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價值
張師曾,原名師曾。國際著名書畫家,文化部藝術發(fā)展中心中國書畫院院士,國家一級美術師、一級書法師,北京首體大學客座教授。中國書畫家委員會委員,中國書法家美術協(xié)會理事,范曾先生的開山大弟子,張大千大風堂第四代門人。
師曾作品,君子所言,仁者壽,牛背學詩,紅樓夢十二金釵,十二生肖等作品流傳日本,新加坡,埃 及,香港,臺灣,阿拉泊國家等幾十個國家和地區(qū),并被海內(nèi)外友人、多國大使館收藏購買。
l999年其作品在廣東與齊白石,徐悲鴻,豐子愷,劉海粟,啟功。等藝術大師的作品同樓展出,2010年中國著名書畫家張師曾書畫作品作為國禮獻給尼泊爾政府駐華大使館,尼泊爾政府駐華大使館全權特命大使坦卡.普拉薩德.卡爾基、尼爾馬.拉杰.卡夫利參贊等政府高級官員接見了師曾先生。
2010年9月藝術家張師曾先生就自己的藝術接受了卡塔爾國際半島電視臺專訪,在世界幾十個國家播出,作品做為國禮相繼被意大利、英國、美國、德國、法國、南非等多個國家大使館、大使、總統(tǒng)收藏。師曾先生把宏揚中華文化為己任,對自己的民族藝術推向世界充滿信心。
師曾的人物畫在師承范曾老師的筆墨精華外主要表現(xiàn)他的人物畫既發(fā)揮了傳統(tǒng)線描的功力,又哺以西洋素描中諸如確切體現(xiàn)結構的明暗體面的表現(xiàn)方法,整體令人贊賞的是,他善于以古寓今,有著豐厚的思想內(nèi)涵,雅俗共賞,而且用書法入畫,用畫入書法,用筆肯定,變化無常,剛柔并用,線條用到了極致,流暢鮮活,萬變中見神采使線條具有濃郁的金石味,啟發(fā)觀眾豐富的想象,眾多弟子中師曾是唯一的記名大弟子,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領軍人物,難得的一代文人畫大家。
社會評價
日前中國百年古城保定博物館中國著名書畫家張師曾先生的書畫展隆重開幕。在書畫展中,我有幸結識了當今畫壇和收藏界頗負盛名的師曾先生。
“張師曾”名師曾,字全意號老成、小曾是一位當今畫壇難得的一位文人畫大家,是繼承范曾筆意又青出于藍勝于藍的杰出書畫家。更是一位坦誠儒雅的性情中人,我真心希望他能把中國的傳統(tǒng)藝術發(fā)揚光大!張師曾,原名師曾, 現(xiàn)為中國老人文化交流促進會、中國書畫家委員會委員,世界藝術研究會副主席,世界出版社顧問編委。人民日報中華藝苑名家。中國書畫百杰藝術家,中國文藝終身成就藝術家.。
那天在博物館大廳,排列著大畫案,應邀到展會的國內(nèi)外知名書畫家紛紛揮毫獻藝祝賀。最引人關注的是一位青年畫家,中等身材、方圓的臉龐,眼睛不大卻炯炯有神,顯得儒雅大方,他就是張師曾。師曾正揮毫做畫,氣足神現(xiàn),傳統(tǒng)筆意和范曾老師筆法融會于一爐,寥寥數(shù)筆便勾勒出一位栩栩如生的古代人物。任意揮灑便寫出一幅書法作品,略加思索即出口成詩。畫風優(yōu)雅清新,極富生活情趣。且用筆靈活自如、千變?nèi)f化,把中國畫的線條用到了及至,書畫古樸俊秀,雅俗共賞。我不禁贊嘆他的人物畫風格太像范曾了!當今畫壇如果說詩、書、畫俱佳的當屬范曾第一的話,師曾第二那是毫無疑問的。
我被他傳神的畫作深深地打動和感染了,轉來轉去久久不忍離去。我主動與師曾搭話他從小就酷愛書畫,多年來工筆畫師從王淑暉、劉凌滄等名家,打下了堅實的工筆基礎。書法從顏真卿、柳公權入手即而鉆研唐寅、米芾、宋徽宗等書體,探索了一條用書法入畫、用畫入書法的道路。進修大學時非常崇拜聞名中外的畫家范曾,并寫信求教范曾先生,潛心臨習其書畫,鉆研其畫法,問業(yè)范曾,幾進幾出,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繪畫風格。并得“師曾”的名號。笑談如今范曾的畫因價格昂貴而往往令喜愛收藏的人卻步,而張師曾的畫酷似范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