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概況
任職:復旦大學文博系
職稱和職務:教授/博士生導師
學術頭銜和社會兼職
國家文物局專家?guī)?專家
中國文物學會/中國文物宣傳委員會 理事
2001-2007年文化部國家文物局“全國博物館
十大精品展覽”專家評審組 成員
中國工藝美術學會展示委員會 常務理事
溫州博物館新館 建設顧問
中國水鄉(xiāng)博物館 建設顧問
深圳博物館改革開放史展覽 總策劃
上海農(nóng)墾博物館 總策劃
復旦大學校慶紀念館藝術總監(jiān)
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展覽 策劃
浙江湖州博物館建設藝術總監(jiān)
上海孫中山故居紀念館展覽 技術顧問
江蘇淮安市博物館展覽 總策劃
十堰市博物館新館展覽 總策劃
黃山市中國徽文化博物館展覽 總策劃
無錫市鴻山遺址博物館展覽 總策劃
杭州中國濕地博物館展覽 總策劃
安徽馬鞍山市博物館展覽 總策劃
江蘇無錫市博物院 總策劃
中宣部1號工程“延安革命紀念館” 藝術顧問
研究方向
1、博物館經(jīng)營管理(博物館建設及其展覽工程管理、博物館展覽策劃設計)
2、文化遺產(chǎn)保護管理
主持國家課題
1、2001年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課題(省部級)——《上海市行業(yè)博物館發(fā)展對策研究》。本課題成果2003年6月30日被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辦公室,社科規(guī)劃研究《成果要報》第7期(總57期)刊登,并獲第七屆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獎。
2、2001年國家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十五”規(guī)劃課題(省部級)——《我國文物盜竊走私活動現(xiàn) 狀、原因及其對策研究》
3、2002年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國家級)——《論文化遺產(chǎn)保護與旅游開發(fā)利用之間的關系》 。本課題成果得到李嵐清副總理、錢其深副總理、文化部部長孫家正和文物局局長單霽翔重要批示,得到國家社會科學規(guī)劃辦公室的點名表揚,并獲2004年上海市政府決策咨詢獎。
4、2003年國家發(fā)展與改革委員會國家文物局委托重點課題——《當代中國文化遺產(chǎn)保護和利用:現(xiàn)狀、問題和政策思考》
5、2003年國家文物局全國文博事業(y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課題——《博物館陳列布展工程行業(yè)規(guī)范和標準研究》
6、2003年國家文物局委托重點課題——《國家文化遺產(chǎn)保護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fā)展規(guī)劃的戰(zhàn)略研究》
7、2007年上海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課題——《上海世博會園區(qū)工業(yè)遺產(chǎn)保護和利用研究:遺址公園和博物館模式》
8、1988年上海市文化經(jīng)濟政策和文化管理政策項目——《上海市文博事業(yè)現(xiàn)狀及其發(fā)展對策》成果收錄于1989年百家出版社出版的《文化經(jīng)濟與文化管理》一書
9、1995—1996年復旦大學日本世川良一研究項目——《中國博物館外部關系對策》成果發(fā)表于《中國博物館》、《博物館研究》等刊物
獲省部級獎
1、2004年第七屆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獎(省部級)——《上海市行業(yè)博物館建設:意義、現(xiàn)狀及其存在問題思考》
2、2004年上海市政府決策咨詢獎(省部級)——《旅游企業(yè)經(jīng)營文物單位帶來嚴重后果》
著作和研究報告
1、《博物館展覽工程管理辦法與規(guī)范》 研究報告5萬字,提交國家文物局,2005年10月
2、《國家文化遺產(chǎn)保護中長期科學技術發(fā)展戰(zhàn)略規(guī)劃》 研究報告18萬字,提交國家文物局,2003年12月
3、《中國文化遺產(chǎn)保護和利用:現(xiàn)狀、問題和政策思考》 研究報告20萬字,提交國家發(fā)展與改革委員會和國家文物局,2003年12月
4、《上海市行業(yè)博物館發(fā)展對策研究》 研究報告5萬字,2003年9月 2003年6月30日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辦公室,社科規(guī)劃研究《成果要報》第7期間(總57期)以《上海行業(yè)博物館建設:問題與對策》為題刊登
5、《文化遺產(chǎn)保護與旅游開發(fā)利用的關系:對文物單位所有權與經(jīng)營權分離現(xiàn)象的分析思考》 研究報告8萬字,提交國家社會科學規(guī)劃辦,2003年9月
6、《當代中國文物犯罪及其防治》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年6月第1版 《光明書評》部分轉載
7、《中國古代喪葬文化》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年7月第1版
8、《家庭收藏百竅》復旦大學出版社,1998年6月第1版
主要學術論文
●講述當?shù)氐墓适?---評《吳興賦:湖州歷史與人文陳列》籌劃的理念與特色 《中國文化遺產(chǎn)》2006年第6期
●陳列大綱不等于展覽內(nèi)容腳本 《中國文物報》2006年8月18日(6)
●侃談當前中國博物館建設的九大弊端與誤區(qū) 《中國文物報》2006年3月31日(6)
●中國大遺址保護的現(xiàn)狀、問題及政策思考 《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6/2005 轉載:1、人大復印報刊資料《歷史學》2006年第二期“考古學動態(tài)” 2、《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2006年第1期
●論展覽形式設計依據(jù)和管理要求 中國文物報2005年11月11日《遺產(chǎn)周刊》
●論市縣級博物館收藏和展覽的誤區(qū) 中國文物報2005年9月16日《遺產(chǎn)周刊》
●博物館展覽工程取費標準亟待制定 中國文物報2005年7月15日《遺產(chǎn)周刊》
●博物館展覽工程委托方式的思考 中國文物報2005年5月27日《遺產(chǎn)周刊》
●加強博物館布展工程中“深化設計”環(huán)節(jié)的把關 中國文物報2005年3月2日《遺產(chǎn)周刊》
●展覽文本策劃的作業(yè)流程 中國文物報2005年3月21日《遺產(chǎn)周刊》
●重視展覽文本策劃條件的前期準備 中國文物報2005年3月21日《遺產(chǎn)周刊》
●展覽文本策劃亟待重視和加強 中國文物報2005年3月21日《遺產(chǎn)周刊》
●博物館應為公眾服務 《社會科學報》2005年1月27日(6)
●博物館展覽工程程序及其管理 上海市銀行博物館《銀行博物》第4期
●保護好城市歷史文脈的坐標點 2004年10月27日《文匯報》“文匯時評”,人民網(wǎng)、新華網(wǎng)、南方網(wǎng)、大眾網(wǎng)、搜狐網(wǎng)、民族中國網(wǎng)轉載。
●博物館建筑規(guī)劃的基本原則和程序 中國文物報 2004年11月19日第6版
●誰享有世界遺產(chǎn)的決策權 2004年7月22日(8)《社會科學報》,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文化研究》9/2004全文轉載
●誰對國家遺產(chǎn)擁有處分權 2004年4月14日《文匯報》“時評”, 央視國際網(wǎng)、新華網(wǎng)、人民網(wǎng)、
世界遺產(chǎn)中國行網(wǎng)、權威論壇中國網(wǎng)、大洋網(wǎng)、中國經(jīng)濟網(wǎng)、搜狐網(wǎng)、南方網(wǎng)、中國西部網(wǎng)、黃河
新聞網(wǎng)、共產(chǎn)黨網(wǎng)、四川在線等轉載
●歐洲國家如何處理文化遺產(chǎn)保護問題 2004年4月1日《社會科學報》(6)
●“文化遺產(chǎn)”保護應成為“第三國策” 2004年4月1日《社會科學報》(6)
●為文化遺產(chǎn)管理體制把脈 2003年12月19日《中國文物報》《遺產(chǎn)周刊》
●我國大型古文化遺址正遭受最嚴重破壞 《解放日報情況簡報》(內(nèi)參)2003年12月12日第51期
●博物館展覽的主題提煉和內(nèi)容策劃 2003年9月19日(5)《中國文物報》
●摧殘舊城:當代中國城市建設中最短見的行為2003年9月5日(8)《中國文物報》
●淺談展覽設計與布展程序規(guī)范 2003年8月8(6)《中國文物報》,中國文物信息網(wǎng)“博物館研究”轉載
●文物黑市泛濫的背后 2003年8月12日《文匯報》“文匯時評”,人民網(wǎng)、新華網(wǎng)、新浪網(wǎng)、華夏收藏網(wǎng)、南方網(wǎng)、大眾網(wǎng)、中國作家網(wǎng)、和迅網(wǎng)、中國傳統(tǒng)文化網(wǎng)、文教網(wǎng)和《市場報》等轉載
●文化遺產(chǎn)豈能“貼現(xiàn)” 《解放日報》“觀點”版 2003年6月30日(6),2003年7月東方網(wǎng)、解放網(wǎng)、中國世界遺產(chǎn)網(wǎng)、中經(jīng)商網(wǎng)、寧波科技信息網(wǎng)等轉載
●聚焦大遺址:大遺址保護面臨的威脅和困境 《社會科學報》2003年6月12 日(6)
●(博物館)為公眾和社會的利益服務 2003年5月16日《中國文物報》 (7)
●舊城改造不能以破壞歷史文化遺產(chǎn)為代價 《解放日報情況簡報》(內(nèi)參)2003年3月17日第13期新華社機密內(nèi)參《內(nèi)部參考》2003年6月27日第49期以“舊城改造不能破壞歷史文化遺產(chǎn)”為題轉載
●珍惜城市的歷史文化印痕 2003年3月31日《解放日報●解放論壇》,新華網(wǎng)、新浪網(wǎng)等轉載
●上海市行業(yè)博物館建設:意義、現(xiàn)狀及其存在問題的思考 《復旦學報》2003年4期
●無法挽回的損失 ——論盜掘活動對文化遺產(chǎn)價值的破壞,收錄于2002年 上海古籍出版社《文化遺產(chǎn)研究集刊》(3)
●中國文化遺產(chǎn)信息化建設:意義、現(xiàn)狀、問題及其對策思考《中國社會科學》(權威刊物)(英文版)2003年1期
●論文物走私與文物盜竊、非法交易之間的關系 《文物世界》2002年6期
●論國有文物的國家所有權 《中國博物館》2002年3期 被收入2002年《復旦大學文科學術年刊》
●博物館弱工程安保自動化系統(tǒng)功能要求和設計要求 《文物工作》2002年10期
●文物保護與旅游:陜西爭訟塵埃落定 2002年10月10日(3)《社會科學報》
●旅游企業(yè)經(jīng)營文物單位 帶來嚴重后果 《解放日報情況簡報》(內(nèi)參)2002年第46期
●堅持國家所有原則 遏止地方利益擴張 《解放日報情況簡報》(內(nèi)參)2002年第47期 注:上述兩
文為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研究成果,并得到中央領導重要批示。2002年11月19日,李嵐清副總理
對此做出重要批示: “近年來有些地方將文物保護單位交給旅游企業(yè)經(jīng)營的做法有蔓延趨勢,看來
不妥。文物是不可再生的國家寶貴資源,保護文物是政府的責任和行為。文物無疑可以在充分保護
的前提下被合理利用來開展旅游,但這并不能被認為可以交給旅游企業(yè)去經(jīng)營賺錢。兩者的目標并
不完全一致,如果硬將其合而為一,勢必會影響文物的保護而造成嚴重后果! 2002年11月20日錢
其深副總理對此做出重要批示: “對歷史文物要有效保護,合理利用,只有保護好才能永續(xù)利用,
旅游部門不能經(jīng)營文物單位! 2002年1月25日,文化部孫家正部長和國家文物局單霽翔局長也對
此做出重要批示。
●論文物保護與旅游開發(fā)利用之間的關系 2002年《中國文物信息網(wǎng)》
●誰動了這塊奶酪 新華社《開放月刊》2002年10期
●“文物單位所有權與經(jīng)營權分離”的再思考 徐松齡等主編《文化遺產(chǎn)保護與經(jīng)營——中國的實踐
與理論進展》,2003年3月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文物單位所有權與經(jīng)營權分離現(xiàn)象 《文物工作》2002年7期
●文物單位不能企業(yè)化經(jīng)營 2002年6月27日(2)《社會科學報》,世紀中國網(wǎng)轉載
●文物單位不宜市場化經(jīng)營 2002年5月25日《光明日報●理論周刊》中國光明網(wǎng)2002年5月27日《文匯報●文匯時評》轉摘,2002年第3期《秦傭研究動態(tài)》轉載
●讓行業(yè)博物館親近都市旅游 2002年5月17日(14)《文匯報》
●遭遇難題:文物單位化身旅游企業(yè) 2002年3月21日 (6)《社會科學報》, 2002年3月31日光明日
報社《文摘報》以“文物命運令人擔憂”轉摘
● 程序和規(guī)范——對博物館陳列布展工程中存在問題的思考國家文物局、中國文物報社《全球化下
的中國博物館》文物出版社2002年5月,2002年4月12日(6)《中國文物報》、中國文物信息網(wǎng)博物館研究—陳列展覽”
●數(shù)字化博物館:任重而道遠國家文物局、中國文物報社《全球化下的中國博物館》文物出版社2002
年5月版,2002年3月22日(6)《中國文物報》,中國文物信息網(wǎng)“博物館研究
—博物館文化”
●走向世界:論新時期博物館對外展覽的重要意義 收錄于2001年12月上海古籍出版社《文化遺產(chǎn)研究
集刊》
●關于建設行業(yè)博物館的若干問題3/2001《中國博物館》
●行業(yè)文化與行業(yè)博物館3/2001《博物館研究》
●等級森嚴的明代喪葬禮規(guī) 收錄于2001年3月上海書店出版社《殯葬文化研究集刊》
●生態(tài)博物館:文化遺產(chǎn)保護和利用的新模式 收錄于2000年5月上海古籍出版社《文化遺產(chǎn)研究集刊》
●論博物館經(jīng)營管理:從博物館職能看如何經(jīng)營博物館1/1998《中國博物館》
●論文物博物館機構中違背公眾意愿的行為1/1998《博物館研究》
●博物館與都市旅游業(yè)11/1997《探索與爭鳴》
●企業(yè)贊助與博物館再發(fā)展3/1997《中國博物館》
●博物館對外宣傳中的公共關系1/1997《中國博物館》
●西方博物館之友與志愿工作者縱橫談3/1997《博物館研究》
●淺談博物館展覽參觀中的導引服務2/1997《博物館研究》
●博物館公共關系:概念、緣起、職能1/1996《博物館研究》
●市級博物館基本陳列應突出地方特色3/1987《東南文化》
●建設有中國特色的博物館學1987/5/19《文匯報 學林版》
●博物館藏品的開放1/1988《博物館研究》
●博物館工作人員道德準則4/1989《文博》
●上海博物館事業(yè)現(xiàn)狀及其對策 收錄于1989年百家出版社《文化經(jīng)濟與文化管理》一書
●關于博物館觀眾5/1991《東南文化》
●自然遺產(chǎn)與博物館4/1991《博物館研究》
●傳統(tǒng)博物館學研究向現(xiàn)代博物館學研究轉化 收錄于199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文博研究論文集》一書
●公眾服務5/1993《中國博物館通訊》
●博物館與環(huán)境保護2/1993《博物館研究》
●全國巡回展覽4/1993《博物館研究》
●論博物館展覽參觀中的文物保護3/1993《文物春秋》
●博物館觀眾:調(diào)查與分析2/1993《東南文化》
●論博物館接待服務中的公共關系4/1995《中國博物館》
近年其他學術活動
國外考察
●2003年9月-10月,赴歐洲考察文化遺產(chǎn)保護與博物館事業(yè)
●2004年5月15日-31日,赴俄羅斯和烏克蘭考察博物館和文化遺產(chǎn)保護
●2004年10月28-11月3日瑞典中歐文化遺產(chǎn)保護政策國際會議
講學活動
●2004年7月國家文物局省級文物局局長班 作《中國文化遺產(chǎn)保護的現(xiàn)狀、問題、政策思考》的演講
●2004年國家文物局省級博物館館長班 作《博物館展覽籌劃及工程管理》演講
●2005年1月4-5 湖北省《博物館展覽籌劃及工程管理》講課
●2005年6月16-17 天津文物局《博物館展覽籌劃及工程管理》講課
●2005年7月16日 在復旦大學二岸四地大學生“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學術研討會 做《中國文
化遺產(chǎn)保護的現(xiàn)狀、問題、政策思考》的演講。
●2005年8月14日上海教育電視臺《世紀講壇》作《中國文化遺產(chǎn)保護的現(xiàn)狀、問題、政策思考》
●2005年8月3-6廣東東莞文物局《現(xiàn)代博物館經(jīng)營及建設管理:理念與事務》
●2005年12月10日上海徐匯區(qū)文化局《現(xiàn)代博物館經(jīng)營及建設管理:理念與事務》
●2006年4與6-7,四川省文化廳《博物館建設及其展覽工程的籌劃管理》
●2006年4月21日,浙江省文物局《博物館建設及其展覽工程的籌劃管理》
●2006年5月10日,復旦大學太平洋金融學院《如何為大眾策劃展覽:博物館展覽的理念及展覽策劃的
作業(yè)流程》
●2006年5月25日,上海閘北區(qū)文化局《博物館建設及其展覽工程的籌劃管理》
●2006年9月21日,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博物館建設及其展覽工程的籌劃管理》
●2007年5月22日,中國博物館學會博物館技術培訓班《如何為大眾策劃展覽:博物館展覽的理念及展
覽策劃的作業(yè)流程》
●2007年6月27日,國際博物館協(xié)會英國分會,中國分會和復旦大學舉辦的<國際間博物館合作”國際會議”
當前中國博物館建設存在的十二大問題”
●2007年6月29日,國家文物局省級博物館館長班” 博物館建設及其展覽工程的籌劃管理-------兼談博
物館展覽的理念及策劃作業(yè)”
●2007年7月2日,國家文物局省級博物館館長班”當代中國文化遺產(chǎn)保護的現(xiàn)狀,問題及政策思考”.
●2007年8月17日,山西省文物局全省博物館館長培訓班” 博物館建設及其展覽工程的籌劃管理”
重要采訪
●2004年2月接受英國BBC關于中國文物保護問題的采訪
●2004年6月“29屆世界遺產(chǎn)大會”期間,英國BBC世界遺產(chǎn)保護問題采訪
●2004年12月中央電視臺關于世界遺產(chǎn)采訪,2005年1月2日《新聞30分》
●2004年12月29日香港《南華早報》關于文物犯罪的采訪
●2005年3月1日接受英國BBC記者露西關于中國文物盜竊的采訪
●2005年11月8日接受瑞典《南瑞典日報》(SYDSVENSKA DAGBLADET)記者Ola Wong 關于中國文化遺產(chǎn)保護問題的采訪
●2006年3月28日,《紐約亞洲當代藝術展》前夕,接受美國《紐約時報》記者關于“中國文物藝術品
盜竊和走私現(xiàn)狀、治理、國際合作”的采訪。
●2006年4月11日,接受美國《華爾街日報》記者Fong mei“關于中國博物館建設的采訪”。2006 年11
月25日《華爾街日報》“中國各地興起博物館建設熱”發(fā)表
●2007年3月5日接受《中國房地產(chǎn)報》記者方帥關于中國博物館建設的采訪
●2007年5月16日,加拿大《環(huán)球郵報》關于上海和平飯店改造的采訪
●2007年5月17日,接受《新周刊》關于博物館展覽策劃的人物采訪 2007年6月15日出版的《新周刊》
●2007年5月19日,接受香港電臺電視部記者阮行恩小姐關于中國博物館建設的專訪。
博物館評審20052007年
●2005年2月3-4日 湖北省博物館11個展覽的評審工作
●2005年4月21日 上海汽車博物館展覽的評審工作
●2005年4月22-23日 甘肅省博物館展覽的評審工作
●2005年4月26-27日 四川省綿陽市博物館展覽的評審工作
●2005年5月9-10日 浙江省博物館新館建設專家論證會
●2005年5月15-17日 赴沈陽參加國家文物局、中國博物館學會、中國文物報社2003-2004年度“全國
博物館十大精品展覽”評審
●2005年5月18-20日 湖北十堰市博物館展覽評審工作
●2005年6月8-9日 江蘇淮安市博物館展覽論證會
●2005年6月11-12日 廈門市博物館展覽評審工作
●2005年6月18-22日 黑龍江省文物局和齊齊哈爾博物館指導博物館建設
●2005年7月1-2日 成都市金沙遺址博物館建筑方案評審工作
●2005年7月2-4日 江西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評審工作
●2005年7月8日 上海孫中山紀念館展覽評審工作
●2005年7月20日 浙江湖州博物館展覽評審
●2005年9月27日 寧波市博物館建筑方案評審
●2005年10月18-19日 延安革命紀念館建筑方案評審
●2005年11月3-4日 四川綿陽“兩彈一星”科技博物館展覽方案評審
●2005年12月21-22日 成都市金沙遺址博物館展覽方案評審工作
●2005年11月15-16日 廣東東莞汽車博物館建設會議
●2005年12月21-22日 成都市金沙遺址博物館展覽方案評審工作
●2006年3月8-9日 長沙市博物館建筑與展覽評審
●2006年4月10日 江蘇淮安博物館展覽評審
●2006年4月27日 湖州博物館展覽深化設計評審
●2006年4月29日 淮安博物館展覽深化設計評審
●2006年4月30-5月2日 安徽黃山市博物館建設座談會
●2006年5月15日 中國國防大學博物館展覽評審
●2006年5月18-19日 湖北十堰市博物館展覽內(nèi)容方案評審
●2006年6月22-23日 湖北十堰市博物館展覽形式設計評審
●2006年7月14日 上海歷史博物館展覽方案會議
●2006年7月26-27日國家文物局“博物館展覽、服務提升”常熟博物館項目驗收評估
●2006年9月4日 上海歷史博物館“孫中山與上海”展覽方案評審
●2006年9月5-6日 四川省博物館新館基本陳列方案評審
●2006年9月20-21日 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博物館新館基本陳列方案評審
●2006年9月22日 安徽黃山市徽文化博物館基本陳列方案評審
●2006年11月3-25 無錫鴻山遺址博物館展覽學術內(nèi)容討論會
●2006年12月1日 福建晉江外銷陶瓷博物館建設討論
●2006年12月28-3 黃山徽文化博物館展覽會議
●2007年1月26日 杭州濕地博物館會議
●2007年1月30日 無錫鴻山遺址博物館建筑方案評審
●2007年2月5日 黃山徽文化博物館
●2007年3/31-4/1國家文物局“全國十大博物館精品陳列”評審查
●2007年4月2-3 延安革命紀念館評審
●2007年5月8日國家林業(yè)局中國濕地管理中心“中國濕地博物館”評審會議
●2007年12-13日 南通中國審計博物館立項評審
●2007年5月15日杭州市人民政府“中國濕地博物館建筑方案”評審會議
●2007年5月18日 福建曇山遺址博物館展覽評審會議
●2007年5月25日 福建廈門陳嘉庚展覽評審
●2007年7月6日 廈門陳嘉庚紀念館展覽形式設計方案討論會議
●2007年7月21日 南通中國珠算博物館評審會
●2007年8月6日 南通中國審計博物館招標評審會
●2007年8月15日 無錫鴻山遺址展覽內(nèi)容方案評審會議
●2007年8月20日 杭州中國濕地建筑方案討論會(上海)
●2007年8月25-26日 成都市博物院建設專家會議
●2007年9月28日 中國航海博物館展示概念創(chuàng)意設計評審會
●2007年9月29日無錫博物院建設專家會議
●2007年10月9日 無錫鴻山遺址博物館展覽工程招標評審會
●2007年1012日 中國航海博物館展示概念創(chuàng)意設計二次評審會
學術會議
●2002年3月21-24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聯(lián)合舉辦的“中國文化遺產(chǎn)保護和經(jīng)營”研討
會
●2002年8月16-18日國家文物局、中國社會科學院、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聯(lián)合舉辦的“文化遺產(chǎn)經(jīng)營管理”
國際研討會
●2002年10月29-31建設部、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清華大學、法國遠東學院、西藏文化遺產(chǎn)基金會和中
國現(xiàn)代建筑觀察聯(lián)合舉辦的“北京舊城的未來:保護與發(fā)展”國際研討會
●2004年12月28-29,國家發(fā)展與改革委員會“國家重點旅游城鎮(zhèn)管理與規(guī)劃”會議.
●2006年11月28-30,中國科協(xié)《遺產(chǎn)保護與社會發(fā)展》昆明會議
●2007年6月27日,國際博物館協(xié)會英國分會,中國分會和復旦大學舉辦的《國際間博物館合作》國際會議
“當前中國博物館建設存在的十二大問題”
治學理念
強調(diào)理論與實踐結合
他認為,文博專業(yè)是一個應用型學科,不能空對空,更要參與實踐。從實踐中發(fā)現(xiàn)問題,從個案中提煉普遍性問題,研究和找出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的解決辦法。
重視研究現(xiàn)實問題
他認為,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固然要研究基礎理論,但更要結合專業(yè)特點研究現(xiàn)實問題,咨政育人和服務社會,為國家和政府決策服務,為社會建設服務。
重視科研和人才培養(yǎng)一體化
他認為,學術研究要和人才培育結合起來,即要通過科研帶動教師隊伍和學生的培養(yǎng),通過教師隊伍的壯大帶動學科的建設和發(fā)展,通過學科的建設帶動人才的教育。
育人理念
陸老師認為,教師的天職是教書育人,不僅要傳授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教會學生如何做研究、如何運用知識;不僅要教學生學本領,更要教育學生如何做一個正直的人,有愛心的人,有責任的人,對社會有用的人。
他認為,老師一定要愛護學生,對學生負責任。他曾經(jīng)有一次在全系大會上動情地講:這些考進復旦的學生,從小到大,學習都很優(yōu)秀,他們本人和家庭為此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他們及其家人和親友對復旦寄予了很大的期望。我們當老師的應該捫心自問:我們教會他們了什么?我們對他們盡責了嗎?如果是你自己的子女,你愿意把他們放在這里學習嗎?我們不能把學生當做我們的一張長期飯票,不能誤人子弟!
教書育人
陸老師是文博系的資深教師和元老,從1985到現(xiàn)在,他從事教學科研已經(jīng)整整25年了。
他是文博系上課最多的老師,近五六來,每個學期都至少給學生上3門課程。25年來,他一直堅持每學期為本科生上專業(yè)基礎課。他為本科生和研究生主講了10 多門課程——博物館學概論、世界博物館、博物館經(jīng)營管理、博物館展覽策劃、博物館學理論與實踐、文化遺產(chǎn)導論、文化遺產(chǎn)管理制度與法規(guī)研究、文化遺產(chǎn)保護中長期規(guī)劃研究、博物館學理論與實踐前沿、博物館展示規(guī)劃設計研究等。
他深受學生們的喜歡,是文博系帶研究生最多的老師,帶博士生和碩士生近16名。
他對學生認真負責。為了讓學生有更多的實踐機會,他常常帶學生一起出差,一起做課題,一起參與專家討論會議;為了讓學生有良好的學習條件,更好地指導學生,他專門租了辦公室,不出差時,他幾乎天天和學生在一起做課題,指導學生做研究;他積極支持學生參加學術會議,并為學生負擔參加學術會議的所有費用;他鼓勵學生發(fā)表論文,幫助學生修改和推薦論文發(fā)表,他的學生是全系發(fā)表論文最多的,其中一個博士生至今已經(jīng)發(fā)表了近20篇論文和申請到1個省部級課題;他認真指導學生的畢業(yè)論文,不厭其煩地幫助學生修改開題報告和論文;他關心學生的發(fā)展,利用自己與國外大學的關系,熱心為學生寫推薦信,本系很多學生在陸老師的推薦下去美國、英國和法國的大學深造;他關心學生的就業(yè),不僅幫助自己學生找到工作單位,而且也熱心幫助其他導師的學生找到工作。
除了學習上關心學生,他也在生活上熱情幫助自己的學生。他每年拿出很多的錢,或資助學生生活,或為他們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條件,或支持學生考察和研究,或支持學生參加國內(nèi)外學術會議等。
陸老師是我系最勤奮的老師。他不是那種躺在教授頭銜上吃老本的教師。他常常講,作為教授,要對得起這個稱號,要為社會做貢獻,要為系里和學校爭榮譽。所以,盡管他早已經(jīng)是教授,但是近10年來他一直忙碌著,而且一年比一年忙。他說自己是個工作狂,連節(jié)假日也常常工作。他說因為自己喜歡做自己做的事情,覺得有意義,對社會有貢獻,所以也不覺得累!平時,除了在學校教學科研外,常常奔波在外,不是做課題、評審項目,就是被邀請講學,至今已被全國12個省的文物局邀請給全省的博物館館長或文物局長講課。
陸老師是我系最有成就的教師之一。他不僅是我系的學科帶頭人和校聘教授,更是全國文博界享有很高聲譽的專家,是國家文物局的主要咨詢專家。2001年來,他申請到并主持了包括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課題在內(nèi)的10個省部級項目,以及30余個社會委托項目。其中許多課題是國家重要的課題,例如《國家文化遺產(chǎn)中長期發(fā)展規(guī)劃研究》、《全國博物館中長期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他每年平均發(fā)表10余篇論文。此外,他參與了全國百余個博物館建設項目的評審和顧問工作。復旦文博系今天在博物館學和文化遺產(chǎn)研究領域能享有很高的聲望,與陸老師的貢獻是分不開的。
25年來的教學,使陸老師桃李滿天下。全國文博界的許多領導,包括大部分一級博物館的館長都曾經(jīng)是他的學生。
陸老師常常講,他愛自己的教師職業(yè),認為這輩子最明智的選擇是做一位老師。他也很愛復旦,由于他在自己專業(yè)領域的成就和影響,國家文物局、北京大學、浙江大學等都曾對他發(fā)出過邀請,希望他去那里工作,但是他都謝絕了。
陸老師就是這樣一位熱心、負責的老師,一位讓我們學生從師德風范、學術成就都敬佩的老師,是我們心目中的好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