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宗的故事
孟宗,三國時江夏人,少年時父亡,母子倆相依為命。他讀書勤懇,極為孝順。
長大后,母親年紀老邁,體弱多病。不管母親想吃什么,他都想方設法滿足她。一天,母親病重,想吃竹筍煮羹,但這時正是冬天,千里冰封,萬里雪飄,何處能尋得竹筍!他無可奈何,想不出什么好的辦法,就跑到竹林抱竹痛哭?蘖税胩,只覺得全身發(fā)熱,風吹過來也是熱的。他睜眼一看,四周的冰雪都融化了,草木也由枯轉青了,再仔細瞧瞧,周圍長出了許多竹筍。他的孝心感動了天地。他把竹筍讓母親吃了,母親的病就好了。有詩頌曰:淚滴朔風寒,蕭蕭竹數竿; 須臾冬筍出,天意招平安。
另有說他母親年老病重,醫(yī)生囑用鮮竹筍做湯。適值嚴冬,沒有鮮筍,孟宗無計可施,獨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少頃,他忽然聽到地裂聲,只見地上長出數莖嫩筍。孟宗大喜,采回做湯,母親喝了后果然病愈。后來他官至司空。
有詩頌曰:淚滴朔風寒,蕭蕭竹數竿; 須臾冬筍出,天意招平安。
這是中國古時候有名的《二十四孝》中的一個故事。
后指盡孝之事。
孟宗竹
“孟宗哭竹”的竹實際上是盛產我國南方的毛竹。竹盛產于熱帶、亞熱帶和溫帶,寒帶較少,而以亞洲的季風帶為分布中心,全世界有竹類植物60屬,600余種,華南是我國竹類盛產區(qū),計16屬100多種。竹類在我國主要分為兩大類,一類生長于低海拔或偏南地區(qū),性喜高溫多濕氣候,其桿叢生而具合軸型的地下莖,通稱“叢生竹”。另一類生長于高海拔或偏北一些地區(qū),較耐低溫而喜濕潤的環(huán)境,其桿散生而具單軸型的地下莖,通稱“散生竹”。毛竹就屬于“散生竹”。毛竹地下莖的頂芽,不出土挖掘出來的叫冬筍,出土后叫春筍,又叫毛筍,經70天左右竹筍即可基本成竹。
禾本科竹材三百噸筍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