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張云標(1895~1965) 演員、教師、編導。浙江省嵊縣廿八都村人。
生平敘述
從父(私塾先生)讀書3年,以看牛割草維持生計。19歲拜相來炳為師學習落地唱書。
1917年6月,隨名演員衛(wèi)梅朵、馬阿順至滬,以主要小生身份出演《雙金花》、《雙笑緣》、《龍圖卷》等戲。在《碧玉簪》中飾王玉林,在《琵琶記》中飾蔡伯喈,為早期越劇贏得了觀眾。尤其是《梁山伯與祝英臺》一劇,在王永春(小生)、白玉梅(小旦)等人改編創(chuàng)作的基礎上,將全劇結(jié)構(gòu)、唱詞再度編排,定型為傳演至建國后的基本框架。
1930年回浙江。
1932年,帶自己執(zhí)教的群芳舞臺科班進上海,演出于曹家渡、虹口等地。因?qū)W員藝術(shù)上還較稚嫩,遂邀衛(wèi)梅朵、馬阿順、馬潮水、白玉梅、趙海潮等與科班同臺演出,并用自己所得酬金補貼科班。其藝術(shù)特點是不粗、不俗、不油,手眼身法步動作正規(guī),對人物性格把握準確,表情細膩,臉部表情尤為豐富。建國后,浙江省藝術(shù)學校曾將其臉部的各種表情動作攝成一套照片作資料。雖演幕表戲,但詞匯豐富,演《十八相送》能一韻到底,語不重復。拿手杰作為《賣油郎獨占花魁》之秦鐘,《殺錯》之張鈞安,《仁義緣》之韓文才。其余,如《孟姜女》之范杞梁,《劉秀搶飯》之劉秀,《珍珠塔》之方卿,《梁!分荷讲龋輥矶几骶唢L采。他藝德高,師德亦高,對學員既嚴格又愛護。每年桃、梅上市,只許學員嘗鮮兩次,不許多吃,以防嗓子受損。而西瓜、楊梅則不加禁止。從1931年至1950年,連續(xù)授教9副科班,師生關(guān)系極融洽。經(jīng)其培養(yǎng)成材的學生遍布浙、蘇、皖、閩、新疆及上海等省市,金寶花(小生)、陳金蓮(老生)、袁瑞豐(小丑)等優(yōu)秀演員,均出其門下。50年代起,在浙江黃巖越劇團工作,編、導與培育人才建樹頗豐,還不時去省內(nèi)各地作指導,多次獲獎,多次被評為先進工作者,并幾度當選縣人民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