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生平經(jīng)歷
據(jù)《吳越春秋·勾踐陰謀外傳》記載:“越有處女,出于南林……越王乃使使聘之,問以劍就之術(shù)!唬簎2018其道甚微而易,其意甚幽而深。道有門戶,亦有陰陽,開門閉戶,陰衰陽興。凡手戰(zhàn)道,內(nèi)實精神,外示定儀。見之似好婦,奪之似懼虎。布形氣候,與神俱往。杳之若日,偏如騰虎。追形逐日,光若仿佛。呼吸往來,不及法禁?v橫順逆,直復不聞。斯道者,一人當百,百人當萬。王欲試之,其驗即見u2019越王即加女號曰越女。”
越女論劍術(shù),她以《易》理、《老子》思想及《孫子兵法》之戰(zhàn)理論劍,從理論到技術(shù)、戰(zhàn)術(shù)及心理等到方面論述擊劍要領(lǐng),闡明了劍藝中動與靜、快與慢。攻與防、虛與實、強與弱、先與后、內(nèi)與外、逆與順、呼與吸、形與神等說辯證關(guān)系,論述了內(nèi)動外靜、后發(fā)先至、全神貫注、迅速多變、出敵不意等搏擊的根本原則。東漢王充《論衡·別通篇》:“劍伎之家,斗戰(zhàn)必勝者曲城越女之學也,兩敵相遭,一巧一拙,其必勝者有術(shù)之家也。”越女就是趙處女。
文獻記載
《吳越春秋》載
《吳越春秋》中有這樣的記載:
“其時越王又問相國范蠡曰:u2018孤有報復之謀,水戰(zhàn)則乘舟,陸行則乘輿。輿舟之利,頓于兵弩。今子為寡人謀事,莫不謬者乎?u2019范蠡對曰:u2018臣聞古之圣人,莫不習戰(zhàn)用兵。然行陣、隊伍、軍鼓之事,吉兇決在其工。今聞越有處女,出于南林,國人稱善。愿王請之,立可見。u2019越王乃使使聘之,問以劍戟之術(shù)。
“處女將北見于王,道逢一翁,自稱曰u2018袁公u2019,問于處女曰:吾聞子善劍,愿一見之。u2019女曰:u2018妾不敢多所隱,惟公試之。u2019于是袁公即杖箖箊(竹名)竹,竹枝上頡橋(向上勁挑),未墮地(u2018未u2019應作u2018末u2019,竹梢折而跌落),女即捷末(u2018捷u2019應作u2018接u2019,接住竹梢)。袁公則飛上樹,變?yōu)榘自常靹e去。
“見越王。越王問曰:u2018夫劍之道如之何?u2019女曰:u2018妾生深林之中,長于無人之野,無道不習,不達諸侯,竊好擊劍之道,誦之不休。妾非受于人也,而忽自有之。u2019越王曰:u2018其道如何?u2019女曰:u2018其道甚微而易,其意甚幽而深。道有門戶,亦有陰陽。開門閉戶,陰衰陽興。凡手戰(zhàn)之道,內(nèi)實精神,外示安儀。見之似好婦,奪之似懼虎(看上去好像溫柔的女子,一受攻擊,立刻便如受到威脅的猛虎那樣,作出迅速強烈的反應)。布形候氣,與神俱往。杳之若日,偏如騰兔,追形逐影,光若仿佛,呼吸往來,不及法禁,縱橫逆順,直復不聞。斯道者,一人當百,百人當萬。王欲試之,其驗即見。u2019越王即加女號,號曰u2018越女u2019。乃命五板之墮(u2018墮u2019應作u2018隊u2019)高(u2018高u2019是人名,高隊長)習之教軍士,當世莫勝越女之劍。”
《吳越春秋》的作者是東漢時的趙曄,他是紹興人,因此書中記載多抑吳而揚越。元朝的徐天祜為此書作了考證和注解,他說趙曄“去古未甚遠,曄又山陰人,故綜述視他書紀二國事為詳。”
書中所記敘越女綜論劍術(shù)的言語,的確是最上乘的武學,恐怕是全世界最古的“搏擊原理”,即使是今日的西洋劍術(shù)和拳擊,也未見得能超越她所說的根本原則:“內(nèi)動外靜,后發(fā)先至;全神貫注,反應迅捷;變化多端,出敵不意!
《藝文類聚》載
《藝文類聚》引述這段文字時略有變化:“(袁)公即挽林內(nèi)之竹似枯槁,末折墮地。女接取其末。袁公操其本而刺處女。處女應,即入之。三入,因舉杖擊袁公。袁公則飛上樹,化為白猿。”
敘述袁公手折生竹,如斷枯木。處女以竹枝的末梢和袁公的竹桿相斗,守了三招之后還擊一招。袁公不敵,飛身上樹而遁。其中有了擊刺的過程。
《劍俠傳》載
《劍俠傳》則說:“袁公即挽林杪之竹似桔槔,末折地,女接其末。公操其本而刺女。女因舉杖擊之,公即上樹,化為白猿!
“桔槔”是井上汲水的滑車,當是從《吳越春秋》中“頡橋”兩字化出來的,形容袁公使動竹枝時的靈動。
《東周列國志演義》載
《東周列國志演義》第八十一回寫這故事,文字更加明白了些:
“老翁即挽林內(nèi)之竹,如摘腐草,欲以刺處女。竹折,末墮于地。處女即接取竹末,還刺老翁。老翁忽飛上樹,化為白猿,長嘯一聲而去。使者異之。
“處女見越王。越王賜座,問以擊刺之道。處女曰:u2018內(nèi)實精神,外示安佚。見之如婦,奪之似虎。布形候氣,與神俱往。捷若騰兔,追形還影,縱橫往來,目不及瞬。得吾道者,一人當百,百人當萬。大王不信,愿得試之。u2019越王命勇士百人,攢戟以刺處女。處女連接其戟而投之。越王乃服,使教習軍士。軍士受其教者三千人。歲余,處女辭歸南林。越王再使人請之,已不在矣!
這故事明明說白猿與處女比劍,但后人的詩文卻常說白猿學劍,或?qū)W劍于白猿。庾信的《宇文盛墓志》中有兩句說:“授圖黃石,不無師表之心,學劍白猿,遂得風云之志!倍拍林袃删湓娬f:“授圖黃石老,學劍白猿翁!彼栽凇对脚畡Α返男≌f中,也寫越女阿青的劍法最初從白猿處學來。
處女是最安靜斯文的人(當然不是現(xiàn)代著迷女裙、跳新潮舞的處女),而猿猴是最活躍的動物。這故事以處女和白猿作對比,而讓處女打敗了白猿,是一個很有意味的設想,也是我國哲學“以靜制動”觀念的表現(xiàn)。孫子兵法云:“是故始如處女,敵人開戶,后如脫兔,敵不及拒。”拿處女和奔躍的兔子相對比。或者說:開始故意示弱,令敵人松懈,不加防備,然后突然發(fā)動閃電攻擊。
白猿會使劍,在唐人傳奇《補江總白猿傳》中也有描寫,說大白猿“遍身長毛,長數(shù)寸。所居常讀木簡,字若符篆,潦不可識;已,則置石磴下。晴晝或舞雙劍,環(huán)身電飛,光圓若月!
舊小說《綠野仙蹤》中,仙人冷于冰的大弟子是頭白猿,舞雙劍。還珠樓主的《蜀山劍俠傳》中,連續(xù)寫了好幾頭會武功的白猿,女主角李英瓊的大弟子就是一頭白猿。
《越絕書》載
《越女劍》小說中,提到了薛燭和風胡子,這兩人在《越絕書》第十三卷《外傳·記寶劍》一篇中有載。
篇末記載:楚王問風胡子,寶劍的威力為甚么這樣強大:“楚王于是大悅,曰:u2018此劍威耶?寡人力耶?u2019風胡子對曰:u2018劍之威也,因大王之神。u2019楚王曰:u2018夫劍,鐵耳,固能有精神若此乎?u2019風胡子對曰:u2018時各有使然。軒轅,神農(nóng)、赫胥之時,以石為兵,斷樹木為宮室,死而龍臧,夫神圣主使然。至黃帝之時,以玉為兵,以伐樹木為宮室、鑿地。夫玉亦神物也,又遇圣主使然,死而龍臧。禹穴之時,以銅為兵,以鑿伊闕,通龍門,決江導河,東注于東海,天下通乎,治為宮室,豈非圣主之力哉?當此之時,作鐵兵,威服三軍,天下聞之,莫敢不服,此亦鐵兵之神,大王有圣德。u2019楚王曰:u2018寡人聞命矣!u2019”
《越絕書》作于漢代。這一段文字敘述兵器用具的演進,自舊石器、新石器、銅器而鐵器,與近代歷史家的考證相合,頗饒興味。風胡子將兵刃之所以具有無比威力,歸結(jié)到“大王有圣德”五字上,楚王自然要點頭稱善。拍馬屁的手法,古今同例,兩千余年來似乎也沒有多少新的花樣變出來。
主要作品
《卅三劍客圖》又名《三十三劍客圖》,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木版畫。金庸曾為其作傳!岗w處女」是《三十三劍客圖》的第一圖。當代著名作家金庸曾據(jù)此編寫成短篇小說《越女劍》,成為“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外的第十五部武俠小說。
在《越女劍》中,《卅三劍客圖》中的“趙處女”化名阿青,她以竹枝為劍,斗敗白猿。從而引發(fā)了一段吳越爭霸中的傳奇插曲。
江蘇與浙江到宋朝時已漸漸成為中國的經(jīng)濟與文化中心,蘇州、杭州成為出產(chǎn)文人和美女的地方。但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吳人和越人卻是勇決剽悍的象征。那樣的輕視生死,追求生命中最后一剎那的光彩,和現(xiàn)代一般中國人的性格相去是這么遙遠,和現(xiàn)代蘇浙人士的機智柔和更是兩個極端。在那時候,吳人越人血管中所流動的,是原始的、獷野的熱血。吳越的文化是外來的。伍子胥、文種、范蠡都來自西方的楚國。勾踐的另一個重要謀士計然來自北方的晉國。只有西施本色的美麗,才原來就屬于浣紗溪那清澈的溪水。所以,教導越人劍法的那個處女,雖然住在紹興以南的南林,《劍俠傳》中卻說她來自趙國,稱她為“趙處女”。但一般書籍中都稱她為“越女”。
藝術(shù)形象
金庸的武俠小說《越女劍》以吳越爭霸為歷史背景,吳優(yōu)而越劣,勾踐為擊敗夫差,采用了范蠡的計策,就在接近成功時,在鑄劍和劍術(shù)上遇到了挫折。吳國劍士不但劍利術(shù)精,且善用兵法,越人不敵。而此時出現(xiàn)的放羊女阿青卻輕易地擊敗了吳國八劍士,范蠡以之為奇,將阿青接到府邸,終于使越國劍士觀摩到了“神劍”的影子。就憑這“神劍”的影子,越國的劍術(shù)已是天下無敵了!另一方面,在薛燭的指點下,越國也造出了利劍千萬,條件成熟,勾踐早已按耐不住,終于大破吳軍。而在范蠡的心中,攻破吳國并不是唯一的目的,他更想見到被獻給夫差的美女西施。當兩人見面時,阿青出現(xiàn)了,因為她已經(jīng)喜歡上了范蠡,并以劍氣傷了西施。但最終因西施的美貌而黯然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