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明天啟間進士,官至薊遼總督。
順治二年,以順天巡撫宋權薦,授大理寺卿。四年,擢工部侍郎。永吉疏辭,上責其博虛名,特允之,并諭永不錄用。
居數(shù)年,有詔起用廢員,復詣京師,吏部疏薦,八年,授戶部侍郎。條奏各衛(wèi)所屯地分上、中、下三等,請撥上田給運;各項折色銀請仍令官收官解,本色物料動支折價采買;洲田丈量累民,請以蘆課并入州縣考成,五年一次丈量:皆見采擇。永吉家居,究心黃河下游閼壅為害,嘗議修涇河閘,濬射陽湖。
九年,疏言:“黃水自邳、宿下至清河口,淮、泗之水聚於洪澤湖,亦出清河口。二水交會,淮、泗弱勢,不能敵黃。折而南趨四百馀里,出瓜洲、儀真方能達江。一線運河,收束甚緊,即有大小閘洞宣泄,?诓婚_,下流壅滯,以致河堤十年九決。?谠谂d化、泰州、鹽城境內,輒為附近居民填塞。乞敕河、漕重臣相度疏濬,復其故道。淮、泗消則黃河勢亦減。”時河以北諸省患水,而江以南又苦旱,屢詔蠲賑,而湖廣、四川、閩、廣諸鎮(zhèn)待餉甚急。永吉疏請下廷臣籌足餉救荒之策,上命永吉詳具以聞。永吉因言:“各省兵有罪革占冒,馬亦有老病弱斃,十汰其二。以百萬之餉計之,歲可省二十萬。即以裁省之項,酌定直省災傷分數(shù),則兵清而賦亦減。”上嘉納之。畿輔奸民,每藉投充旗下,橫行骫法。永吉疏陳其害,謂:“上干國法,下失人心,請敕禁王大臣濫收人投旗,以息諸弊!
十年,擢兵部尚書。十一年,與刑部尚書覺羅巴哈納等分賑直隸八府。轉都察院左都御史,擢秘書院大學士。永吉在兵部,鞫德州諸生呂煌匿逃人行賄,讞未當,下王大臣詰問,永吉厲聲爭辨。事聞上,諭曰:“永吉破格超擢,當竭力為國,乃因詰問,輒至忿怒,豈欲效陳名夏故態(tài)耶?”左授倉場侍郎。十二年,仍授國史院大學士
。尋加太子太保,領吏部尚書。十四年夏,旱,疏請“下直省督、撫、按諸臣清釐庶獄,如有殊常枉屈,奏請上裁;贖徒以下,保釋寧家”。下所司議行。旋以地震具疏引咎,上復責其博虛名。十五年,以兄子樹德科場關節(jié)事發(fā),左授太常寺少卿,遷左副都御史。
十六年,卒。上以永吉勤勞素著,命予優(yōu)恤,贈少保兼太子太保、吏部尚書,照一品例給予祭葬、立碑,蔭一子,遣官護喪歸里,謚“文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