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一级ⅤA免费观看,好吊妞国产欧美日韩观看,日本韩国亚洲综合日韩欧美国产,日本免费A在线

    <menu id="gdpeu"></menu>

  • 阿九

    阿九(小說人物)

    阿九是金庸武俠小說《碧血劍》中的人物,明思宗朱由檢次女,封號長平公主。

    阿九美麗絕倫,氣度清雅高華,武藝高強,大明亡國時,被崇禎斬去一臂,后來阿九落發(fā)出家,稱號九難,成為一代武林高手。


    基本資料

    姓:朱Zhū

    名:媺娖Meichuò

    身份:青竹幫幫主程青竹的女徒弟

    封號:長平公主

    真實身份:大明崇禎皇帝之女,明朝長平公主(Princess Chang Ping)

    阿九

    性別:女

    國籍:大明

    祖籍:安徽鳳陽

    出生地:北京

    父親:明朝思宗朱由檢(年號:崇禎)

    母親:周皇后

    祖父:明朝光宗朱常洛(年號:泰昌)

    伯父:明朝熹宗朱由校(年號:天啟)

    外公:嘉定侯周奎

    妹妹:昭仁公主

    弟弟:太子(長子)朱慈烺(Láng),三子定王朱慈炯,四子永王朱慈炤

    住處:紫禁城寧壽宮

    丫環(huán):陶紅英

    樣貌:清麗高雅,秀美柔嫩,美貌絕倫,雖然年幼,但艷麗異常,神態(tài)天真,雙頰暈紅,膚色白膩,一雙眼燦然晶亮,年紀雖幼,卻是容色清麗,氣度高雅,當真比畫兒里摘下來的人還要好看,想不到盜伙之中,竟會有如此明珠美玉一般俊極無儔的人品。

    氣質(zhì):高貴典雅,潔若百合,秀若粉荷,雅若幽蘭,清麗脫俗,淡雅超群,氣度清華,嬌美卻又不失典雅,清秀卻又不失柔美。

    聲音:柔和清脆,動聽之極。

    種族:漢族

    語言:漢語

    曾念之詩:“青青子衿,悠悠我心?v我不往,子寧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v我不往,子寧不來?“挑兮達兮,在城闕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

    法名:九難

    出家之年:1644年

    出生之年:崇禎二年(公元1629年)

    年齡:16、7歲

    幫派:青竹幫

    師父:程青竹

    身份:青竹幫幫主程青竹女徒弟

    后期師父:木桑道人

    暗戀情人:袁承志

    情敵:焦宛兒,溫青青

    曾受之傷:被崇禎砍斷左臂

    曾使用的武器:兩根細細的竹竿,金蛇劍

    代表之花:百合

    曾使武功:雙槍槍法:阿九當時使的武器--竹竿性柔,盤打挑點之中,又含著軟鞭與大桿子的招數(shù),百忙中還找敵人穴道,左手竿在地下一撐,身子飛起,右手竹竿在地下一撐,又再躍起,左手竿居高臨下,俯擊敵人,一桿點在“肩貞穴”上,左臂便是一麻.

    最喜悅害羞之事:與日夕相思的袁承志同床合衾

    徒弟:?康熙初年的奇人韋小寶,女徒弟阿珂,阿琪(見《鹿鼎記》)、雍正年間的著名英俠甘鳳池、白泰官、呂四娘等人

    曾服之藥:雪參玉蟾丸

    人物稱呼

    阿九姑娘(袁承志,溫青青稱)

    阿九(程青竹,溫青青,袁承志稱)

    小徒(程青竹稱)

    小孩兒(褚紅柳稱)

    小姑娘(溫青青稱)

    九妹妹(溫青青稱)

    殿下(皇宮宮女,曹化淳,袁承志稱)

    公主殿下(袁承志稱)

    孩兒(崇禎稱)

    美公主(何惕守稱)

    師太(韋小寶稱)

    師父(阿珂,阿琪,韋小寶稱)

    公主師太(韋小寶稱)

    最令人感動之言:我天天這般神魂顛倒的想著你,你也有一時片刻的掛念著我么?

    百合是純潔、高貴、優(yōu)雅的象征,是有品味人士的首選。阿九出身于帝皇之家,混跡于綠林之中,但是"吐語如珠,聲音又是柔和又是清脆,動聽之極。神態(tài)天真,雙頰暈紅,年紀雖幼,卻是容色清麗,氣度高雅,想不到盜伙之中,竟會有如此明珠美玉一般俊極無儔的人品。"溫青青對她的妒忌,不是沒有道理的此后的白衣九難,秉性高貴,雖經(jīng)霜雪卻不改驕矜自傲,在阿珂的麗色映襯下依然高貴典雅、氣度清華,不愧百合之稱。

    人物解讀

    綜述

    始終以仰望的姿態(tài)面對她,細細在書頁中尋找她的芳蹤,一次次尋覓,一次次悲哀。她。

    不算厚重的一本小說,兩段愛情讓我情系一生。金蛇郎君與溫儀,以及九公主的刻骨相思。

    結(jié)合兩版原著,懂得她,愛上她,為她流淚,一切那么自然。她出場不多,描寫甚少,個性不突出,但給了人們無盡的想象。

    美貌

    她應是《碧血劍》中的第二美女。陳圓圓之美,傾倒眾生,傳奇百世,但書中的陳圓圓,讓闖王部下丑態(tài)百出,反而失去了美感,阿九容光照人,燦若玫瑰,阿九之美,在金庸筆下,都給人美好的暇想。

    出場:[后面跟著一個垂髻青衣少女,一瞥之間,但見【容色絕麗】。]

    好一個“絕麗”,一個“絕”字,讓眾芳失色,《書劍恩仇錄》中的香香公主,《倚天屠龍記》中的趙敏?周芷若,《天龍八部》中的王語嫣,《神雕俠侶》中的小龍女,《射雕英雄傳》中的黃蓉,方能用“絕”字,這是一種美的極致。

    讓女人也欣賞的美女,方是最美,看女主角眼中的阿九:

    聲音:[青青聽她吐語如珠,【聲音又是柔和又是清脆,動聽之極】。]

    容貌:[見她十六七歲年紀,【神態(tài)天真,雙頰暈紅,膚色白膩,一雙眼燦然晶亮,年紀雖幼,卻是容色清麗,氣度高雅,當真比畫兒里摘下來的人還要好看,想不到盜伙之中,竟會有如此明珠美玉一般俊極無儔的人品。青青向來自負美貌,相形之下,自覺頗有不如】]

    其實此處有用詞堆砌之嫌,我認為天真與高雅是沖突的,很難在一個人身上同時展現(xiàn)。高雅應該是一種因極高的修養(yǎng)沉淀而成的氣質(zhì),天真可以是可愛,而高雅卻是讓人尊敬。不過我更有咬文嚼字之嫌。

    第十回:這人風流自賞,見那少女【美貌絕倫,雖然年幼,但艷麗異!浚唤陌W艱搔,聽得沙天廣叫喚,忙應 聲而出。沙天廣微微一笑,道:“咱們這些人中,也只有你老弟配得上!

    第十二回:[青青問阿九道:“九妹妹,那日咱們大殺官兵,打得好痛快,后來忽然不見了你!灸氵@樣美貌】,我那天一見,便永遠也忘不了。我老是牽記,你到哪里去了?”]

    這段對話很有意思:[青青笑道:“【想這個小姑娘當真美之極矣,美得不像是人】,你說她美不美?” 袁承志知她很小性兒,如說阿九美,定要不高興,【說阿九不美吧,又是明明撒謊,既違良心,她也不信】,只得笑道:“不像是人,像女鬼嗎?”青青道:“【你心里明明想說她像仙女,偏又不說】!盷

    云想衣裳花想容,白云彩霞,卻是各有風韻:

    [她上次穿一件青布衣衫,似個鄉(xiāng)下姑娘,這時卻打扮得【明艷無倫】,認飾華貴,左耳上戴著一粒拇指大的珍珠,衣襟上一顆大紅寶石,閃閃生光。這小姑娘荊釵布裙,裝作鄉(xiāng)姑時【秀麗脫俗,清若冰仙】。這時華服珍飾,有如貴女,【花容至艷,玫瑰含露】]

    第十六回,袁承志對眾女的評價:“所識女子之中,【論相貌之美,言動可愛,自以阿九為第一,無人可及】。小慧誠懇真摯。宛兒豪邁可親。青弟雖愛使小性兒,但對我全心全意,一片真情。哪知還有何鐵手這般艷若桃李、毒如蛇蝎的人物,真是天下之大,奇人異士,所在都有”

    這是斷臂后的描寫:

    [(何惕守)身后站著一個妙齡少女,全身裹在一襲白狐裘之中,頭上也戴了白狐皮帽子。雖是【眉目如畫,清麗絕倫,但容色甚是憔悴】]

    又是一個“絕”字。

    貌美偏偏惹事,小龍女美若天仙,某道士凡心大動,無獨有偶,玉真子也對阿九之美感嘆不己:[玉真子先前一瞥之間,已見到阿九【清麗脫俗,從所未見】,這時見她出手,不忍辣手相傷,有意容讓……玉真子一呆,說道:“【天下竟有這般美麗的女子】!我可從沒見過。須得帶回山去!

    鹿鼎記中韋小寶大叫一聲,跟著背心著地,卻原來中是摔在地下。白衣僧冷冷的瞧著他,說道:“聽說少林派有一門護體神功,刀槍不入,想不到你這小和尚倒會!表f小寶聽那人【語音清亮,帶著三分嬌柔】,微感詫異,看那人臉時,只見【雪白一張瓜子臉,又眉彎彎,鳳目含愁,竟是個極美貌的女子】,約莫三十來歲年紀,只是剃光了頭,頂有香疤,原來是個尼姑。

    只見一個白衣尼隔著桌子坐在對面,【一雙妙目】凝望著自己,【容貌清秀】,神色木然,一時也看不出是人是鬼。太后顫后道:“你……你是誰?為什么……為什么在這里?”

    韋小寶大叫:“師太,你……你可千萬不可……不可自尋短見!闭f道奔過去拉她左臂。在這片刻之間,他對這【美貌】尼姑已大有好感,只覺她【清麗高雅,斯文慈和,生平所見女子中沒一個及得上】。

    【她雖年逾四旬,相貌仍是極美】,落入這些惡喇嘛手中,勢必遭受極大侮辱,天幸這小孩兒詭計多端,交將敵人一一除去,保全了自己清白之軀,心中的感激實是無可言喻。

    因阿九之美,何惕守絕不會做袁承志的小老婆:“世上既有了【阿九這美麗可愛的小姑娘】,我就一心一意只做你徒弟了。你全心全意地疼著她,向著她,寵著她,人家做你的小老婆還有什么好?……阿九這小妹妹【嬌嬌滴滴,美麗無比,叫人一見就愛】,我舍不得毒死她!

    評價:她轉(zhuǎn)頭見到袁承志的肖像,心中一怔,忙轉(zhuǎn)過頭來,兩道眼光凝視著【阿九秀麗明艷的容貌】,目光中盡是不懷好意的嘲弄嬉戲。

    何鐵手在前領(lǐng)路,繼續(xù)向西,一路上稱贊【阿九美貌絕倫,生平從未見過】,又說瞧不出一位金枝玉葉的妙齡公主,竟是一身武功,那定然是袁承志親手教的了,明師手下出高徒,當然如此,何況這位明師對高徒又是加意的另眼相看。現(xiàn)今公主是師姐,將來則是師娘。但不知和夏姑娘兩個,誰大誰小,一個先入山門,一個身份尊貴,可有點擺不平了,【不過公主美貌得多】,師父多半要偏心。

    身份

    身為大明公主,當是與眾不同,無論是歷史上的長平,還是小說里的她,都是悲劇人物。公主的身份,帶給她的,卻是悲哀。奈何身在帝王家?還不如平民百姓,有那一份自由自在。盛世公主尚不能左右自己的未來,更何況亡國公主?在我印象中,公主=美麗,高雅,榮華富貴,束縛,壓抑;实圩优姸,而在男權(quán)社會,妃子生了女兒本就不是什么好事,天倫之樂恐怕很少;記得很早以前看《賀蘭雪》,里邊某個部族的首領(lǐng)感嘆:生女兒還不如養(yǎng)牛羊,牛羊還可以殺來吃肉,女兒卻沒任何用處,聽得我心驚膽寒。而大多數(shù)公主的用處,恐怕就是和親了,運氣不好的到塞外,運氣好點的則嫁入當朝權(quán)貴。

    公主的身份,也注定了她與所愛之人敵對的立場,但她與袁承志也從沒因為父仇的關(guān)系而有過真正的對立。向來厭惡父輩的仇恨讓下一代的愛情受到殘酷的迫害,比如羅密歐與朱麗葉,但長平公主的愛情,卻更多了凄涼。只能說世事弄人,我想,這時候的她,更不希望自己是公主。

    雖是公主,但卻與幽居深宮的公主不同,她一生下來,欽天監(jiān)正給她算命,說她要是在皇宮里嬌生慣養(yǎng),必定夭折,因此崇禎才許她到外面亂闖,更學了一身好武功。她是皇家貴胄,又因有江湖經(jīng)歷而對世道有所了解,至少比其父要清醒。明朝末年,內(nèi)憂外患,看到百姓流離失所,四起造反,外敵又鐵騎錚錚,大有氣吞山河之勢,大明江山搖搖欲墜,無人能拯救。她常將宮里的金銀拿出去救濟受苦的百姓,但這無疑是杯水車薪。誰說公主想要什么就有什么?亂世流民想要的是安定,當朝公主亦沒在安逸的生活中軟化,站得越高責任越大,可能力卻是有限。

    亡國公主,無法不悲哀。雖然年紀輕輕,但已經(jīng)不是天真浪漫的小女孩,父親永遠緊鎖的眉宇,整個帝國無邊的呻吟,在她的心上,刻著悲哀的烙印。她想改變這一切,但小小女子,無力回天?梢韵胂,她在向崇禎進言的時候,懷著怎樣的憂思,她知道父親剛愎自用,受奸人蒙蔽,知道所謂流寇就是百姓,只要有飯吃,日子過得下去,流寇就變成了好百姓,否則好百姓也給逼成了流寇,帝王不能把所有百姓都殺光?捎钟泻斡?[u2018人人都反我,連我的親生女兒也反我!u2019]崇禎一席話,讓憂國憂民的九公主,再也不能多言。 國之將亡之時,身為公主是最大的不幸。

    公主身份與教育,讓她有了不俗的高雅氣度與威嚴。曾用“天堂之上,人間之下”來形容她。這句話我賦予了我喜歡的兩個女子:長平公主與小龍女,但兩人有著本質(zhì)的不同。小龍女是世外之人,自小幽居古墓,清心寡欲,因愛情而下凡,譜就了一曲天下無雙的愛之贊曲;長平公主則是出生高貴,氣宇不凡,但殘酷的現(xiàn)實無法讓她擁有幸福,只能在痛苦的裂變中仰望天堂。喜歡在靜夜里想象,年紀幼小的她,是如何[自有一股頤指氣使的勢派,舉止之間,氣度高華],想象她拄著青竹杖,向馮不摧森然斜睨的尊貴氣度,只字片語間,一個驕傲的公主躍然紙上……

    在舊版原著里,她的愛情,是她自己的事,與別人無關(guān)。感情的開始,緣于一場流俗的英雄救美,盈盈芳心,便許了給他,一生不變。我一直不喜歡袁承志,他算是個中等人物,無甚出彩出處,但阿九愛的是他,無可奈何。她雖然美貌無雙,可相遇之前,他的心里已經(jīng)另有其人。懷著國恨家仇,感情失意,她選擇了出家。感嘆阿九的這份瀟灑與絕決,得不到愛也絕不會死纏爛打,但情也不會改變,不如斷情絕愛,遠離塵囂。

    愛情

    三版原著受到爭議,可能是金庸本人也是鐘愛阿九的吧,在這一版里,阿九成了袁承志“深愛之人”,對我而言,頂多算是個小小的安慰。很多時候,同一作品里出現(xiàn)平分秋色的女主角,往往能引起戰(zhàn)爭與爭議,自己目睹過的,有周芷若與趙敏之爭,朱七七與白飛飛之爭,趙靈兒與林月如之爭,很不喜歡這些爭論,只會讓支持者之間發(fā)生一場又一場戰(zhàn)爭,永遠也不會有結(jié)果,到是《神雕》,《射雕》等小說,感情的取舍堅定而明確!侗萄獎Α穭t有所不同,二版原著里不存在爭議,三版原著也不存在爭議,只不過男主角愛的人有了錯位。在支持者有眼中,男主角的愛成了爭斗的籌碼,《碧血劍》也有所不同,沈浪與李逍遙,我非常喜歡,我在乎他愛的是誰,而在我眼中,他們的選擇也合我心意,袁承志卻從來不是我所欣賞的男主角,更何況無論哪個版本,與他逍遙海外的都不是阿九,就算有這份愛,又有何用?

    即使愛上阿九,也無法用她的眼光來看待她所愛的人,想起三版原著里,在藏邊苦等情郎的阿九,我更加傷心;仡櫲嬖兄緦Π⒕诺膼,不知何樣心情?但對阿九的描寫太少,她的心事,只能猜測了。

    緣起:英雄救美

    [袁承志對青青道:“這人年紀一大把,卻去欺侮小姑娘。瞧著,這就要下毒手啦!鼻嗲嗉钡溃骸拔胰ゾ人!痹兄拘Φ溃骸皟蓚都是要奪咱們財物的,救什么?”青青道:“這小姑娘怪討人喜歡的,救了再說。大哥,你出手吧。”承志一笑,點點頭。]

    出于俠義之心,袁承志誰都會救的。從褚紅柳手下救了阿九,繼而又為程青竹救治,阿九已經(jīng)動心了吧,至少是非常感激,為了表達感激之意,將所“贏”的第八箱珠寶贈予袁承志,并說“誰也不許碰”,維護之意露于言表,也有那份屬于公主的“頤指氣使”。

    英雄救美,傾心相許。只恨阿九之前,沒遇到更好的人,或者是遇到而未動心。情的產(chǎn)生,也許就是那一記得的感動與震撼;蕦m之中,哪有好男兒值得動心?走上江湖,一般人物也入不了公主的眼。袁應該是第一個對阿九有著救命之恩的人,愛上他,為他動心,也不足為奇。更何況,袁承志本就是主角,幾個女子愛上一個男子的,在金書中太多見了,寫阿九,恐怕本也是為了袁承志吧。

    牽掛:

    到泰山聚會時,[袁承志不見青竹幫美麗的小姑娘阿九的到來,微感失望,頗有悵惘之意,但不過多時,也就忘了]。袁承志略有動心,但如果不是后來還有奇緣,恐怕也只會在他心里留下一個淡淡的一襲青衣,再無其它。

    再見鐘情:

    第十二回,阿九再次出場,與上次的平民裝束不同,此次已顯露她身份不凡,阿九艷若玫瑰,[袁承志心中怦的一跳,似是給內(nèi)家高手打一拳,忙轉(zhuǎn)過了頭,不敢多看],此一面之后,袁承志的心里,恐怕是再忘不了這位美麗的姑娘。袁看出她不尋常,要對她多留神些,恐怕本是提防之意,但情出于心,避免不了,多留神,恐怕更多留了情。自此,青青開始吃醋了,袁對阿九的情意,逃不過身邊的人。第十五回:[青青眼光中露出柔和的懇求神色,低聲道:“承志哥哥,我求你別老是牽記著那個阿九。這些日子來,不論做什么事的時候,你總是在想念阿九!盷袁承志志否認,但青青說:[那個獨眼龍送貼子來時,你手拿貼子,滿臉溫柔的神色,你一定盼望是阿九來的信,盼望送禮給我們的是阿九那個可愛的小姑娘。單鐵生這獨眼老兒,你拿著他的名貼,怎會癡癡地發(fā)呆,嘴角含笑?你愛他一只眼挺美么?]袁承志無話可說,感嘆什么都瞞不過青青。

    后來,青青被擒,袁承志與焦宛兒一起躲到床上,青青生氣,宛兒雖愛袁承志,但自覺此生無緣,可宛兒卻不知,承志此時所想的,既不是她宛兒,也不是頭頂?shù)那嗲,而是那個不知身在何的阿九。他必沒想到,很快,就能見到阿九。

    意外相逢:

    袁承志誤入公主寢宮,聽到公主的聲音,感覺像極阿九,自語:[唉,我老想著她干什么?一天想她十七八遍也不止,真正糊涂透頂]。而此時,正是“青衿心上意,彩筆畫中人”,很美的回目,很美的女子一面畫著心上人,一面吟古老的情詩:子衿。金庸選用“青青子衿”這首詩,當是別有深意。明明是阿九在借詩抒情,卻出現(xiàn)青青的名字。三個人的情感糾結(jié)不清,真是宿命!

    阿九必是以為此生再難得見所愛,滿腔情意不知與何人說,盡付手中丹青,對著畫像以表相思之意。她愛得深,更兼蕙質(zhì)蘭心,極具婉約的凄美。

    接下來的情節(jié)更離奇,袁承志被迫躲入公主的床上,兩人都是驚喜交集,柔情蜜意。自山東道上一見之后,常自思念,此時居然同床合衾,袁承志大喜之余,暗自慶幸。只是,在危機時刻的溫柔,總是短暫,陰謀在皇宮里無聲地進行,阿九認為袁承志貪念溫柔,不肯起來,只說以后還有這樣的時刻,雖然袁承志想的是到底幫不幫崇禎,但確實也舍不得起來,還告訴阿九:“你說過的話可別忘了……”

    暫時放下個人仇恨,袁承志幫了崇禎。臨別時,阿九留下了金蛇劍,盼望再次相見;厝ブ,他心中,[阿九與溫青青,一個有情,一個有義,委實難分軒輊,既不知如何是好,只得斗目入睡,將兩個美女置之腦后]。我不欣賞為了愛情付出一切,但更不欣賞袁承志此時對待二女的態(tài)度。也許這更符合人性,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男性三妻四妾本也正常,但我所熱愛的武俠小說中,僅韋小寶娶七個我能接受,其他的男子,都是要一心一意地愛一個人。他要做出選擇,確實艱難。我不知道怎樣才是正確的,只是憐惜阿九。她在孤寂的夜里,是抱著金蛇劍,對著畫像微笑,期待著他來帶走她嗎?還是感傷著國家的危難,懷疑自己真能跟他一走了之嗎?她自然想走,可又怎么放得下敬愛的父皇母后?以及身為公主的責任。

    故國破,生別離:

    北京城,被闖王的軍隊攻陷了。[(袁承志)想起阿九孤身一個少女,不知如何自處,又想到她對自己情意誠摯深切,令人心感,雖然自己與青青早訂鴛盟,此生對阿九實難報答,但無論如何,也是舍不得阿九,突然間心頭一陣狂喜:“一個是我深愛,一個是我所不能負心相棄之人,那么兩個都不相負好了。唉!不成的,不成的!”]情關(guān)難過,父仇總要報,他直奔乾清宮,正見阿九差點喪生于崇禎劍下,驚怒之余,救下已斷了一臂的阿九,也聽她之言,放過殺父仇人,將阿九帶回。

    焦宛兒將阿九帶去醫(yī)治,[袁承志眼光順著阿九直送她進房,滿臉柔情,又深有憂色。]此舉,青青留下一書,悄然告別,袁承志不禁自愧,心想,[我的確是變了心。青弟如此責我,倒也并非全然無因,未必真是她錯怪了我]。

    在華山之上,阿九最后一次出場。袁承志與玉真子決戰(zhàn),她知袁承志對己鐘情已深,怕他心中掛著自己,以致與大敵對決時未能專注,告訴他,她的傷已經(jīng)好了。袁承志面對阿九與青青,唯嘆息而已,讓何惕守照顧“她”平安,這個“她”是誰,何惕守不知道,我也不知道。袁承志再次表露心聲:[這兩個姑娘對我都是一片真情,并非假意。到底我心中對誰更好些?我識得青弟在先,曾說過終生對她愛護,原不該移情別戀,可是一見阿九之后,我這顆心就轉(zhuǎn)到這小妹妹身上了。整日價總是想著她多,想著青弟少。我內(nèi)心盼望的,其實是想跟阿九一生一世的在一起,永不離開,到底如何是好?]

    大戰(zhàn)之時,情絲纏繞,饒是此時,看到阿九的玉容麗色,袁承志竟也癡了,向她靠近,驚覺什么叫“意假情真”,愛上誰,全是真情,心意自然也是真的,自責無情無義,[可是眼光要從阿九臉上轉(zhuǎn)向青青,竟自不能,氣血上涌,只想撲到阿九身上,緊緊抱住她,就讓玉真子將兩人一劍同時斬死,就此解此死結(jié)]。此時,我突然同情這個男人 ,當對情的理想與義的標準發(fā)生沖突,他無論選擇什么,都是痛苦。且,是苦了三人。

    武戲在持續(xù)中,袁承志跌到阿九面前,玉真子劍鋒將到,阿九奮不顧身地為袁承志擋了一劍——正好砍在阿九袖中所藏的金蛇劍上,袁承志接過金蛇劍,對阿九又是感激,又是憐惜,兩人情不自禁地摟在一起,導致青青絕望跳崖。

    [阿九站在一旁,回思適才自己不顧死活,撲在承志身上救護,其后又情不自禁,在眾人之前摟住承志的脖子,而承志又伸臂將自己摟在懷里,雖只一霎之間,只因是生死懸于一線之際,卻已如天長地久,比之在皇宮中同床共衾、肌膚相親,更加親密,想起來不由得一陣羞澀,一陣甜蜜。待聽得青青怪責承志不該跌在自己面前,又說“你這么含情脈脈地瞧著人家,心不在焉”,覺得承志當時確是含情脈脈地瞧著自己,只怕當真心不在焉,以致給人打倒,也是有的。又見青青憤而跳崖,承志奮不顧身地跳下相救,抱她入屋,全神貫注地救護,想起自己對承志的這番相思,只怕難有美滿后果,思前想后,不由得柔腸百轉(zhuǎn),只想不如自己也從懸崖跳下去,一死了之。卻不知他會不會也這般奮不顧身地來相救自己?最好是死在他的懷里,一了百了]。兩個女人的情一樣深,對愛情的未來一樣無望,為化解阿九心中的郁積,以及報救命之恩,木桑道人欲收阿九為徒,帶到藏邊。

    離別之際,阿九淚如雨下,許下等袁承志十年,若十年后他不來,就出家為尼,袁承志信誓旦旦:[我一定會來見你,阿九妹子,不到一年,我就來啦!我見不到你,我會死的]。阿九搖頭,是否已經(jīng)預見到永不相見的結(jié)局?

    阿九走了,袁承志搶到崖邊,遠遠向群山千峰望去,只見云封霧涌,阿九與木桑道人早已不見蹤影,嘆息良久,腸痛心酸,支持不住,坐倒在地。從此,只有無盡的思念了吧。其實感覺這一處情節(jié)很不合理,在諸事亂作一團的時候,道人帶走阿九,袁既然愛,為何不挽留?如若不欲與阿九在一起,為何又許下一年之期?笑話一場。

    綿延相思意

    闖軍無道,清兵橫行,報國無望。心灰意冷的袁承志,只想逃避殘酷的現(xiàn)實,攜眾人東行。自阿九去了藏邊,我亦只能在袁承志的思念中尋找關(guān)于長平公主的片斷描寫,[袁承志身雖東行,一顆心卻日日向西,只盼到藏邊去會阿九。心想,只要不與青青成親結(jié)為夫妻,去了藏邊不再回來就不算相負。與阿九分別了數(shù)日,思念殊殷,每日里只想到了在藏邊見到她后,便跟木桑道長整整下一個月棋,他過足了棋癮,便會有幾天不來纏住自己,那時就偷偷帶了阿九,深入西藏荒無人跡的高山野嶺,從此不回中原,此后師門舊友,一個不見,每日里只和阿九過神仙一般日子,直到老死。在西藏打獵也好,采藥也好,總餓不死人。自忖思念阿九,倒不是為了她的美貌,只是與她相處之時,雖然只有一時片刻,心中總是自然而然說不出的歡喜,阿九微微一笑,輕輕一語,自己便回味無窮,高興上半天,倘若能有十天半月的相聚,真想不出自己會過得如何快活,更不用說終身相依,永不分離了]。其實,不能不說他愛阿九,與阿九的美貌無關(guān),但他所看中的“快樂”,也許才正是愛情本身。情之何物,來無蹤影,不知何時就生根發(fā)芽,縱能找出千萬條愛或不愛的理由,但動心了就是動心了,情劫一來,誰也躲不掉。

    袁承志遙望藏邊,心懸阿九,無可奈何。遠在藏邊的阿九,定是在相思與痛苦中苦渡歲月。十年之后,三千煩惱絲,終將落下;這樣的愛情,不要也罷……

    相關(guān)評價

    金庸的評價

    金庸透露,重寫《碧血劍》,女主角會是阿九。因為阿九比溫青青更有可塑性,她的悲情命運不僅抨擊了腐敗的封建社會,也展現(xiàn)了愛情的殘缺美。此外,按照金庸的授意,2007年版《碧血劍》加重了一些配角的戲份,但大的故事走向沒有改變。(注:新修版的《碧血劍》細節(jié)已經(jīng)有所不同,但大體故事還是沒有變化)

    其它信息

    其他描述

    阿九的形象,在心里時而清晰,時而縹緲,大概,正是這樣才讓喜歡她的人們?yōu)樗。若要想出幾個詞來形容她,應該有:

    絕美:世間少有的氣質(zhì)與容顏;

    高貴:濃妝淡抹總相宜世謂之三世一貴族,縱是亡國公主,自也貨真價實,隔十二層羽絨也能感覺到那顆豌豆(玩笑);

    善良:一顆純善之心,憂國憂民,憐惜百性;與自己無關(guān)的程青竹與木桑道人也主動救援;更有一顆無爭的心懷;

    憂愁:一憂為國,二憂為情,國破家亡,鴛侶難成,其憂刻骨;

    殘缺:身為公主,卻也只是短短十幾年;一個美貌女子,被其父砍了手臂;一片真心愛上袁承志,終究不能與愛人相守;

    憐惜:與她的憂愁相關(guān),與她的殘缺相關(guān),突然想不出,她還有什么是圓滿的;

    執(zhí)著:無論那個人愛不愛她,一旦動心,絕不改變,出家也好,苦等也罷,這是自己的選擇;

    …………………………

    既是身懷絕技的俠女,又是高貴典雅的公主,這樣的公主,只在幻想中存在。

    突然想起一件有意思的事,阿九救了程青竹,程青竹便收他為徒;救了木桑道人,木桑也將阿九收入門下。因為第一個師父,她卷入武林紛爭,認識了袁承志;因為第二個師父,她告別所愛,遠赴藏邊。不知道新版《鹿鼎記》里對九難有怎樣的描寫,但是,我心中的阿九,已永遠屬于藏邊的神山,在純凈的藍天下,在神圣的雪山前,宛如一位女神一般美麗絕決……

    小談幾句孫菲菲版的阿九:不論劇情的改編成功與否,但她的演繹是符合原著精神的,她的雙重憂愁被提前了,快樂也早早地與她絕緣。如果孫菲菲將阿九演成了另外一個人,我絕不會欣賞,但是,在細細品味之下,她的表演是成功的,只是劇中讓她提前出場,知道了袁與青的關(guān)系,知道了朱家與袁家的血海深仇,照這個改編,她所展現(xiàn)的個性基本符合邏輯,其矛盾,其柔腸百結(jié),以及最后一幕的絕然出家,都表現(xiàn)得非常到位。至于阿九擁有的舉世無雙的容貌,孫菲菲自然沒有,也沒人能有。至少我眼中,她非常美,足矣。

    以上引用的是三版原著中的內(nèi)容。

    經(jīng)典臺詞

    影視劇中經(jīng)典臺詞

    袁承志走到阿九面前,說道:“阿九妹子,你……你一切保重。”

    阿九垂下了頭不語,過了良久,輕輕的道:“我是出家人了,法名叫作u2018九難u2019。”過了一會,又輕輕的道:“你也一切保重!”

    各版演員

    紫羅蓮?1958年香港峨嵋粵語電影《碧血劍》(上集)飾阿九

    陳翠屏?1959年香港峨嵋粵語電影《碧血劍》(下集)飾阿九

    李通明?1977年香港佳藝電視《碧血劍》飾阿九

    毛舜筠?1985年香港無線電視《碧血劍》飾阿九

    張 敏 1993年香港永盛電影《新碧血劍》飾阿九

    佘詩曼?2000年香港無線電視《碧血劍》飾阿九

    孫菲菲?2007年中國內(nèi)地電視《碧血劍》飾阿九

    詩詞相關(guān)

    孤苦長平

    生于王室,流于江湖,國破家亡,長平終得袁郎愛。

    身處遠方,淚如珠下,萬里迢迢,芳心難與情郎會。

    心碎?十年思念,青春年華已不在!

    苦哉!塵世煙花,九難從此不歸來!

    歷史原型

    長平公主1629年-1646年,其姊為坤儀公主,妹為昭仁公主。十六歲時,崇禎帝將其許配給都尉周顯(又稱周世顯),然而婚事卻因流寇逼近而暫停。李自成攻入北京的消息傳到宮中,崇禎心灰意冷,要周皇后自裁、袁貴妃自盡,對長平公主嘆了聲:“汝何故生我家!”揮劍斫公主,斷左臂。后又斬殺幼年的昭仁公主。長平公主于五日后復蘇。

    清朝初年,長平公主曾上書順治帝要求出家未獲準,順治將她嫁與周顯,據(jù)張宸《長平公主誄》記載,長平公主婚后和周顯相敬如賓,她喜愛詩文,擅長針黹、烹飪,后來公主因思念父母,抑郁成疾。葬于廣寧門(亦稱彰義門)外周氏宅旁。吳偉業(yè)作《思陵長公主挽詩》:“貴主媺音美,前朝典命光,鴻文垂遠近,哀誅著興亡……”

    TAGS: 金庸 武俠小說 角色 美 碧血劍
    名人推薦
    • 杜萬華
      杜萬華,男,漢族,1954年1月生,四川雅安人,1970年9月參加工作,1981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西南政法學院法律系法理學專業(yè)畢業(yè),研究生學歷,法學碩士學位。曾任最高人..
    • 溫青青
      溫青青(夏青青、溫青)是出自于金庸武俠小說《碧血劍》中的第一女主角,是金蛇郎君夏雪宜與溫儀的女兒,浙江石梁地區(qū)棋仙派的門人。獨自行走江湖時常以男裝示人,俊秀...
    • 邱振亮
      邱振亮,山東文化產(chǎn)業(yè)職業(yè)學院名譽院長、中外美術(shù)史教授。山東省政協(xié)委員、中國美術(shù)家協(xié)會會員、山東美協(xié)理事、青島美術(shù)家協(xié)會副主席、山東畫院高級畫師、山東省書畫藝...
    • 夏雪宜
      夏雪宜,名號「金蛇郎君」,金庸小說《碧血劍》的隱形主角,在書中并沒有正式出現(xiàn),卻是書中一極重要之人物,故事中很多情節(jié)都始自於他(溫家堡、女主角溫青...
    • 玉真子
      玉真子,金庸名著《碧血劍》里的人物,原為鐵劍門弟子,后來誤入歧途,學了一些邪派的武功,到處為非作歹,與師兄木桑道長曾有兩次大戰(zhàn),徹底劃地絕交。之后更是曾為后...
    • 溫儀
      溫儀是金庸武俠小說《碧血劍》中的人物,是石梁溫家五老之一溫方山的獨女,也是金蛇郎君夏雪宜的未婚妻,夏青青之母,美貌溫柔,天真純潔,不諳武藝。溫儀在十六歲時被...
    名人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