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方功惠自幼嗜書,家有碧琳瑯館,藏書十萬卷,富甲粵東。最難 得的是,方功惠甚至在 楊守敬之前就已經(jīng)注意收集從日本散出的我國古籍珍本。當(dāng)時正值日本明治維新,漢籍視若土苴,楊守敬訪書日本,搜得許多國內(nèi)已經(jīng)失傳的珍本秘籍,書林傳為美談。而方功惠在光緒初年即購得諸如日本曼殊院、尾張菊地氏、知止堂乃至佐伯文庫之舊藏。佐伯文庫為日本著名私家藏書,其歷史甚至早於我國的天一閣,故不乏國內(nèi)罕見之秘冊。碧琳瑯館盛於一時,連當(dāng)時號稱博學(xué)的兩廣總督張之洞也常去碧琳瑯館借閱書籍。
父方宗徽,字慎夫,官廣東巡檢,“巴陵方與歸安陸,一樣書林厄運(yùn)過,雁影齋空題跋在,流傳精槧已無多。”這是清代著名學(xué)者王儀通題日人 島田翰《皕宋樓藏書源流考》時詠廣州方功惠 碧琳瑯館的藏書紀(jì)事詩。方功惠碧琳瑯館收藏之富,當(dāng)時幾乎可與陸氏皕宋樓和丁氏 八千卷樓相匹。方氏之藏雖沒有象 皕宋樓那樣魂漂東瀛,然卻如曇花一現(xiàn),瞬間煙消云散,同樣令人扼腕。
方氏饒於資財,故他和許多家境富裕的藏書家一樣,也喜歡刻書。所刊《碧琳瑯館業(yè)書》,收書四十四各種,中多海內(nèi)罕見孤本;又刻有《 古經(jīng)解匯函》、《古小學(xué)匯函》、《 全唐文紀(jì)事》等,實(shí)為書林有功之臣。
藏書簡介
方功惠的藏書有《碧琳瑯館書目》四卷,著錄其藏書約三千種;《碧琳瑯館珍藏書目》四卷,著錄各種類珍本約六八零種;《碧琳瑯館集部書目》不分卷,著錄所藏集部總集之書約五百種。方功惠又有藏書題跋《碧琳瑯館藏書記》,收錄方氏藏書題識七十五篇。
方功惠卒后,其孫方 湘賓將碧琳瑯全部藏書運(yùn)至北京,請其同科舉人 李希望為之鑒定,李氏因此遍讀碧琳瑯館之藏而成《雁影齋題跋》和《雁影齋讀書記》。庚子之變后,方湘賓把藏書大部分賣給了 北京琉璃廠書肆, 葉昌熾《藏書紀(jì)事詩》云:"庚子春,太守已捐館,其家捆載遺書,至 都門求售。過廠肆,見樣本,一睹其裝潢圖記,即知為粵中裝訂,碧琳瑯館舊藏也。每冊有東丹箋副葉,可以辟蠹,書根宋字,齋如刀切。顧絀於資, 望洋興嘆,僅 典衣購得吳中鄉(xiāng)先哲書五、六部,《皇甫司動集》其一也。尚有錢叔寶《續(xù)吳都文萃》一百卷鈔本,索高價,正往來商榷,而拳禍作,倉皇避地,遂不復(fù)可問津矣。"又有部分捐贈京師大學(xué)堂,今存 北京大學(xué)圖書館。
編撰有《碧琳瑯館珍藏書目》4卷,著錄3 000余種,其中宋、元本、明、清抄本、稿本約680余種。又有《碧琳瑯館集部書目》,著錄文集約500余種。自撰有《碧琳瑯館藏書記》1冊,收錄他的讀書題跋75篇。李希圣作有《雁影齋題跋》和《雁影齋讀書記》,實(shí)際是藏書題識。又出其所藏,輯刊有《碧琳瑯館叢書》收書44種,多海內(nèi)孤本秘籍。在光緒初年曾購得曼殊院、知止堂等日本藏書樓的舊藏,“碧琳瑯館”總藏量先后達(dá)50萬卷,且精品往往不見于各家書目記載,名震仕林。他的藏書于1900年開始散出,其孫方湘賓將館藏運(yùn)至北京,部分售于北京琉璃廠書肆,另一部分散于湖北、湖南、四川、兩廣等省藏書家、書賈收去,盛宣懷、葉昌熾、傅增湘、倫明、葉德輝等人都有購藏,部分捐贈京師大學(xué)堂。藏書印有“方家書庫”、“巴陵方氏收得古刻善本”、“柳橋”、“芙蓉館藏書印”、“蕓聲室珍藏善本之章”、“書癖”、“方氏碧琳瑯館珍藏古刻善本之印”、“好書到手不論錢”、“碧琳瑯館藏書印”、“碧琳瑯館主人”、“巴陵方氏玉笥山房”等數(shù)十方?逃小豆沤(jīng)解匯函》、《全唐文紀(jì)事》、《草堂詩箋》、《北盟匯編》等和嚴(yán)可均的《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版心上方題有“碧琳瑯館藏書”字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