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
家世及少年生活
另見:大伴旅人 及 大伴坂上郎女
大伴家持所出身的大伴氏,擁有顯赫的歷史。曾祖父大伴長德曾任右大臣,祖父大伴安麻呂曾在壬申之亂中支持天武天皇立功。父親大伴旅人曾任中納言,但遭權(quán)貴藤原氏排擠,在政壇上并不順?biāo)臁?31年(圣武天皇天平三年),大伴旅人去世,年約14歲的家持就由姑母坂上郎女供書教學(xué)。
大伴家持的姑母坂上郎女是一位擅場吟詠愛情的女歌人,而家持在少年時(shí)代接觸多位女性,當(dāng)中有艷麗少婦,亦有妙齡女郎。因此家持在20歲以前,創(chuàng)作出大量的情歌,與這些女性相贈。由于他在此時(shí)期較著重感情生活,他的歌便大都顯示其浪漫的一面,其中一首16歲時(shí)的作品《大伴宿彌家持初月歌》,就連姑母坂上郎女,也驚訝他的早熟:
“ 振仰けて 若月見れば 一目見し 人の眉引 思ほゆるかも
。ㄖ凶g:仰望芽月可見;如曾一睹伊人眉,牽動思念。)
”
仕途
738年(圣武天皇天平十年),藤原不比等的四個(gè)兒子全部病逝后,大伴家持獲新掌權(quán)者橘諸兄起用,任命為內(nèi)舍人。從此,家持被橘諸兄倚為心腹。746年(圣武天皇天平十八年),家持受命為越中守,收取當(dāng)?shù)刭Y源,以支持橘諸兄修筑規(guī)模最大的東大寺。
751年(孝謙天皇天平勝寶三年),大伴家持被調(diào)回奈良任少納言。當(dāng)時(shí),藤原仲麻呂已經(jīng)權(quán)可炙手,牽制了橘諸兄的權(quán)勢,家持亦改變已往一面倒投向橘諸兄的作風(fēng),經(jīng)常出席藤原仲麻呂派的宴會,與他們往來,并向藤原氏靠攏。其后,至758年(天平寶字二年)遭降職前為止,家持曾歷任兵部少輔、山陰道巡察使等職。
可是,到了756年(孝謙天皇天平勝寶八年),曾提攜大伴家持的橘諸兄遭撤職,藤原仲麻呂大權(quán)在握。758年(天平寶字二年)7月,家持亦被降職為因幡守。多年后,775年(光仁天皇寶龜六年),才被調(diào)回任衛(wèi)門督,其后曾任春宮大夫(781年,光仁天皇寶龜十二年)、中納言(783年,桓武天皇延歷二年)、持節(jié)征東將軍(784年 ,桓武天皇延歷三年)。
由于大伴家持在其宦海生涯中,患得患失,曾為了攀附橘諸兄及藤原氏而苦惱,在其作品中亦多有反映仕途經(jīng)歷。值得注意的是他寫了許多以杜鵑(家持作品中稱為“霍公鳥”)、橘、藤為題的歌。杜鵑象征追求幸福的候鳥,“橘”代表橘諸兄派,“藤”代表藤原氏,家持就以杜鵑選擇棲息橘樹或藤樹來自況。其中一首《反歌》,便以杜鵑和橘為題材:
“ 霍公鳥 いとねたけくは 橘の 花散るときに 來鳴き響むる
。ㄖ凶g:杜鵑可憎,不乘時(shí)啼;花橘已見凋落,卻來嗚不已。)
”
另外有一首以杜鵑和藤為題材的歌,亦表露出他的忐忑之情:
“ 霍公鳥 鳴く羽觸にも 散りにけり 盛り過ぐらし 藤なみの花
(中譯:杜鵑振羽啼,羽觸花落;藤波花,似乎盛時(shí)過。)
”
去世
785年(桓武天皇延歷四年),大伴家持去世,時(shí)年約68歲。但他死后仍受政爭牽連,二十多天后,葬禮尚未舉行,便因涉嫌參予刺殺藤原繼種,兒子大伴永主等被判處流刑。直至二十一年后,806年(平城天皇大同元年),才獲得恢復(fù)名譽(y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