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敦宜榮慶皇貴妃,即 同治帝的 淑慎皇貴妃,富察氏,滿洲鑲黃旗人,員外郎鳳秀女,咸豐九年十二月初一生,到同治十一年虛歲剛十四,在選入宮時還不足十三歲。但她俏麗清秀,風(fēng)流多情,善體人意,但不足的是為人心胸狹窄,看《一代妖后》中同治帝和 皇后 阿魯特氏就知道此人心機(jī)極深,若是讓此人坐上皇后,后宮永無安寧之日。阿魯特氏是翰林院侍講崇綺之女,比同治帝大兩歲,名門閨秀。是選富察氏,還是阿魯特氏?兩宮皇太后發(fā)生了分歧。慈禧主張選富察氏,慈安卻認(rèn)為富察氏輕佻好動和心胸狹隘,是個俗氣到家的庸俗女子,不足以母儀天下。而阿魯特氏端莊文靜,知書達(dá)禮,可以正位中宮,兩宮太后各持己見,爭執(zhí)不下,最后決定聽從皇帝的意見。同治帝雖是慈禧太后的親生兒子,卻對慈禧的日常做法十分厭惡,加上慈禧是個視權(quán)如命的人,愛權(quán)勢勝過愛自己的兒子,因此母子之情不深。慈安太后忠厚慈祥,對同治皇帝視為己出,關(guān)懷備至,這也可從電影垂簾聽政中看到慈安如何勸解麗妃,讓她小心謹(jǐn)慎一點(diǎn),就可知其賢德無疑,因此深受同治帝和光緒帝的愛戴和尊重。所以在選后時,同治帝按慈安太后的意愿,選了阿魯特氏。就在同治帝的一念之間,驕縱和心機(jī)頗深的富察氏失去了眼看就要到手的皇后桂冠。慈禧十分惱火,她一方面橫加干預(yù)同治帝和皇后的生活,另一方面處處優(yōu)待富察氏。本來四人是同時進(jìn)宮的,慈禧卻把富察氏封為慧妃,享受貴妃待遇,另外那三個人,兩個封為嬪(赫舍里氏、阿魯特氏)一個封為貴人(西林覺羅氏).兩年多以后,富察氏由妃直接晉封為皇貴妃,連升兩級,而那三位都只升一級。同治帝剛死半個月,慈禧冊封富察氏為敦宜皇貴妃(照例給皇貴妃上的封號)。光緒二十年正月,慈禧六十大壽之前,又冊封她為敦宜榮慶皇貴妃;寿F妃得到四個字的封號,在有清一代僅此一例。由此可見慈禧是多么偏愛富察氏了。
光緒三十年二月二十八日,富察氏懷著未能當(dāng)上皇后的遺恨離開了人世,終年四十六歲。謚號為淑慎皇貴妃。她于光緒三十一年九月二十一入葬,成為惠陵妃園寢內(nèi)第一個墓主人。 其寶頂居前排居中位置(前排唯一一座墓),地宮是石券規(guī)格。
相關(guān)史料
《 清史稿 · 列傳 一· 后妃 》有如下記載:
淑慎皇貴妃,富察氏。穆宗立后,同日封慧妃。進(jìn)皇貴妃。德宗 即位,以兩太后命,封為敦宜皇貴妃。進(jìn)敦宜榮慶皇貴妃。光緒三十年,薨。 謚曰淑慎皇貴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