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一级ⅤA免费观看,好吊妞国产欧美日韩观看,日本韩国亚洲综合日韩欧美国产,日本免费A在线

    <menu id="gdpeu"></menu>

  • 孟尼利克二世

    孟尼利克二世

      孟尼利克二世(MenelikⅡ,1844~1913)非洲歷史上最偉大和最有成就的統(tǒng)治者之一、現(xiàn)代埃塞俄比亞國家的締造者、埃塞俄比亞皇帝(1889~1913),埃塞俄比亞第一次抗意戰(zhàn)爭的組織者和領(lǐng)導(dǎo)者。

     


    人物簡史

      原名薩勒·馬里亞姆(SahleMiriam),1844年8月17日生于紹阿的安哥捷拉。是后來成為紹阿公國國王的海爾·馬拉科特之子。1855年埃塞俄比亞皇帝特沃德羅斯二世侵入紹阿,將它變?yōu)榘氇毩⒌耐鯂?1歲的他國破被俘,被帶到馬格達拉,在特沃德羅斯二世的宮廷中長大。在這以后的10年中,他獨自過著清寒的生活,親身感受到戰(zhàn)禍之烈。由于馬格達拉是西奧多王朝的政治、軍事中心,孟尼利克受到西奧多開創(chuàng)的改革之風(fēng)熏染,逐漸萌發(fā)了建立強大民族國家的理想。

    1865年21歲的孟尼利克從馬格達拉秘密逃走,后在沃洛省蓋拉族女首領(lǐng)沃格特夫人的幫助下回到紹阿省,宣布繼承父業(yè)稱王,從此他便開始出現(xiàn)在埃塞俄比亞的政治舞臺上。由于長期受提奧多爾二世的影響,執(zhí)掌紹阿公國大權(quán)以后,他勵精圖治,致力于埃塞俄比亞的統(tǒng)一和進步事業(yè)。1889年即埃塞俄比亞皇帝位。1894年7月,意大利發(fā)動侵略戰(zhàn)爭,孟尼利克二世組織和領(lǐng)導(dǎo)了抗意衛(wèi)國戰(zhàn)爭,打敗了侵略者,維護了民族獨立。

      在抗擊意大利入侵的衛(wèi)國戰(zhàn)爭前后,孟尼利克二世征服國內(nèi)各地的封建割據(jù)勢力,并開拓疆土,基本上奠定了今日埃塞俄比亞國家的版圖。他改革稅收制度,嚴禁販賣奴隸,鑄造本國貨幣,印行郵票,還派遣了第一批赴歐留學(xué)生。在他的大力倡導(dǎo)下,19世紀末20世紀初,埃塞俄比亞開始敷設(shè)電報線,興修公路、鐵路,建立銀行、旅館、醫(yī)院和學(xué)校。1906年,英、法、意3國擅自簽訂了在埃塞俄比亞劃分勢力范圍的三國協(xié)定。盡管孟尼利克二世極力周旋于大國之間,努力維持國家的政治獨立,但他晚年多病,1908年又因中風(fēng)而全身癱瘓,無力遏制列強在埃塞俄比亞的擴張。同時自己也逐漸失去了對權(quán)力的控制。1913年12月,孟尼利克二世在宮廷密謀與權(quán)力爭奪中去世。

    西方蠶食

      孟尼利克從步入政界到臨終的48年,正值非洲歷史上發(fā)生重大變遷的時代。伴隨著西方列強逐漸從自由資本主義階段發(fā)展到壟斷資本主義階段,各國對非洲大陸的入侵和瓜分也在加緊進行。

      1869年,蘇伊士運河開通后,非洲之角的戰(zhàn)略地位日益重要。英、法、意、德、俄等國都想侵占埃塞俄比亞,控制紅海入口,實現(xiàn)殖民擴張的野心。

    孟尼利克二世

      1881年蘇丹爆發(fā)了聲勢浩大的馬赫迪·穆罕默德起義,使英國暫時無暇東顧。法國在普法戰(zhàn)爭中敗北以后,實力受到削弱,在爭奪紅海入口的角逐中,感到力不從心。海外沒有殖民領(lǐng)地的意大利便趁虛而入,加緊了在埃塞俄比亞的殖民侵略活動。

      1879年,意大利政府接管了一家長期在阿薩布灣附近地區(qū)活動的意大利私人公司。

      1880—1883年,意大利政府竟無理宣布阿薩布灣及附近地區(qū)為意大利領(lǐng)土。1885年它又侵占了厄立特里亞并開始向內(nèi)陸擴張和滲透。

    統(tǒng)一國家

      面臨西方列強入侵的危急關(guān)頭,削除封建割據(jù),建立統(tǒng)一的中央集權(quán)國家,成為埃塞俄比亞民族存亡悠關(guān)的首要問題。孟尼利克承擔了這個歷史任務(wù),揭開了他個人政績中最奪目的一頁。

      1868年西奧多皇帝死后,東北部地區(qū)的貴族領(lǐng)袖約翰尼斯四世雖然取得帝位(1872年),但由于他的軟弱,諸侯爭雄的分裂局面并沒有結(jié)束。此時,孟尼利克已是國內(nèi)舉足輕重的實力人物。

      他一面不斷以武力迫使各中小封建主就范,一面又用通婚的辦法,與國內(nèi)主要貴族集團聯(lián)姻,為獲得最高權(quán)力奠定社會基礎(chǔ)。

      1883年孟尼利克與提格雷國王的公主泰圖成婚。1886年,他將自己前妻的10歲女兒佐迪圖許配給約翰尼斯的兒子阿利亞·塞拉西公爵。這樣,當1889年約翰尼斯出兵鎮(zhèn)壓馬赫迪起義者的戰(zhàn)斗中陣亡后不久,孟尼利克就加冕為“萬王之王”,成為埃塞俄比亞的皇帝

     

    時代局限

      但是,就個人來說,孟尼利克在其有生之年并未實現(xiàn)富國強兵的夙愿。他雖然在軍事上成功地抗擊了意大利的侵略,可是由于他始終站在封建地主階級的立場上,優(yōu)柔寡斷,所以各項政治經(jīng)濟措施都極為無力。

      相反,為了穩(wěn)固自己的統(tǒng)治,孟尼利克在翦除分裂勢力的同時卻又用賜封的辦法來籠絡(luò)皇親貴戚。

      據(jù)統(tǒng)計,埃意戰(zhàn)爭后,用這種手段分給貴族、將領(lǐng)、僧侶的土地占總耕地面積的65%。廣大人民繼續(xù)過著食不果腹的貧苦生活。國家的貧弱,使孟尼利克不可能始終維護埃塞俄比亞的獨立。

      1906年7月,英、法、意三國政府在孟尼利克事先毫無所知的情況下,締結(jié)了三國協(xié)定。協(xié)定雖虛偽地承認埃塞俄比亞獨立,卻又規(guī)定:“一旦埃塞俄比亞國內(nèi)發(fā)生對抗和內(nèi)亂”,三國有權(quán)采取行動保護本國公民。

      這項協(xié)定還確認了英、法、意各自在非洲之角的勢力范圍:尼羅河流域和塔納湖區(qū)為英國控制;從吉布提到亞的斯亞貝巴的鐵路沿線地區(qū)為法國控制;厄立特里亞、索馬里、亞的斯亞貝巴以西為意大利的勢力范圍。

      幾個月后,孟尼利克才接到協(xié)定簽訂的通知。這時,他深感國力不支,無法再打一場新的“阿杜瓦戰(zhàn)役”。只好用一種自欺的態(tài)度,在12月10日的復(fù)信中寫道:“我已收到了三強國達成的協(xié)定。我感謝它們的通知,感謝它們保存和維護我國政府獨立的愿望。但是有一點必須得到理解,即這個協(xié)定不得在任何方面限制我們認為應(yīng)享有的主權(quán)!边@封復(fù)信實際上承認了西方國家的殖民主義要求。

      這位一生獻身國家獨立統(tǒng)一的老人,卻屈辱地接受三國協(xié)定,這確是一個沉重的打擊。

     

    抱憾離世

      他晚年多病,每當病痛發(fā)作時總喜歡吃幾頁《圣經(jīng)》,稱這樣就能使自己恢復(fù)健康。

      1908年,身染重病的孟尼利克因中風(fēng)全身癱瘓,喪失了說話的能力。泰圖皇后沒能生育,皇帝又不愿承認他的一位蓋拉族前妻生的女孩佐迪圖是他的女兒,只好宣布由他的外孫、12歲的埃雅蘇王子當他的繼承人,并指定他的老部下塔桑馬將軍任攝政。實際上,權(quán)力落入泰圖皇后手中。她竭力扶持自己家族的勢力,激起王朝內(nèi)外的強烈不滿。

      一場新的宮廷權(quán)利紛爭又在醞釀之中。1913年12月12日,他在一次宮廷的密謀與權(quán)力爭奪中去世。后由皇后泰圖攝政,1916年其女兒佐迪圖女皇繼位。

      孟尼利克皇帝是埃塞俄比亞封建統(tǒng)治階級中的杰出代表。在他執(zhí)政期間,古老的埃塞俄比亞的領(lǐng)土得到了擴大和統(tǒng)一,國內(nèi)的經(jīng)濟也有了一定的發(fā)展。

      不過,他之所以得到世人的尊重,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領(lǐng)導(dǎo)埃塞俄比亞人民抗御了意大利的侵略,在西方列強瓜分非洲的狂潮中,曾一度維護了本國的獨立。

    世界史記載中的孟尼利克二世

      從馬格達拉逃跑的薩爾馬利安回到了紹阿,宣布獨立,并加冕成為紹阿國王,王號為孟尼利克二世,但是他的一些政敵,如野心勃勃的表弟們和侯爵們,卻跑到了約翰尼斯四世皇帝那里。1878年,皇帝進攻紹阿,孟尼利克彎著腰把約翰尼斯的腳捧到了自己的背上,表示歸順。與一心統(tǒng)一阿比西尼亞的提奧多羅斯二世不同,約翰尼斯四世愿意承認各個國王在其領(lǐng)地內(nèi)的全部封建特權(quán),只要他們承認他為“萬王之王”。雙方安排了一項協(xié)議,約翰尼斯的太子阿里亞?塞拉西公爵,迎娶孟尼利克的女兒佐迪圖。 

      1881年,對埃及及其歐洲代理人的殘暴統(tǒng)治感到厭倦的蘇丹人,發(fā)動了聲勢浩大的起義。當時的埃及總督已經(jīng)無法控制局勢,因為埃及自己也在蹣跚地走向革命。蘇丹的狂熱穆斯林蜂擁到穆罕默德?艾哈邁德,即馬赫迪的麾下,很快擊敗了埃及人和歐洲人的小股軍隊,席卷了蘇丹東部的科爾多凡省和紅海沿岸地區(qū)。 

      英國和法國不安地注視著馬赫迪運動的發(fā)展,這個運動已經(jīng)給英法兩國對尼羅河上游地區(qū)的領(lǐng)土野心,帶來了嚴重的威脅。英國人想到了10多年前同還未成為皇帝的卡薩,所訂立的那個同盟,因此于1884年派休伊特少將訪問阿比西尼亞,試圖與其結(jié)成盟友。 

      約翰尼斯四世皇帝一直警惕地注視著蘇丹的動向,十幾個世紀以來,阿比西尼亞一直自居為基督教信仰在非洲蠻荒大陸的唯一捍衛(wèi)者。馬赫迪的野心并不局限于蘇丹,他對周圍的國家都宣布了“圣戰(zhàn)”,并試圖用伊斯蘭教的狂潮,淹沒埃塞俄比亞這座基督教的孤島。在這樣的局勢下,阿比西尼亞在1884年6月3日與英國簽訂協(xié)議,兩國結(jié)成聯(lián)盟,反對馬赫迪的狂熱“托缽僧”(dervish)。根據(jù)協(xié)議,阿比西尼亞收回了西北部原來由埃及統(tǒng)治的波格斯地區(qū),并派出部隊解救蘇丹的幾處埃及駐軍。在整個混亂的蘇丹,只有阿比西尼亞援助的這幾處駐軍得救,坐鎮(zhèn)喀土穆的戈登將軍和其他人都喪了命。 

      1887年,馬赫迪軍隊入侵阿比西尼亞西北的戈賈姆,很快席卷了這個王國。1889年,約翰尼斯親率軍隊,進攻戈賈姆王國邊境要塞加拉巴特,不料在那里戰(zhàn)死,連尸體都被蘇丹人奪走。此前皇太子已經(jīng)中毒而死,皇帝的另一個兒子曼加夏是私生子,因此紹阿國王孟尼利克二世憑借其女兒的聯(lián)姻關(guān)系,宣布自己為阿比西尼亞的皇帝。  

      孟尼利克二世的統(tǒng)治從1889年延續(xù)到1913年。這是維多利亞和愛德華的時代,是柏林會議的時代,是“英國治下的和平”的時代,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與孟尼利克同時期的中國光緒皇帝、日本的明治天皇、暹羅的拉瑪五世朱拉隆功王,他們分別以其成功或失敗的維新運動,而流芳后世,而孟尼利克二世也以他獨特的、將阿比西尼亞帶入近代文明國家行列的改革努力而聞名。

      孟尼利克改革的第一步是統(tǒng)一分裂的各個王國。他在1881年建立了亞的斯亞貝巴城,城名意為“新鮮的花朵”,將國都從安科巴爾搬遷到此。當時的紹阿遠離阿比西尼亞的文化中心地區(qū),被一些王國視為“南蠻”,然而正是這一地理位置,使得孟尼利克得以先從較弱、較原始的西南和南方諸鄰邦下手,逐步統(tǒng)一全境,恢復(fù)古代曾經(jīng)屬于埃塞俄比亞宗主權(quán)范圍的版圖。1893年,孟尼利克征服了西南的沃拉姆王國,接著是坎塔、康托、坎馬、岡馬……1897年,南方的大王國咖法被占領(lǐng),由黃金和羽毛鑲嵌的咖法王冠、以及白銀烏木的國王御座,被作為戰(zhàn)利品運到亞的斯亞貝巴。 

      與被徹底征服的南方諸王國相比,阿比西尼亞北方只是在被擊敗后勉強承認孟尼利克的皇帝身份。造成這種局面的主要原因是提格雷位于北方,而已故的約翰尼斯四世皇帝來自提格雷,因此提格雷人對于一個紹阿人登上“萬王之王”的寶座,并不那么熱衷。另一個重要原因是,柏林會議之后,意大利已經(jīng)開始對阿比西尼亞流露出不祥的興趣,而北方各王國的統(tǒng)治者看到了縱橫的好機會,紛紛試圖同意大利人建立聯(lián)盟。

      19世紀末,試圖進入東非的主要歐洲勢力有——英、法、德、意四國。馬赫迪起義爆發(fā)后,英國被迫同德國達成協(xié)議,大致按照今天肯尼亞—坦桑尼亞一線,劃分了各自的勢力范圍。英法兩國對“非洲之角”的滲透,在蘇伊士運河竣工后變得激烈起來,法國試圖建立從西蘇丹到東蘇丹的東西殖民地,英國則提出了著名的“2C計劃”,從非洲地圖頂端的開羅到底部的開普敦,將非洲東半部各殖民地打通成一片。當時法國已經(jīng)在西非立穩(wěn)腳跟,因此英國的當務(wù)之急,是把已爬上東非海岸的那支法國手砍下來,或者是少綁起來。 

      英國贊同意大利對非洲東北部的野心,因為他們害怕法國在尼羅河流域的擴張。然而意大利國力貧弱,雖然有強烈的殖民欲望,卻不能為其殖民擴張?zhí)峁⿵姶蟮膶嵙蠖,其殖民欲望往往因與其他殖民國家發(fā)生沖突,而得不到滿足。德國首相俾斯麥曾經(jīng)嘲笑意大利人,“帶著滿嘴蛀牙而又有一幅極好的胃口,來到非洲大陸”。 

      1869年,意大利的魯巴蒂諾耶航運公司,從埃及手中購得阿薩布灣的一小塊土地和紅海的幾座小島,以此作為加煤站。1879年,克里斯庇首相(FrancescoCrispi)代表政府買下該公司的轄地,宣布阿薩布成為意大利的殖民地。在英國的支持下,意大利人從阿薩布灣向內(nèi)陸推進,又利用約翰尼斯四世皇帝與各獨立王國陷入紛爭的機會,出兵占領(lǐng)了紅海最好的天然港口馬薩瓦,逐漸在埃塞俄比亞沿海一帶站穩(wěn)了腳跟。 

      約翰尼斯四世皇帝死后,意大利試圖從正在分崩離析的阿比西尼亞帝國中多撈取一些東西,于是在1889年同其傳統(tǒng)盟友孟尼利克二世簽訂了《烏查里條約》,以提供財政支持和武器彈藥為代價,宣布整個埃塞俄比亞海岸都接受它的“保護”,并將其命名為“厄立特里亞”(Eritrea,源自希臘語“eritros”,即紅海之“紅”)。  

      孟尼利克很快認識到《烏查里條約》不過是刺激了意大利的野心,那個條約的阿姆哈拉文本第十七條寫道,阿比西尼亞政府“可以在意大利政府的協(xié)助下同歐洲各國君主交往”,意大利文本則把這一段文字改為“阿比西尼亞對其他國家的交往必須通過意大利政府”,也就是說阿比西尼亞淪為意大利的保護國。這一手法此前在更原始更落后的地區(qū)屢試不爽,孟尼利克卻是一個有政治陰謀史長達數(shù)千年的基督教國家的君主,他很快發(fā)現(xiàn)了意大利人的陰謀,于是宣布不承認該條約的合法性,即便意大利人提出賄賂他200萬發(fā)子彈也沒有用。

      意大利于是開始培養(yǎng)已故約翰尼斯四世皇帝的私生子曼加夏公爵,充當其新代理人,并將提格雷變?yōu)槠浠顒踊亍5沁B年饑荒和戰(zhàn)亂摧毀了提格雷王國的實力,意大利允諾的援助也久久沒有運到,1894年6月,曼加夏被迫向孟尼利克二世效忠,并宣誓倒戈同意大利人作戰(zhàn),其他的國王和公爵也紛紛步曼加夏的后塵,投到皇帝麾下。 

      意大利的增兵和軍事行動,逐漸喚醒了埃塞俄比亞的民族主義,同時也減少了意大利利用埃塞俄比亞傳統(tǒng)的封建制度和地區(qū)分歧,來分化各個王國的機會。孟尼利克現(xiàn)在開始有時間對付意大利的野心,當意大利軍隊對埃塞俄比亞高原內(nèi)陸地區(qū)的領(lǐng)土“探險”,受到孟尼利克的阻擋后,雙方爆發(fā)公開的沖突,就只是時間上的問題了。

      從馬格達拉逃跑的薩爾?馬利安回到了紹阿,宣布獨立,并加冕成為紹阿國王,王號為孟尼利克二世,但是他的一些政敵,如野心勃勃的表弟們和侯爵們,卻跑到了約翰尼斯四世皇帝那里。1878年,皇帝進攻紹阿,孟尼利克彎著腰把約翰尼斯的腳捧到了自己的背上,表示歸順。與一心統(tǒng)一阿比西尼亞的提奧多羅斯二世不同,約翰尼斯四世愿意承認各個國王在其領(lǐng)地內(nèi)的全部封建特權(quán),只要他們承認他為“萬王之王”。雙方安排了一項協(xié)議,約翰尼斯的太子阿里亞?塞拉西公爵,迎娶孟尼利克的女兒佐迪圖。 

      1881年,對埃及及其歐洲代理人的殘暴統(tǒng)治感到厭倦的蘇丹人,發(fā)動了聲勢浩大的起義。當時的埃及總督已經(jīng)無法控制局勢,因為埃及自己也在蹣跚地走向革命。蘇丹的狂熱穆斯林蜂擁到穆罕默德?艾哈邁德,即馬赫迪的麾下,很快擊敗了埃及人和歐洲人的小股軍隊,席卷了蘇丹東部的科爾多凡省和紅海沿岸地區(qū)。 

      英國和法國不安地注視著馬赫迪運動的發(fā)展,這個運動已經(jīng)給英法兩國對尼羅河上游地區(qū)的領(lǐng)土野心,帶來了嚴重的威脅。英國人想到了10多年前同還未成為皇帝的卡薩,所訂立的那個同盟,因此于1884年派休伊特少將訪問阿比西尼亞,試圖與其結(jié)成盟友。 

      約翰尼斯四世皇帝一直警惕地注視著蘇丹的動向,十幾個世紀以來,阿比西尼亞一直自居為基督教信仰在非洲蠻荒大陸的唯一捍衛(wèi)者。馬赫迪的野心并不局限于蘇丹,他對周圍的國家都宣布了“圣戰(zhàn)”,并試圖用伊斯蘭教的狂潮,淹沒埃塞俄比亞這座基督教的孤島。在這樣的局勢下,阿比西尼亞在1884年6月3日與英國簽訂協(xié)議,兩國結(jié)成聯(lián)盟,反對馬赫迪的狂熱“托缽僧”(dervish)。根據(jù)協(xié)議,阿比西尼亞收回了西北部原來由埃及統(tǒng)治的波格斯地區(qū),并派出部隊解救蘇丹的幾處埃及駐軍。在整個混亂的蘇丹,只有阿比西尼亞援助的這幾處駐軍得救,坐鎮(zhèn)喀土穆的戈登將軍和其他人都喪了命。 

      1887年,馬赫迪軍隊入侵阿比西尼亞西北的戈賈姆,很快席卷了這個王國。1889年,約翰尼斯親率軍隊,進攻戈賈姆王國邊境要塞加拉巴特,不料在那里戰(zhàn)死,連尸體都被蘇丹人奪走。此前皇太子已經(jīng)中毒而死,皇帝的另一個兒子曼加夏是私生子,因此紹阿國王孟尼利克二世憑借其女兒的聯(lián)姻關(guān)系,宣布自己為阿比西尼亞的皇帝。  

      孟尼利克二世的統(tǒng)治從1889年延續(xù)到1913年。這是維多利亞和愛德華的時代,是柏林會議的時代,是“英國治下的和平”的時代,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與孟尼利克同時期的中國光緒皇帝、日本的明治天皇、暹羅的拉瑪五世朱拉隆功王,他們分別以其成功或失敗的維新運動,而流芳后世,而孟尼利克二世也以他獨特的、將阿比西尼亞帶入近代文明國家行列的改革努力而聞名。

      孟尼利克改革的第一步是統(tǒng)一分裂的各個王國。他在1881年建立了亞的斯亞貝巴城,城名意為“新鮮的花朵”,將國都從安科巴爾搬遷到此。當時的紹阿遠離阿比西尼亞的文化中心地區(qū),被一些王國視為“南蠻”,然而正是這一地理位置,使得孟尼利克得以先從較弱、較原始的西南和南方諸鄰邦下手,逐步統(tǒng)一全境,恢復(fù)古代曾經(jīng)屬于埃塞俄比亞宗主權(quán)范圍的版圖。1893年,孟尼利克征服了西南的沃拉姆王國,接著是坎塔、康托、坎馬、岡馬……1897年,南方的大王國咖法被占領(lǐng),由黃金和羽毛鑲嵌的咖法王冠、以及白銀烏木的國王御座,被作為戰(zhàn)利品運到亞的斯亞貝巴。 

      與被徹底征服的南方諸王國相比,阿比西尼亞北方只是在被擊敗后勉強承認孟尼利克的皇帝身份。造成這種局面的主要原因是提格雷位于北方,而已故的約翰尼斯四世皇帝來自提格雷,因此提格雷人對于一個紹阿人登上“萬王之王”的寶座,并不那么熱衷。另一個重要原因是,柏林會議之后,意大利已經(jīng)開始對阿比西尼亞流露出不祥的興趣,而北方各王國的統(tǒng)治者看到了縱橫的好機會,紛紛試圖同意大利人建立聯(lián)盟。

      19世紀末,試圖進入東非的主要歐洲勢力有——英、法、德、意四國。馬赫迪起義爆發(fā)后,英國被迫同德國達成協(xié)議,大致按照今天肯尼亞—坦桑尼亞一線,劃分了各自的勢力范圍。英法兩國對“非洲之角”的滲透,在蘇伊士運河竣工后變得激烈起來,法國試圖建立從西蘇丹到東蘇丹的東西殖民地,英國則提出了著名的“2C計劃”,從非洲地圖頂端的開羅到底部的開普敦,將非洲東半部各殖民地打通成一片。當時法國已經(jīng)在西非立穩(wěn)腳跟,因此英國的當務(wù)之急,是把已爬上東非海岸的那支法國手砍下來,或者是少綁起來。 

      英國贊同意大利對非洲東北部的野心,因為他們害怕法國在尼羅河流域的擴張。然而意大利國力貧弱,雖然有強烈的殖民欲望,卻不能為其殖民擴張?zhí)峁⿵姶蟮膶嵙蠖,其殖民欲望往往因與其他殖民國家發(fā)生沖突,而得不到滿足。德國首相俾斯麥曾經(jīng)嘲笑意大利人,“帶著滿嘴蛀牙而又有一幅極好的胃口,來到非洲大陸”。 

      1869年,意大利的魯巴蒂諾耶航運公司,從埃及手中購得阿薩布灣的一小塊土地和紅海的幾座小島,以此作為加煤站。1879年,克里斯庇首相(FrancescoCrispi)代表政府買下該公司的轄地,宣布阿薩布成為意大利的殖民地。在英國的支持下,意大利人從阿薩布灣向內(nèi)陸推進,又利用約翰尼斯四世皇帝與各獨立王國陷入紛爭的機會,出兵占領(lǐng)了紅海最好的天然港口馬薩瓦,逐漸在埃塞俄比亞沿海一帶站穩(wěn)了腳跟。 

      約翰尼斯四世皇帝死后,意大利試圖從正在分崩離析的阿比西尼亞帝國中多撈取一些東西,于是在1889年同其傳統(tǒng)盟友孟尼利克二世簽訂了《烏查里條約》,以提供財政支持和武器彈藥為代價,宣布整個埃塞俄比亞海岸都接受它的“保護”,并將其命名為“厄立特里亞”(Eritrea,源自希臘語“eritros”,即紅海之“紅”)。  

      孟尼利克很快認識到《烏查里條約》不過是刺激了意大利的野心,那個條約的阿姆哈拉文本第十七條寫道,阿比西尼亞政府“可以在意大利政府的協(xié)助下同歐洲各國君主交往”,意大利文本則把這一段文字改為“阿比西尼亞對其他國家的交往必須通過意大利政府”,也就是說阿比西尼亞淪為意大利的保護國。這一手法此前在更原始更落后的地區(qū)屢試不爽,孟尼利克卻是一個有政治陰謀史長達數(shù)千年的基督教國家的君主,他很快發(fā)現(xiàn)了意大利人的陰謀,于是宣布不承認該條約的合法性,即便意大利人提出賄賂他200萬發(fā)子彈也沒有用。

      意大利于是開始培養(yǎng)已故約翰尼斯四世皇帝的私生子曼加夏公爵,充當其新代理人,并將提格雷變?yōu)槠浠顒踊。但是連年饑荒和戰(zhàn)亂摧毀了提格雷王國的實力,意大利允諾的援助也久久沒有運到,1894年6月,曼加夏被迫向孟尼利克二世效忠,并宣誓倒戈同意大利人作戰(zhàn),其他的國王和公爵也紛紛步曼加夏的后塵,投到皇帝麾下。 

      意大利的增兵和軍事行動,逐漸喚醒了埃塞俄比亞的民族主義,同時也減少了意大利利用埃塞俄比亞傳統(tǒng)的封建制度和地區(qū)分歧,來分化各個王國的機會。孟尼利克現(xiàn)在開始有時間對付意大利的野心,當意大利軍隊對埃塞俄比亞高原內(nèi)陸地區(qū)的領(lǐng)土“探險”,受到孟尼利克的阻擋后,雙方爆發(fā)公開的沖突,就只是時間上的問題了。

      從馬格達拉逃跑的薩爾?馬利安回到了紹阿,宣布獨立,并加冕成為紹阿國王,王號為孟尼利克二世,但是他的一些政敵,如野心勃勃的表弟們和侯爵們,卻跑到了約翰尼斯四世皇帝那里。1878年,皇帝進攻紹阿,孟尼利克彎著腰把約翰尼斯的腳捧到了自己的背上,表示歸順。與一心統(tǒng)一阿比西尼亞的提奧多羅斯二世不同,約翰尼斯四世愿意承認各個國王在其領(lǐng)地內(nèi)的全部封建特權(quán),只要他們承認他為“萬王之王”。雙方安排了一項協(xié)議,約翰尼斯的太子阿里亞?塞拉西公爵,迎娶孟尼利克的女兒佐迪圖。 

      1881年,對埃及及其歐洲代理人的殘暴統(tǒng)治感到厭倦的蘇丹人,發(fā)動了聲勢浩大的起義。當時的埃及總督已經(jīng)無法控制局勢,因為埃及自己也在蹣跚地走向革命。蘇丹的狂熱穆斯林蜂擁到穆罕默德?艾哈邁德,即馬赫迪的麾下,很快擊敗了埃及人和歐洲人的小股軍隊,席卷了蘇丹東部的科爾多凡省和紅海沿岸地區(qū)。 

      英國和法國不安地注視著馬赫迪運動的發(fā)展,這個運動已經(jīng)給英法兩國對尼羅河上游地區(qū)的領(lǐng)土野心,帶來了嚴重的威脅。英國人想到了10多年前同還未成為皇帝的卡薩,所訂立的那個同盟,因此于1884年派休伊特少將訪問阿比西尼亞,試圖與其結(jié)成盟友。 

      約翰尼斯四世皇帝一直警惕地注視著蘇丹的動向,十幾個世紀以來,阿比西尼亞一直自居為基督教信仰在非洲蠻荒大陸的唯一捍衛(wèi)者。馬赫迪的野心并不局限于蘇丹,他對周圍的國家都宣布了“圣戰(zhàn)”,并試圖用伊斯蘭教的狂潮,淹沒埃塞俄比亞這座基督教的孤島。在這樣的局勢下,阿比西尼亞在1884年6月3日與英國簽訂協(xié)議,兩國結(jié)成聯(lián)盟,反對馬赫迪的狂熱“托缽僧”(dervish)。根據(jù)協(xié)議,阿比西尼亞收回了西北部原來由埃及統(tǒng)治的波格斯地區(qū),并派出部隊解救蘇丹的幾處埃及駐軍。在整個混亂的蘇丹,只有阿比西尼亞援助的這幾處駐軍得救,坐鎮(zhèn)喀土穆的戈登將軍和其他人都喪了命。 

      1887年,馬赫迪軍隊入侵阿比西尼亞西北的戈賈姆,很快席卷了這個王國。1889年,約翰尼斯親率軍隊,進攻戈賈姆王國邊境要塞加拉巴特,不料在那里戰(zhàn)死,連尸體都被蘇丹人奪走。此前皇太子已經(jīng)中毒而死,皇帝的另一個兒子曼加夏是私生子,因此紹阿國王孟尼利克二世憑借其女兒的聯(lián)姻關(guān)系,宣布自己為阿比西尼亞的皇帝。  

      孟尼利克二世的統(tǒng)治從1889年延續(xù)到1913年。這是維多利亞和愛德華的時代,是柏林會議的時代,是“英國治下的和平”的時代,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與孟尼利克同時期的中國光緒皇帝、日本的明治天皇、暹羅的拉瑪五世朱拉隆功王,他們分別以其成功或失敗的維新運動,而流芳后世,而孟尼利克二世也以他獨特的、將阿比西尼亞帶入近代文明國家行列的改革努力而聞名。

      孟尼利克改革的第一步是統(tǒng)一分裂的各個王國。他在1881年建立了亞的斯亞貝巴城,城名意為“新鮮的花朵”,將國都從安科巴爾搬遷到此。當時的紹阿遠離阿比西尼亞的文化中心地區(qū),被一些王國視為“南蠻”,然而正是這一地理位置,使得孟尼利克得以先從較弱、較原始的西南和南方諸鄰邦下手,逐步統(tǒng)一全境,恢復(fù)古代曾經(jīng)屬于埃塞俄比亞宗主權(quán)范圍的版圖。1893年,孟尼利克征服了西南的沃拉姆王國,接著是坎塔、康托、坎馬、岡馬……1897年,南方的大王國咖法被占領(lǐng),由黃金和羽毛鑲嵌的咖法王冠、以及白銀烏木的國王御座,被作為戰(zhàn)利品運到亞的斯亞貝巴。 

      與被徹底征服的南方諸王國相比,阿比西尼亞北方只是在被擊敗后勉強承認孟尼利克的皇帝身份。造成這種局面的主要原因是提格雷位于北方,而已故的約翰尼斯四世皇帝來自提格雷,因此提格雷人對于一個紹阿人登上“萬王之王”的寶座,并不那么熱衷。另一個重要原因是,柏林會議之后,意大利已經(jīng)開始對阿比西尼亞流露出不祥的興趣,而北方各王國的統(tǒng)治者看到了縱橫的好機會,紛紛試圖同意大利人建立聯(lián)盟。

      19世紀末,試圖進入東非的主要歐洲勢力有——英、法、德、意四國。馬赫迪起義爆發(fā)后,英國被迫同德國達成協(xié)議,大致按照今天肯尼亞—坦桑尼亞一線,劃分了各自的勢力范圍。英法兩國對“非洲之角”的滲透,在蘇伊士運河竣工后變得激烈起來,法國試圖建立從西蘇丹到東蘇丹的東西殖民地,英國則提出了著名的“2C計劃”,從非洲地圖頂端的開羅到底部的開普敦,將非洲東半部各殖民地打通成一片。當時法國已經(jīng)在西非立穩(wěn)腳跟,因此英國的當務(wù)之急,是把已爬上東非海岸的那支法國手砍下來,或者是少綁起來。 

      英國贊同意大利對非洲東北部的野心,因為他們害怕法國在尼羅河流域的擴張。然而意大利國力貧弱,雖然有強烈的殖民欲望,卻不能為其殖民擴張?zhí)峁⿵姶蟮膶嵙蠖,其殖民欲望往往因與其他殖民國家發(fā)生沖突,而得不到滿足。德國首相俾斯麥曾經(jīng)嘲笑意大利人,“帶著滿嘴蛀牙而又有一幅極好的胃口,來到非洲大陸”。 

      1869年,意大利的魯巴蒂諾耶航運公司,從埃及手中購得阿薩布灣的一小塊土地和紅海的幾座小島,以此作為加煤站。1879年,克里斯庇首相(FrancescoCrispi)代表政府買下該公司的轄地,宣布阿薩布成為意大利的殖民地。在英國的支持下,意大利人從阿薩布灣向內(nèi)陸推進,又利用約翰尼斯四世皇帝與各獨立王國陷入紛爭的機會,出兵占領(lǐng)了紅海最好的天然港口馬薩瓦,逐漸在埃塞俄比亞沿海一帶站穩(wěn)了腳跟。 

      約翰尼斯四世皇帝死后,意大利試圖從正在分崩離析的阿比西尼亞帝國中多撈取一些東西,于是在1889年同其傳統(tǒng)盟友孟尼利克二世簽訂了《烏查里條約》,以提供財政支持和武器彈藥為代價,宣布整個埃塞俄比亞海岸都接受它的“保護”,并將其命名為“厄立特里亞”(Eritrea,源自希臘語“eritros”,即紅海之“紅”)。  

      孟尼利克很快認識到《烏查里條約》不過是刺激了意大利的野心,那個條約的阿姆哈拉文本第十七條寫道,阿比西尼亞政府“可以在意大利政府的協(xié)助下同歐洲各國君主交往”,意大利文本則把這一段文字改為“阿比西尼亞對其他國家的交往必須通過意大利政府”,也就是說阿比西尼亞淪為意大利的保護國。這一手法此前在更原始更落后的地區(qū)屢試不爽,孟尼利克卻是一個有政治陰謀史長達數(shù)千年的基督教國家的君主,他很快發(fā)現(xiàn)了意大利人的陰謀,于是宣布不承認該條約的合法性,即便意大利人提出賄賂他200萬發(fā)子彈也沒有用。

      意大利于是開始培養(yǎng)已故約翰尼斯四世皇帝的私生子曼加夏公爵,充當其新代理人,并將提格雷變?yōu)槠浠顒踊亍5沁B年饑荒和戰(zhàn)亂摧毀了提格雷王國的實力,意大利允諾的援助也久久沒有運到,1894年6月,曼加夏被迫向孟尼利克二世效忠,并宣誓倒戈同意大利人作戰(zhàn),其他的國王和公爵也紛紛步曼加夏的后塵,投到皇帝麾下。 

      意大利的增兵和軍事行動,逐漸喚醒了埃塞俄比亞的民族主義,同時也減少了意大利利用埃塞俄比亞傳統(tǒng)的封建制度和地區(qū)分歧,來分化各個王國的機會。孟尼利克現(xiàn)在開始有時間對付意大利的野心,當意大利軍隊對埃塞俄比亞高原內(nèi)陸地區(qū)的領(lǐng)土“探險”,受到孟尼利克的阻擋后,雙方爆發(fā)公開的沖突,就只是時間上的問題了。

    小說中的孟尼利克二世

           孟尼利克二世已經(jīng)通過 軍火商購買了大批武器現(xiàn)在,他的軍隊中已有一半士兵裝備了西方制造的后裝步槍,同時還裝備著大約三十門山炮和十二門臼炮,而且據(jù)說,阿比西尼亞軍隊還有少量即使在歐洲軍隊里也很少見的機槍

      這在鄧肯看來依然不是一個好現(xiàn)象阿比西尼亞不是特別富裕的國家,而且還很落后,皇帝陛下和他的皇后大概不會在部隊擁有的武器還可以使用的時候購買一些的來替換它們……很可能會如此

      “看起來……我們又只能出售興奮劑了”他嘆息到

      隨即,鄧肯想到了厄立特里亞的酒館里遇到的那幾個情緒低落的意大利軍官秦朗幾乎沒費什么功夫就讓他們變成了甲基安非他命的使用者和推銷員,也許用不了多長時間這種使人上癮的化學(xué)品就會在意大利殖民地軍隊里泛濫……

      “你在想什么?”

      “我在擔心生意,秦”鄧肯回過神,“既然阿比西尼亞人已經(jīng)有了那么多現(xiàn)代化武器,我很懷疑孟尼利克二世皇帝是否還會購買我們的步槍也許,就像在厄立特里亞那樣,我們只能……難道你不擔心?”他反問到

      “與向阿比西尼亞皇帝推銷我們的武器比起來,我擔心的是,怎樣才可以將武器運進這個國家”秦朗回答到阿比西尼亞四周全是西方國家的殖民地,走私武器的難度系數(shù)很高,相比之下,向墨西哥運送武器簡直是小意思

      “你有沒有想到什么辦法?”

      “有一個計劃,但還不完善……”他突然看到一個皇帝的奴隸正在走過來,于是立刻站起來并開始整理有些皺了的衣服鄧肯的反應(yīng)稍微慢了一點,當他站起來的時候,奴隸已經(jīng)走到他的面前了

      “皇帝同意接見你們”奴隸說,隨即轉(zhuǎn)過身,做了一個手勢“跟我來”

      “一個很傲慢的家伙,不是嗎?”秦朗對鄧肯笑了笑,加快兩步跟上奴隸,走進了孟尼利克二世的……住宅

      即使以西方的觀點,那幢房子也根本不能被稱為“皇宮”但這也不值得奇怪:阿姆哈拉人是游牧民族,阿比西尼亞長期沒有固定首都,孟尼利克二選擇亞的斯亞貝巴作為自己的首都僅僅是幾年前的事情

      這座城市還處于初創(chuàng)階段——事實上,它只是一個軍營式城鎮(zhèn)城市里建筑很少,而且除了皇帝的“皇宮”,其他建筑也都是國王與公爵們的住所亞的斯亞貝巴的發(fā)展要在意大利軍隊在阿杜瓦戰(zhàn)敗以后才開始——在眾多西方工程師的努力下,它變成了一座常住人口為七萬的現(xiàn)代化城市

      而孟尼利克二世的大皇宮也要在戰(zhàn)爭結(jié)束以后才開始建設(shè)

      所以,“住宅”,秦朗愿意用它稱呼皇帝的住所在奴隸的帶領(lǐng)下,他和鄧肯走進去,并且很快見到了皇帝和他的皇后

      在向兩位“尊敬的陛下”行禮的同時,秦朗也在回憶一些他知道的東西

      自然,孟尼利克二世曾經(jīng)是意大利人的傳統(tǒng)盟友,但《烏查利條約》結(jié)束了這種建立在利益基礎(chǔ)上的友誼——然而,最開始的時候,這份條約卻是雙方都希望的東西:意大利人需要在由于約翰尼斯四世皇帝去世而陷入分崩離析的阿比西尼亞帝國撈取利益,而皇帝則需要意大利提供的資金和武器彈藥控制局面

      其實那本應(yīng)該是一份雙方都滿意的條約,但意大利人做得太愚蠢了——條約的阿姆哈拉文本第十七條是阿比西尼亞政府“可以在意大利政府的協(xié)助下同歐洲各國君主交往”,意大利文本則把這一段文字改為“阿比西尼亞對其他國家的交往必須通過意大利政府”……

      就是說,根據(jù)《烏查利條約》,阿比西尼亞已淪為意護國

      這種方法在以前已經(jīng)被成功使用過多次,但那都是在加原始和落后的地區(qū),而孟尼利克二世卻是一個政治陰謀史長達數(shù)千年的基督教國家的皇帝,他很快發(fā)現(xiàn)了意大利人的陰謀,于是宣布不承認該條約的合法性,即便意大利人提出賄賂他兩百萬發(fā)子彈也沒有用

      結(jié)果意大利人又使用了一個加愚蠢的措施回敬這位皇帝他們培養(yǎng)已故約翰尼斯四世皇帝的私生子曼加夏公爵充當代理人,并將提格雷變?yōu)樗幕顒踊厝欢恍业氖牵B年饑荒和戰(zhàn)亂摧毀了提格雷王國的實力,而意大利允諾的援助……根本連影子都沒有

      在這樣的局勢下,如果曼加夏公爵還跟著意大利人混日子,那么他就是阿比西尼亞帝國最大的蠢貨——但公爵還沒有那么愚蠢所以就在六月,他發(fā)誓向孟尼利克二世效忠,并宣誓倒戈同意大利人作戰(zhàn)

      而在曼加夏公爵的帶領(lǐng)下,其他的國王和公爵也紛紛投到皇帝麾下,這讓孟尼利克二世掌握的士兵人數(shù)迅提高到了接近二十萬

      對于意大利人來說,這顯然不是什么好消息:需要解決的敵人反而加強大了,而且他們還白白浪費了幾個月的時間但問題還不僅僅只有這些,秦朗覺得,不管巴拉蒂耶里還是他麾下的軍官和士兵,他們都還沒有意識到問題有多么嚴重——至少從阿杜瓦戰(zhàn)役的結(jié)果來看,他們確實沒有意識到這點

      不過,孟尼利克二世和他的皇后也還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他們還沒有信心擊敗巴拉蒂耶里的部隊阿杜瓦之前,沒有人相信阿比西尼亞軍隊可以徹底擊敗意大利軍隊,而這正是他可以利用的關(guān)鍵點

      秦朗信心十足

      而在翻譯進行了介紹以后,孟尼利克二世已經(jīng)開始說話了,而且用的是英語,雖然他說得很不自然,也很慢“你們好,來自美國的朋友……”他還想說下去,但他的英語水平不高,最后仍然要借助翻譯的幫助“詢問這兩個美國人,他們?yōu)槲規(guī)砹耸裁础?/p>

      翻譯立刻照辦“偉大的阿比西尼亞皇帝想知道,你們?yōu)樗麕砹耸裁矗瑏碜悦绹目腿恕?/p>

      “我們在厄立特里亞得到消息,巴拉蒂耶里總督可能會在明年四月前率領(lǐng)軍隊向阿比西尼亞發(fā)動進攻”秦朗一邊說,一邊觀察著房間里的其他人,阿比西尼亞帝國的國王和公爵們,以及服侍皇帝的奴隸

      還有泰圖皇后她是前皇帝的北方家族的后裔,而且也是這個帝國的掌權(quán)者,并且還有屬于自己的軍隊這意味著,她也是一個潛在的客戶,并且只要可以說服孟尼利克二世和她中的任何一個,剩下的一個都會自然購買他的武器……

      皇帝突然發(fā)出一陣洪亮的笑聲,接著翻譯開始轉(zhuǎn)述他的回答“感謝你,美國客人,但我對意大利人的意圖早已了如指掌我已經(jīng)召集起一支大軍,只要意大利軍隊入侵阿比西尼亞,他們就會遭到迎頭痛擊”

      “我毫不懷疑光榮而勇敢的阿比西尼亞軍隊可以擊敗意大利人,為尊貴的陛下以及皇后陛下贏得一次偉大的、舉世矚目的勝利”秦朗神態(tài)恭順的說,“但我認為,阿比西尼亞勇士需要一些加現(xiàn)代化的武器,這可以幫助他們有效的消滅敵人”

      “看上去你是一個軍火商人,”孟尼利克二世似乎驚訝了一會兒——但也只是“似乎”,因為他很快大笑起來,“不過,你來得稍微晚了一些,我的軍隊已裝備了歐洲國家制造的武器,而且彈藥充足”

      秦朗也笑了一笑“的確如此,陛下但我的武器比您購買的武器加先進,即使在歐洲的軍隊里,類似的武器也才剛剛投入使用它們威力大,射程也遠”

      “每個商人都會這么說,美國人,但你準備通過什么方式證明自己剛才說過的話?”

      “我?guī)Я艘恍悠返絹喌乃箒嗀惏,陛下如果您允許,我們可以在靶場上進行一些小小的測試”秦朗微笑著,發(fā)出一個明確的邀請

     

     

     

    TAGS: 孟尼利克二世 埃塞俄比亞 非洲 國王
    名人推薦
    • 格薩爾王
      格薩爾王在藏族的傳說里是蓮花生大士的化身,一生戎馬,揚善抑惡,宏揚佛法,傳播文化,成為藏族人民引以為自豪的曠世英雄。格薩爾王生于公元1038年,歿于公元1119年。...
    • 黎文悅
      黎文悅(越南語:Lê V?n Duy?t/黎文悅;1763年或1764年-1832年7月3日)越南阮朝宦官、將軍、政治家,他曾協(xié)助阮福映(后為嘉隆帝)平定西山起義、統(tǒng)一越南并且建立...
    • 維什瓦納特·普拉塔普·辛格
      維什瓦納特·普拉塔普·辛格(Vishwanath Pratap Singh,1931-2008),又稱維·普·辛格,印度政治家,第七任印度總理( 1989年12月2日-1990年11月10日)。
    • 格斯耐
      格斯耐于1516年3月26日,出生在瑞士的蘇黎世城。由于他是一位貧窮的毛皮匠的兒子,所以,他的童年是苦難的童年。更為雪上加霜的是,當格斯耐15歲那年(1531年),他的父..
    • 阿拉比
      阿拉比,是法國足球員1987年2月3日生于卡昂,是摩洛哥移民的后裔,因為在8天時間內(nèi)“雙殺”兩大國門曼丹達和洛里而聲名鵲起。其實阿拉比只是一位草根出身的普通球員,因..
    • 蔡洪魁
      蔡洪魁,男,中國共產(chǎn)黨黨員,畢業(yè)于唐山地區(qū)農(nóng)業(yè)學(xué)校,F(xiàn)任河北省唐山市交通運輸局局長。
    名人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