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明升?(1356~?),原名旻升,湖北隨州人(今湖北隨縣)。大夏國末位皇帝,夏太祖明玉珍之子。明升繼位時年方十歲,改元“開熙”。在位時間公元1366至1371年。當(dāng)時大夏朝廷大臣們不和,由其母彭氏垂簾聽政。
明太祖朱元璋登基后,致力于驅(qū)逐胡虜,恢復(fù)中華。為此他并掃蕩各路割據(jù)勢力。大夏國也遭到打擊,后來明太祖朱元璋降封為順皇帝歸義侯。
起初“奉書”令明升歸降,明升以夏王奉書愿意以貢進吳王,卻不想失去夏國。而朱元璋不許,當(dāng)時洪武帝朱元璋在南京即位,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派欽信國公湯和、傅友德入川取大夏。明升奉表降于朱元璋,大夏滅亡,四川歸于明朝統(tǒng)治。
在南京,明升和紅巾軍另一起義軍首領(lǐng)陳友諒的兒子陳理經(jīng)常會面發(fā)牢騷。這二人雖都還是十幾歲的孩子,但朱元璋怕他們受人盅惑,日后危及大明政權(quán),就派太監(jiān)將他們遠(yuǎn)遠(yuǎn)地送到高麗國安置。次年,明升娶高麗總郎尹熙王之女為妻,后育有四子,從此在朝鮮半島代代相傳。
史籍記載
據(jù)史籍《明史》第一二三卷“明玉珍傳”記載,明升后代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農(nóng)歷1月,徙往高麗。另據(jù)葉子奇在《草目子》一書中的記載:“辛亥七月(公元1371年),臺兵攻四川,小升王同其母俱降,其后母召入宮,以海舟送小升王去高麗,飄飄然入于海矣。”
這一事實,在我國的史籍《明太祖實錄》和朝鮮的古文獻《高麗史》中均有記載!陡啕愂贰分羞記錄有明太祖朱元璋給高麗國王恭親王的函旨:“將那陳皇帝老少、夏皇帝老少去王京,不做軍,不做民,閑住他自過活!
據(jù)韓國歷史記載,明升與朝鮮王朝太祖李成桂交情頗深,經(jīng)常下圍棋。明升之母彭氏在李成桂登基時,獻上了一套自己親手縫制的“龍袍”,使太祖李成桂感泣。另外,當(dāng)時在中國流行的唐裝和首飾也開始在朝鮮王朝普及。李成桂為表謝意,封明升為“華蜀君”,享受“忠勛世祿”。彭皇? 后去世后,安葬在朝鮮松都萬壽山的肅陵,并建有祠宇。
明升一家在高麗安家繁衍后,四個兒子的后代便分散在朝鮮半島二十四個地區(qū)。日寇侵占朝鮮半島時期,首次實施戶籍制度,把明氏家族分成兩大支系:一支系為“西蜀明氏”,另一支系為“延安明氏”。當(dāng)時的“西蜀明氏”主要指的是本籍在中國四川、當(dāng)時居住在朝鮮的明氏。“延安明氏”主要指的是,以明氏二世祖明升繁衍生息地延安為籍貫的明氏家族(主要居住在韓國)。
相關(guān)研究
如今,韓國“明氏大宗會”副會長明魯升說:在大夏國被滅后的第二年,明太祖朱元璋就將明玉珍之子明升以及其母彭? 皇后等二十七人遣送到高麗,并宣“不做官,不做民”。明升家族一行來到高麗后,高麗恭愍王把延安、白川兩縣作為貢物,供奉給明升一家,并將位于松都(今朝鮮開城)北部梨井里的興國寺提供給他們作為邸宅,配以奴婢。
明氏一家在高麗定居后,明升與郡夫人坡平尹氏結(jié)婚,生有絲男:大兒子明義,資憲公、資憲大夫;二兒子明見,總郎公、嘉靖大夫;三兒子明俊,副使公、嘉靖大夫;四兒子明信,侍郎公、通訓(xùn)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