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王畮(1646—1719)字服尹、樹百,號補亭,江南嘉定(今屬上海)人。清代官吏? 熙五十一年進(jìn)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工詩文。
小傳
王畮是隱士王泰際的孫子。王畮,字服尹、號補亭。今馬陸戩浜人。生于清順治三年(1646)。在嘉定名聲響亮。王泰際經(jīng)常帶著王畮拜訪文朋詩友,讓王畮長見識,長學(xué)問。清康熙九年(1670),25歲的王畮隨祖父王泰際參加侯涵在秬園舉辦的“明月詩會”,受詩人吳梅村的賞識點撥。
王畮的科舉道路頗不平坦,未弱冠,王畮已中秀才,后七次參加江南鄉(xiāng)試,均名落孫山。之后,長期以執(zhí)教為生。王畮還通醫(yī)術(shù),經(jīng)常為百姓看病,頗受人敬重?滴跞迥辏1696),51歲的王畮才考中舉人,參加會試又屢考屢敗,直至康熙五十一年(1712)才考中進(jìn)士。授官翰林院庶吉士,此時,他已67歲高齡了,堪稱大器晚成。第二年,他的兒子王敬銘中狀元,王家無比榮耀,康熙皇帝知道后十分高興。有一位詩友寫的詩中有兩句詩句頗為幽默;“爭笑衰翁方視草,那知游子首登瀛。”
王畮長期在家鄉(xiāng)生活,晚年當(dāng)官感到十分不習(xí)慣,就以身體不適辭官還鄉(xiāng),與朋友們答詩唱和,優(yōu)游林下。
晚年的王畮買下了前明進(jìn)士趙洪范的住宅——歲有堂,從戩浜遷居?xùn)|城,因園中有一塊奇石翥云峰,后王畮改“歲有堂”為“翥云堂”。王畮十分喜愛這塊奇石翥云峰,曾以長詩歌詠之。他的詩文集就取名《翥之堂集》。王畮才氣縱橫,為文一瀉千里,他還善寫駢文,文字古雅靈活,文理清晰。詩追求蘇軾、陸游的風(fēng)格,清新華麗,工整穩(wěn)健。除了《翥云堂集》外,還著有《齊年堂駢體文》、《補亭詩集》、《約分齋續(xù)集》等。
王畮晚年中進(jìn)士在康熙皇帝腦海中留下很深的印象。康熙五十八年(1719)夏天,康熙皇帝率王公大臣到熱河行宮(今承德避暑山莊)消夏。王敬銘也隨康熙到了熱河。一天康熙皇帝問王敬銘:“你的父母是否健在?”,王敬銘說:“都健在。”康熙接著說:“雙親健在是福事,他們的都高壽幾許?”王敬銘說:“雙親都年高74歲。”康熙十分高興,就為王畮題寫了一塊匾“齊年堂”。得到皇帝親手題寫的匾額是極為榮耀的事。王畮將這塊匾掛在自己的廳堂中。就在這一年,王畮在家鄉(xiāng)安詳去世,享年74歲。
如今,嘉定城內(nèi)還可以找到王畮的遺蹤。王畮的故居“翥云堂”在上世紀(jì)末整體遷至城中法華塔塔院內(nèi),那塊奇石“翥云峰”已遷于匯龍?zhí)豆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