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介紹
澧波,藝名阿波,1964年出生,湖南省張家界市桑植縣人,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國家畫院盧禹舜工作室畫家,廣州乾坤文化藝術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陳澧波研習書法數(shù)十年,各體皆能,功底深厚,作品入選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第四屆新人展,全國第二屆行草書畫展及第七屆全國書法篆刻展,湖南
省書法家協(xié)會成立十周年書畫展中榮獲最高獎。師從盧禹舜,龍清廉,王金石等名師。特別是2OO8年受業(yè)于中國國家畫院盧禹舜工作室山水畫課題班,專攻山水畫,其山水畫以書入畫,感情飽滿真摯,大美蘊含其中,其山水畫曾參加中國國家畫院盧禹舜課題班畫家暨盧禹舜研究生山水畫作品展。
藝術點評
《名人名家》雜志主編梁巨濤探究陳澧波其人其畫
千山巍峨凌云志 萬林疊翠湘水情/梁巨濤
我和陳澧波是湖南同鄉(xiāng),結緣于羊城。初識陳澧波緣于他行云流水般的書法,
當時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而今再品味他創(chuàng)作的張家界山水畫,別有一番美意。陳澧波先后師從畫家龍清廉、王金石等,最后在中國國家畫院盧禹舜山水畫課題班深造;感悟幾位畫家對中國山水畫的不同理念,不斷探索張家界山水氣象的獨特美麗。
張家界是陳澧波的家鄉(xiāng),它的山水之美想必從小就在陳澧波心里印下了難以磨滅的烙印。他的作品布局大開大闔、氣勢恢宏,氤氳之中一股氣象貫穿其中;山川健朗、骨氣奇高,隨筆點染的小橋、流水、人家在超逸之中更糅合一番沖和之氣。見《奇觀張家界》畫面中,層巒疊嶂、莽木蒼翠、山奇嶺峻、翰墨點點,如同仙境,又不離人間“地氣”,山水靈動中可見一番篤定神情、醇厚性格。而《千山巍峨凌云志,萬林疊翠湘水情》這幅大作,把張家界山水中的各種自然元素以及畫家心中的藝術理念塑造成了自然界完美的山水境遇,也描繪了陳澧波理想中的精神家園,抒發(fā)出他高遠而純潔的藝術志向。
書畫同源,但又獨具各自不同的語言、符號。陳澧波之山水畫融入了書法獨具的線條美,在枯濕、濃淡、起承轉合等表現(xiàn)手法上,賦予山石獨特的皴法和水墨畫意象性的表達,并用豐富的藝術語言來構建心中的“大山水”。中國的山水畫受西方繪畫藝術的傳播、交流、撞擊,大多數(shù)畫家把西方的造型、色彩運用到中國畫的語言里去,但卻缺少傳統(tǒng)里的“筆”。陳澧波作為一個書法家,去探索國畫中的書法語言和表現(xiàn)形式,其堅守和創(chuàng)新難能可貴。
陳澧波敏于思考,從表象發(fā)現(xiàn)問題,然后返觀內心,訴諸筆墨。他意識到山水畫在當
[1]
代的特殊意義,即:在高度商品化的今天,人與自然疏離,天人合一的關系破裂、變異,生態(tài)危機迭起,山清水秀成了稀缺品與奢侈品。此時的山清水秀已經(jīng)不是單獨的自然現(xiàn)象,更具備了精神家園、心靈故鄉(xiāng)的指向。美,向來難以說清道明,無數(shù)哲人著書立說以論證,藝術家一生無悔去尋求。陳澧波的山水畫中的“大美”實際上是指人與自然和諧統(tǒng)一的審美取向和精神境界。一草一木皆美、一山一水皆情,從而達到審美愉悅的目的,完成與大自然、與內心的對話。觀陳澧波的畫,你會被其所傳達出來的美與真摯、質樸的氣象所感染,不知不覺地走進了你似曾相識的故鄉(xiāng),又或一片蘊化天地之神韻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