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洪榜(1745年—1780年),字汝登,一字初堂,安徽歙縣人。年十五時,補邑庠生。乾隆三十年(1765年)與兄洪樸一并應試選拔,洪樸授中書而洪榜卻未獲好評,但其文章見知于安徽學使梁文定,后一起游學至晉。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舉人。梁文定評其賦曰:“詞霏玉屑,則弟勝于兄;文抱風云,則伯憂于仲!鼻∷氖荒辏1776年),應天津召試第一,授內(nèi)閣中書。 與其兄洪樸、其弟洪梧有“同胞三中書”之譽,時稱“三鳳”。洪榜精粹于學問之道,只可惜英年早逝,卒年三十五歲。
著述名錄
洪榜嚴于律已,待人真誠,以孝友耿直著稱于鄉(xiāng)里。洪榜少時與同鄉(xiāng)戴震、金榜交誼深厚,其“生平學問之道,服膺戴氏”。昌明考據(jù)之風,成為徽派樸學的一代大師。戴震逝世后,洪榜作《戴先生行狀》,評述其一生,內(nèi)容記載詳盡且評述精當,文末云:“先生郡人洪樸、洪榜兄弟,得交先生,從燕游久,凡先生之行事緒論,蓋得其大略焉!
洪榜諸藝皆精,尤其擅長經(jīng)學,其學術(shù)觀點主要是主張治經(jīng)必須從小學入手,治經(jīng)須有廣博的學養(yǎng),反對老莊、釋氏之說。著有《明象》,亦未完成,最終完成《益卦》。因為鄭箋的《易贊》而作《述贊》二卷。除經(jīng)學外,他還通曉聲韻,并撰有《四聲韻和表》、《示兒切語》。江永切字六百六十六,該書增補一百三十九字,又以字母u2018見u2019u2018溪u2019等字注于《廣韻》之目每字之上,以定喉吻舌齒唇五音,所以他的著述是綜合了戴震、江永二家之說并進行闡述。洪榜平生著述頗多,但都未完成,所著有《周易古義錄》、《書經(jīng)釋典》、《詩經(jīng)古義錄》、《詩經(jīng)釋典》、《儀禮十七篇書后》、《春秋公羊傳例》、《論語古義錄》、《初堂讀書記》、《初堂隨筆》、《許氏經(jīng)義》諸書,惜遺文存者無多,而以《戴先生行狀》、《上笥河朱先生書》二篇,最能體現(xiàn)其學術(shù)思想。張舜徽論及洪榜認為:“戴氏一生知已,要必以榜為最密矣?颊摯鲗W得失者,必取資于是編”。
相關(guān)文獻
清代學人列傳
洪榜,字汝登,一字初堂,安徽歙縣人。年十五為諸生。乾隆乙酉拔貢。舉乾隆戊子鄉(xiāng)試。丙申,應天津召試,冠其伍,授內(nèi)閣中書。
少與同郡戴震、金榜交,粹于經(jīng)學。因鄭康成《易贊》,作《述贊》二卷。又著《明象》,未成書。其解《周易》,詁訓本兩漢,行文類先秦。又撰《四聲韻和表》五卷、《示兒切語》一卷。先是,江永切字六百十有六,是書增補百三十九字;又以字母“見溪”等字注于《廣韻》之目每字之上,以定喉吻舌齒唇五音。蓋其書宗江、戴兩家之說而加詳焉。又著《周易古義錄》,《書經(jīng)釋典》,《詩經(jīng)古義錄》,《詩經(jīng)釋典》,《儀禮十七篇書后》,《春秋公羊傳例》,《論語古義錄》,《初堂讀書記》,《初堂隨筆》,《許氏經(jīng)義》諸書。留心奇遁之術(shù),以其術(shù)犯造物忌,病中舉所著火之。卒年僅三十五。
先生律身以正,孝友著于鄉(xiāng)。生平所學,服膺戴氏。戴氏作《孟子字義疏證》,當時讀者不能通其指,惟先生稱其“有功于六經(jīng)孔孟之言甚大,使后之學者無馳心于高妙,而明察于人倫。”撰東原行狀,載其《答彭尺木書》,——即推論疏證者,——朱筠見之,謂:“不必錄,戴氏所傳,要不在此!毕壬松蠒鴺O言“戴氏此書,非難程、朱也,正陸、王之失耳;非正陸、王也,辟老、釋之邪說耳;非辟老、釋也,辟夫后之學者,實為老、釋而陽為儒書,授周、孔之言,入老、釋之教,以老、釋之似,亂周、孔之真,而皆附于程、朱之學。然則戴氏非故為異同,非緣隙釀嘲,非欲奪彼與此,昭昭甚明矣。”至今日,學者知不徒以聲音訓詁目東原,先生功也。
詩作選摘
【秋河】
秋城寒柝隱霜鼙,銀漢中宵望不迷。耿耿正臨金闕直,昭昭還似玉繩低。
河山兩戒殷星鳥,樓閣千家起曙雞。萬里鑿空勞博望,天臺原自有丹梯。
【秋蛩】
秋聲萬種在風前,聽到寒蛩倍惘然。野舫正添三尺水,夜堂初種七條弦。
月殘東壁難成詠,雨暗西窗未穩(wěn)眠。輸與鄱陽姜白石,獨吟愁賦寄遙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