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天元帝
1378年,在漠北的北元朝廷的第一代皇帝,元昭宗去世,由其弟托古斯帖木兒即位,史稱元益宗.托木斯帖木兒宣布年號為天元,故史書上也稱之為天元帝.1388年,朱元璋發(fā)動第六次對蒙北伐,天元帝被其部將也速迭兒(阿里不哥的后裔)殺死.從此以后,自忽必烈傳下的成吉思汗黃金家族嫡系對蒙古政權(quán)的控制開始崩潰,大多數(shù)蒙古部落宣布自立·此后蒙古部落陷入長期紛爭中。
脫古思帖木兒1378年5月即位,1379年農(nóng)歷六月改年號為天元。他是最后一個使用帝號和年號的元朝皇帝,之后的繼承者就只是蒙古汗了。天元帝時期,元政權(quán)失去了最后的一點點勢力——1382年明軍平定云南、1387年明迫降東北地區(qū)元朝太尉納哈出的勢力、最后于1388年明大將藍玉在捕魚兒海(今貝爾湖)附近大敗元軍,俘虜天元帝次子地保奴及妃主五十余人、渠率三千、男女七萬余,馬駝牛羊十萬。天元帝和長子天保奴、知院捏怯來、丞相失烈門等數(shù)十騎逃走。
幾個月后,天元帝死去,一說被阿里不哥的后人殺死。此后的蒙古可汗傳承,時斷時續(xù),且未能得到整個蒙古草原的公認,不能被認為是元帝國及大蒙古國的繼承者。(期間還有鬼力赤、也先這種根本于黃金氏族無關(guān)的僭號大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