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公簡介
于公是東漢東海郯人,系漢相于定國之父,曾任縣獄吏、郡決曹。他精通法律,治獄勤謹(jǐn),以善于決獄而成名,無論大小案件,他都詳細(xì)查訪,認(rèn)真審理,因之“每決而無恨”。
于公生平
于公治獄:
于公以德治獄,千古稱頌。相傳某年除夕,他見囚犯們愁眉苦臉,唉聲嘆氣,想必是因為不能與家人團(tuán)聚而愁苦。于是他冒著“私放囚犯該殺”的風(fēng)險,放犯人回家過年。他對犯人說:歲盡臘除,誰無父母子女,誰不盼著家人團(tuán)聚,我今天與你們約定,大年三十放你們回家,新年過后,初三回來,不準(zhǔn)逾期,如逾期不歸或私自逃走,當(dāng)加倍治罪。犯人聽后,無不歡喜、感動。正月初三,果然犯人全部歸來。
于公秉公辦案不徇私情,深得人心,特別是東海孝婦案,民眾更是拍手稱頌,成為千古美談,并且為我國民間代代相傳的因果報應(yīng)的道德規(guī)范, 留下了為善為惡“萬應(yīng)不爽”的典型。于公為此案件,明詢暗訪,察知為一樁大冤案后便寢食不安,百般為其表白,尋求生路。無奈昏憒縣官,愚昧太守,不顧于公再三直諫,不作詳查細(xì)詢,糊里糊涂地將孝婦處死,致使無罪的孝婦遭有罪之誅。于公憤而棄職回家。后新太守到任,訪求于公高大故里,于公便將全部案卷呈出。新太守為孝婦平冤,并親身致祭孝婦冢。
駟馬之門:
于公在縣上做獄吏時,東海有位孝道的婦人年輕守寡,婆母勸她改嫁,她始終不肯。婆母對鄰人說:“兒婦長期守寡無依無靠。怎么辦呢?”這位婆母竟然自殺了。婆母的女兒去官府告狀,說寡嫂殺死了自己的母親,官府支持誣告。于公知道孝婦冤枉,與官長爭辯,但沒有成功,只得手捧申訴狀在衙門口痛哭。太守下令斬殺了孝婦,當(dāng)年全郡大旱。三年后,太守找到于公,要祭奠孝婦陵墓,并給予表彰,頓時天作大雨,于公家大門倒塌。父老鄉(xiāng)親都來搶修,于公說:“不要修得那么高大,能過駟馬車輛就可以了。我當(dāng)獄吏多年,常積陰德,沒有冤枉過人!焙髞硭淖訉O都很有出息,有的做了丞相,有的做了御史大夫,世代封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