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周余愚(1908~1994),又名周欽良,浙江寧波人。1908年出生于上海,我國早期體育家、著名競走運動員,三十年代稱雄體壇。綽號:“神行太!。幼年在上海和安小學(xué)讀書,中學(xué)就讀于圣約翰附中, 又于1926年考入上海滬江大學(xué)。從小熱愛體育,尤其酷愛田徑運動,擅長長距離跑和越野跑。
1926年上海萬國運動會五公里競走比賽中獲第一名。1927年上海萬國競走比賽中獲青年組個人第一名。1928年上海萬國競走比賽中獲個人第一名,還以2小時37分24秒的成績創(chuàng)新了大會記錄,并與張造寸、石金生、吳淼康組成中華隊獲團體冠軍。1929年~1931年連續(xù)三屆萬國競走比賽中獲得個人第一,也是中華隊連續(xù)三屆團體冠軍的主力人員。從此中華雄風(fēng)席卷萬國競走比賽。1936年代表中國參加第11屆奧運會競走比賽,排名第23位,獲姿勢優(yōu)美獎。
1927年與陳虛舟、張造寸創(chuàng)建上海虹口田徑隊(后改名為上海白虹田徑隊)。1930年與張造寸創(chuàng)建上海中華競走會。上海白虹田徑隊和上海中華競走會對中國體育事業(yè)和田徑運動所作出的貢獻受到了當(dāng)時最高體育機構(gòu)———中國體育協(xié)進會的高度重視。
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擔(dān)任上海市體育總會(籌備)田徑委員會委員。參加了全國體總上海分會的籌備工作。1992年被中國體育博物館聘為調(diào)研員。
外界評價
周余愚于1984年和1992年二度將長期收藏的奧運會證章、證件、證書、照片和中國體育資料,無償捐贈給國家,獲得全國體育總會的高度評價。
周余愚于1992年不顧年邁高齡為北京申辦2000年奧運會搖旗吶喊,堅定的站在支持北京的陣營中,得到了榮高棠、何振梁等體育官員的熱情贊賞。
當(dāng)中國人開始出現(xiàn)在奧運的舞臺上,雖然離奪得金牌還有一段長長的距離,但中華民族的美德和精神已經(jīng)開始同奧運精神相互融合,相互促進。中國人領(lǐng)略到了奧運情感的美好,世界人民也感受到了中國人的堅強、互助和勇敢。一段跨越種族的友誼
——第一次與外國運動員交朋友,第一次進入奧運會的決賽,第一次有中國的女運動員出現(xiàn)在奧運賽場上……在打開奧運這扇門之后,中國人將迎來無窮無盡的第一次。
1936年8月, 第11屆奧運會在德國首都柏林舉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美國黑人選手杰西歐文斯。他連續(xù)奪得100米、200米、4×100米接力和跳遠4枚金牌。于是,人們稱這屆奧運會為“歐文斯奧運會”,稱歐文斯為“黑色的閃電”。可是,當(dāng)時的柏林正處于納粹主義的陰霾中,因為歐文斯是黑人,充滿種族歧視的希特勒對他恨之入骨。按照賽前的承諾,希特勒在本屆奧運會上要同獲得冠軍的運動員握手,但遇到歐文斯時,希特勒卻氣急敗壞地離開了看臺。
在柏林奧運會的練習(xí)場上訓(xùn)練時,歐文斯遇到一位亞洲運動員。他主動走上前問道:“你是日本人嗎?”這位亞洲人用英語回答:“我叫周余愚,中國人!睔W文斯驚訝萬分,他解釋道,在國外的體育比賽中,一提到中國人,人們會立即想起“東亞病夫”,想不到,居然在奧運會的賽場能遇到中國運動員。當(dāng)聽說周余愚參加的是50公里競走比賽時,歐文斯說:“我參加了100米比賽,我們兩人,一個是奧運會中最長距離比賽的選手,一個是最短距離比賽,真是最長與最短的有趣組合。”當(dāng)談起希特勒推行的種族歧視政策時,歐文斯一肚子怨氣,他鼓勵周余愚:“我們都是有色人種,一定要在賽場上還擊希特勒!
歐文斯和周余愚越談越投契,他主動要求和中國競走隊員合影,這給深陷納粹主義陰霾中的柏林奧運會帶來了一抹亮色。柏林奧運會之后,周余愚與歐文斯一直保持書信往來。體育架起了不同種族之間一道溝通的橋梁,中國人在柏林奧運會上有了最真切的感受。
周余愚原名叫周欽良,1908年生于上海,綽號“神行太!。1927年, 年僅19歲的周欽良奪得上海萬國競走賽個人冠軍。同年,為進軍奧運會,18歲的他更名為周余愚,取愚公移山之意,甚至還婉拒了當(dāng)時紅星胡蝶的做媒。柏林奧運會上,他奪得了第23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