黃山楹聯(lián)集》、《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120周年書畫作品集》、《紀念于佑任先生誕辰120周年中日書法聯(lián)展作品集》、《世界當代著名書畫家真跡博覽大典》、《江蘇當代書畫名家作品》、《全國文史研究館書畫藏品選》、《南京市文聯(lián)五十年作品集》、《江蘇書法五十年》、《風雨同舟五十年》、《東方之子》、《二十一世紀人才庫》、《紀念中國誕辰110周年名家書畫作品集》、《江蘇省文史館建館五十周年館藏書畫作品選集》、《當代江蘇書法篆刻精品集》、《中華翰墨藝術寶庫》等數(shù)十部典集
石學鴻先生1993年獲《世界藝術名人證書》。1996年獲《世界書畫藝術名人證書》及“二十世紀知名藝術家”榮譽稱號。曾獲全國一、二等獎多次,特等園丁獎兩次。2000年被聘為天下名人書畫城顧問。2005年獲“百名中國書畫名家”榮譽稱號和“中華翰墨丹青藝術家”榮譽稱號。
月21日,南京解放60周年紀念日前兩天,90歲的石學鴻在他那間名為“厥廬”的住所里悄然離世。
石學鴻生前的身份是江蘇省文史館館員,二十多年來,他一直從事自己喜愛的書法、繪畫與篆刻研究。但是,當他成為文史館館員的時候,已經是1985年,60多歲了。在1981年之前,他的身份是犯人——一個坐了30年牢的犯人。
梅蘭芳請他刻過印
就在石學鴻去世前幾天,記者見到了老人,在一個陽光燦爛的午后,南京城西一處簡陋的居所里。時間正是陽春三月,春暖花開,可是90歲的石學鴻卻臥在一張簡陋的小床上,形容枯槁,雙目無神,不停地咳嗽,幾乎喘不上氣來,嚴重的肺部感染讓他不能大聲說話。據(jù)守在床邊的二女兒朱曉明介紹,父親還患有腦血管疾病,剛剛在醫(yī)院治療了三個多月,天氣稍微暖和了才敢讓他回家休養(yǎng)。居所的墻壁上,掛滿了老人自己的書法與繪畫作品。
國民黨時期,石學鴻是政府的一個小公務員,在國民政府文官處印鑄局擔任技師,主要負責給各機關刻官印。他本人不是國民黨黨員,而是參加了當時的一個小黨派——民社黨。1946年,他離開印鑄局后,又擔任了南京市參議員,相當于今天的政協(xié)委員,參與監(jiān)督協(xié)調南京的文化教育、社會治安等。其間,因為篆刻書法技術超群,石學鴻與當時的諸多文化名流如黃賓虹、胡小石、傅抱石等交往頗深。
朱曉明翻出父親做參議員時的照片,年輕帥氣,頭發(fā)梳得一絲不亂,看上去英姿勃發(fā)。
老人躺在病床上,努力地搜索自己的記憶,有很多片段已經連不上了,他斷斷續(xù)續(xù)地向記者介紹當年的一些事情!爱敿紟煏r我是公務員,還領著政府的工資,后來做參議員,只領一點微薄的津貼,其實就是平時開會辦事需要的一些車費。因為我有篆刻的手藝,所以我也不指望公家的錢過生活!
據(jù)朱曉明介紹,父親年輕時的篆刻技術在南京享有盛名,梅蘭芳也托人請他幫忙刻印,甚至還給蔣介石刻過印章。
為了老母親留在南京
石學鴻本來可以這樣一直安靜地玩著自己的金石,但是,歷史的洪流洶涌向前,他也面臨著何去何從的抉擇。在南京解放前夕,民社黨負責人錢均田邀請他一同赴臺。那天下午,在梅園新村17號民社黨總部,錢均田將一張飛機票送到他手上,讓他和其他民社黨黨員一起撤離南京。
當時,與南京城內的許多人一樣,石學鴻心里也是驚慌不定,不知將要發(fā)生怎樣的事情。不過他考慮再三,還是決定留在南京。
老人喘著大氣,回憶當時自己的心情:“因為我的祖上就是南京人,我對南京有舍不掉的感情,所以我還是希望留在這。有人害怕留下來共產黨會對自己不利,我就不怕。雖然我在國民政府做過事,但我沒做過傷天害理的事!
朱曉明補充說:“我爸6歲時,我的爺爺就已去世了,但當時奶奶還在,他對自己的母親非常孝順,而像老母親這樣的家屬,當時是沒有條件離開南京的,他怎么也不會丟下老母親!本瓦@樣,石學鴻最終選擇留在了南京。
當時,南京城內已經非;靵y,許多警察已經四散而逃,警察局形同虛設。當時吳貽芳出面組織了治安維持會,臨時維持南京的秩序。因為石學鴻在南京有些名聲,吳貽芳專門給他打電話,讓他出面參與維持秩序,石學鴻應邀欣然而往。
當年4月24日,他還代表民社黨南京黨部,與廣大群眾一起,參加了歡迎解放軍進城儀式。南京解放后,他很少公開活動,大多數(shù)時間都是在家中。
朱曉明說:“當時我父親也不再有什么大的奢望,只希望能過普通人的生活!痹谠S多文化界朋友的支持下,石學鴻在太平南路上開了一家印社,一些友人經常去那里聚會。印社開了僅僅一年多,就被迫關門了,他被關進了牢房。
一封信讓他成了政治犯
為何石學鴻這么快就被關進牢房,并押了那么長時間呢?因為他確實犯了錯誤,并且,這在那個年代是非常嚴重的罪行。
石學鴻以前的一位叫孔君衛(wèi)的同事隨國民黨去了臺灣,而他的妻子與一對子女卻留在了南京,無依無靠。于是孔托人給石學鴻帶來消息,希望石學鴻能設法將夫人孩子送往臺灣。
時隔多年,現(xiàn)在的石學鴻也不再有什么顧忌,他喘著大氣,斷斷續(xù)續(xù)講述了自己當年所犯的錯誤,“男人已經離開了南京,只剩孤兒寡母在這里,看上去很可憐,我覺得不忍心,就答應幫他們!蹦翘煜挛,一個三十歲左右的婦女摸索到了石家,手里攙著個孩子,身上還背了個孩子,這就是孔君衛(wèi)的家人,石學鴻看了覺得很心酸。
當時由南京去臺灣非常困難,必須經過安全部門的嚴格審查。石學鴻利用自己善于繪畫的技術,制作了一個公章,偽造了一份允許離寧赴臺的批準文件。由此,孔君衛(wèi)的妻子孩子得以順利到了臺灣。
家人到了臺灣后,孔君衛(wèi)非常高興,專門寫來一封信,對石學鴻表示感謝,隨信還寄來了一些錢?墒,就是這封信讓石學鴻遭了殃。當時,這封信被南京有關部門截獲,認定這是嚴重的通敵行為,決定對其展開審查。經過訊問偵查,安全部門認定他是一個政治犯,法院判處他無期徒刑。他很快被投進監(jiān)獄,最先是在羊皮巷附近的看守所,后來被關押到老虎橋監(jiān)獄,最后又被轉到龍?zhí)侗O(jiān)獄。等他最終出來的時候,已經是1981年,他已經從一個30多歲的壯年變成一個60多歲的垂垂老者。
石學鴻進監(jiān)獄后,只剩下妻子帶著三個年幼的孩子生活,妻子是一名小學教師,白天要去上班教學,一下班就急匆匆回家照顧孩子,憑著微薄的薪資支撐著一家四口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