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經歷
秦家柱,土家族,原籍湖北省恩施咸豐縣丁寨鄉(xiāng),他的父親秦國鏞是中國航空事業(yè)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
1912年8月2日在漢口出生,從小聰穎過人,體魄健壯,他勇敢好斗,尤喜愛足球運動,是交通大學足球隊隊長。
1931年,南京中央航空學校第二期招生,他秉承父訓離開交大,考入航校機械科,學習成績十分優(yōu)秀。畢業(yè)后復入本校第四期飛行科深造。1935年,他以學行雙優(yōu)留校任教官。次年秋,被調派洛陽空軍第十七大隊。“西安事變”后因迎蔣介石返京,升任空軍少尉隊長,調駐句容。
淞滬空戰(zhàn)
1937年盧溝橋事變之后,繼而日軍又在上海挑起“八·一三”事變,在?张浜现,日軍炮轟中國軍隊陣地,中國軍隊奮起還擊——“淞滬會戰(zhàn)”由此爆發(fā)。
在抗日戰(zhàn)爭開始之時,中日空軍戰(zhàn)斗力的對比是:全國所有的各種飛機加起來是305架;而日本陸軍航空兵力為140個中隊,海軍常備基地航空兵力為65個飛行隊,陸海軍共有飛機約2800架,投入到中國戰(zhàn)場上的飛機是500多架。就是在這樣力量對比懸殊的情況下,中國空軍在1937年的淞滬會戰(zhàn)中與日軍展開了殊死的戰(zhàn)斗。
8月13日這一天,我駐廣德的空軍第二大隊,駐揚州的空軍第五大隊和筧橋航校暫編混成大隊出擊日軍。
14日,第二大隊飛上海轟炸了日軍第三航空隊、楊樹浦碼頭和正在那里登陸的日軍陸戰(zhàn)隊。下午,日軍采取報復行動,派出大批飛機轟炸筧橋機場。
經過兩天的空戰(zhàn),中國空軍感到雙方力量懸殊,決定把第四大隊調往筧橋增援?哲姷谒拇箨牬箨犻L高志航,領二十一、二十二、二十三3個中隊,秦家柱是二十三中隊的分隊長。全大隊28架飛機,都是美制單發(fā)動機,時速227公里的柯蒂斯和霍克Ⅲ型。機上裝有機槍兩挺,機身下可載500磅炸彈一枚,兩翼下可載18磅炸彈八枚。這兩種機型只是一種俯沖轟炸用的強擊機,不是專為空戰(zhàn)用的戰(zhàn)斗機。但這種飛機具有多種用途,火力強大,續(xù)航時間長達4小時30分鐘,戰(zhàn)術運用得當,很具殺傷力。
14日下午1時,高志航飛行大隊陸續(xù)向杭州筧橋機場飛去。當時天氣很壞,長江一帶陰云密布,間有雷雨,飛機在煙雨迷蒙中顛簸前行。為了躲避雷擊,飛機改成縱隊超低空飛行,緊急降落筧橋機場,正待停機加油,警報響起了。原來是日本海軍木更津航空隊的轟炸機來犯。高志航立刻下令飛機不要停車,一半起飛警戒,一半加油待令出擊。并用信號指示還未降落的兩個中隊留在空中截擊日機。高志航隨即升空指揮戰(zhàn)斗。秦家柱此時帶領兩架僚機在空中發(fā)現(xiàn)了敵機,遂加大油門猛沖過去。
日本空軍素來輕視中國空軍的戰(zhàn)斗力,他們的轟炸機均不要護航,以單獨行動的方式投入戰(zhàn)斗。加之戰(zhàn)爭初期,他們在華東地區(qū)沒有機場,所有行動都由航空母艦上起飛或從所占領的臺灣、朝鮮乃至本土起飛,勞師遠征,力量分散,因而無法集中施行以獲得最大效果。此時一架被發(fā)現(xiàn)的日本轟炸機遭遇中國的強擊機,心知不妙,匆忙丟下兩枚炸彈后鉆入云層向東逃去。秦家柱緊追不舍,從3000米云層之上一直搜索到下面,終于再次發(fā)現(xiàn)對方。秦家柱和高志航幾乎同時逼上,從兩個方向夾擊,四挺機槍射出憤怒的子彈,日機應聲下墜,連同其未投放的炸彈,轟然爆炸。此舉是中國空軍殲滅敵機的首開紀錄。
此仗中國空軍大勝,在30分鐘時間里,擊落了6架日軍轟炸機,而自己無一傷損。為此,張治中將軍揮筆書寫“淞滬神鷹”四個大字,制成錦旗送給第四大隊,重獎空軍英雄。捷報傳開,全民振奮。國民政府把這一天定為航空節(jié)。歷史將永遠記住參加這次戰(zhàn)斗立功飛行員的名字,他們是:高志航、秦家柱、李桂丹、譚文會、鄭少愚、王遠波、龔葉梯等。8月15日,日軍于前日以臺灣為基地的第一聯(lián)合航空隊鹿屋航空隊的9架三菱96陸攻機在杭州筧橋受到中國空軍第四大隊痛擊后,又先后派機60余架分批突襲南京、杭州、嘉興及曹娥等地機場。企圖報復并尋殲中國空軍防空力量。當日凌晨,日機34架分批借著夜色掩護襲擊杭州。5時左右,中國空軍第四大隊奉命掛彈,轟炸停泊在溫江口外的日軍航空母艦“龍驤”號。5時30分,各機正在掛彈準備出發(fā)時,突襲警報驟響,高志航下令卸下炸彈升空迎敵。21架霍克Ⅲ摘下炸彈在黑暗中起飛,秦家柱緊隨高志航升空。不久二十二中隊的張光明首先發(fā)現(xiàn)從南方飛來的4架大型雙翼機。張光明和戰(zhàn)友鄭少愚立即從后方逼近開火,日機措手不及,一長一僚,當即雙雙起火下墜。同時另外兩架也被中國空軍的3架霍克Ⅲ圍住,瞬間即全部報銷。
這一戰(zhàn)斗過程,僅有三分多鐘。不多時,只見又有9架日軍89式轟炸機,從西南方向帶著沉重的炸彈飛向筧橋機場。高志航立即率先跟上,先將敵帶隊長機擊落。其它敵機倉皇逃竄,被乘勝追擊的中國空軍飛機趕上后全部殲滅。這次戰(zhàn)斗,我方飛機無一損失而擊落了13架日機,8時30分,“淞滬神鷹”順序一架架返回了筧橋機場。
當日下午,日軍木更津航空隊傾其所有20架96陸攻飛機從日本九州大村出發(fā),跨海遠襲南京。14時左右南京電令空軍第四大隊16時前到達南京。第四大隊飛到南京上空時正好就碰上了來犯的日軍攻擊機群。此時,秦家柱也帶領3架波音-281從南京起飛。他們截住了第二批到達的日機并且擊落了其中一架。下午這場惡戰(zhàn),中國空軍的戰(zhàn)術巧妙,攻勢凌厲。來犯的敵機丟下5架飛機殘骸和35具尸體,大敗而逃。
8月15日這一天,在幾個戰(zhàn)區(qū)上空共擊落日機34架。號稱日本“皇軍精銳”的木更津和鹿屋航空隊均折損過半,木更津航空隊的司令官石井義將大佐因此引咎切腹自殺。
殺身成仁
15日大捷后三天,中國空軍第四大隊奉命轟炸停泊在黃浦江上的日本海軍艦隊。
秦家柱分隊率先升空,一路上他們以超低空飛行,躲過了日機的攔截;但秦家柱的飛機抵達上海時,不幸被從側方飛來的一架日機擊中。
秦家柱見飛機被損嚴重已經不能與敵繼續(xù)周旋戰(zhàn)斗,當即決定殺身成仁:他試圖以傷機沖撞下面的敵艦,與之同歸于盡,身受重傷的秦家柱把握住方向,讓拖著濃煙烈火的飛機徑直向日本海軍的旗艦“出云”號撞去;可惜,日艦發(fā)射的高射炮火愈加密集,秦家柱的座機未及目標即被擊中,爆炸解體,墜于江中。
秦家柱最終壯烈殉國,年僅25歲,后國民政府追認其為抗戰(zhàn)烈士,入祀忠烈祠。
烈士身后
秦家柱是當年犧牲的眾多中國空軍戰(zhàn)斗英雄中的一位,在“8·14空戰(zhàn)”之后三個多月里,中國空軍以拼盡所有家底的代價,取得了包括擊落日軍飛機230多架在內,而重創(chuàng)敵寇的巨大戰(zhàn)果。
秦家柱為國捐軀之時,他的父親秦國鏞尚在北京,由于堅拒華北偽政權的任職勸誘,秦氏處境早已非常困窘——苦心經營的石廠、商行盡行停業(yè),一家人在清貧中度日;其長子先因勞疾病故,而秦家柱犧牲在戰(zhàn)場上的噩耗又隨之傳來,秦國鏞無法承受這兩度襲來的喪子之痛,終以咯血不治,于1940年病故于北京,享年64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