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簡歷
1969.12-1973.06南京軍區(qū)守備22團3營戰(zhàn)士、副班長、班長 1973.06-1976.05南京軍區(qū)守備22團司令部通信股干部 1976.05-1979.08寧波軍分區(qū)司令部通信科干部 1979.08-1983.11寧波軍分區(qū)獨立連副連長 1983.11-1987.08武警寧波市支隊三中隊政治指導員 1987.08-1989.10武警寧波支隊后勤處副營職助理員 1989.10-1990.08寧波市海曙區(qū)民政局干部 1990.08-1997.10海曙區(qū)民政局黨組成員、局長助理 1997.10-2002.04海曙區(qū)民政局黨組成員 2002.04-2005.02海曙區(qū)殘聯(lián)副理事長
千人自發(fā)含淚為他送行
53歲的王延勤,一個普通的共產黨員,因膽囊癌醫(yī)治無效去世,這幾乎震動了整個寧波。連續(xù)幾天,上千位殘疾人主動要求為他守夜。在他的靈堂外,僅僅是個人送的花圈,就達到了400多個。 追悼會正式開始,殯儀館里里外外站滿了人,淚水和雨水相融,哭聲與哀樂共鳴。“我們不能忘記你憨厚地向我們笑著,當您戴著遮陽帽騎著一輛舊自行車向我們馳來……”悼詞是由殘疾人代表自發(fā)起草的,說出了所有殘疾人的心聲,“老王最希望看到殘疾人的日子過得越來越好,這樣他也走得安心了!薄拔覀兩钤谕黄{天下的兄弟姐妹,明天一定會更好……理事長,您一路走好!”悼詞還沒念完,現場已經一片唏噓。
昨天為老王送行的1000多人中,除了王延勤的家人、朋友、同事之外,更多的是普普通通的殘疾人。他們有些坐著輪椅,有些拄著拐杖,有些看不見路,有些聽不到悲鳴的聲音,他們都飽含著淚水,井然有序地繞過王延勤的遺體,深深地鞠躬。情到深處,有些殘疾朋友甚至還長跪在老王面前,久久不愿離去。
熟記每個殘疾人電話
“我是黨的殘聯(lián)干部,只有勤勤懇懇為殘疾人工作,為黨工作,才能對得住我的這份工作和拿到的這份工資!边@是王延勤經常與朋友和家人說的一句話。事實上,王延勤也是這樣做的。自王延勤1990年負責海曙區(qū)殘疾人工作以來,海曙區(qū)殘疾人事業(yè)蓬勃發(fā)展,多次被評為省、市以及全國先進。
海曙區(qū)政府接線員小錢的辦公室就在老王的隔壁。在她的印象里,老王幾乎就沒有在辦公室閑過,不是殘疾人來求助老王,就是老王騎著他那輛破自行車,走街串巷地奔波。陳覺祥深有感慨地說,海曙區(qū)有殘疾人一萬余名,每一個殘疾人的情況,王延勤沒有不清楚的,他的記憶力很好,能熟記每一個殘疾人的姓名、聯(lián)系電話。
老王的生活幾乎已經離不開殘疾人了。老王的家人含淚回憶道,“老王的生命里,幾乎每天都在工作。哪怕在家里,王延勤的話題也總離不開殘疾人,哪個殘疾人找到好工作了,哪個殘疾人有什么困難了。過年過節(jié)單位里發(fā)了食用油,他也往困難的殘疾人家里送!
王延勤曾幫許多殘疾人找過工作,但對于自己轉業(yè)回寧波兩年多的兒子的工作,卻從沒放在心上。他26歲的兒子,現在還是一家私營企業(yè)的臨時工。
將家里空調送殘疾人
殘疾人鄔國偉至今還清楚地記得,1999年那個特別的夏天。因為殘疾,他已10多年沒有一個固定的工作了,他將自己的困難告訴了老王?蓻]想到的是,第二天王延勤就找到了他家,當得知鄔國偉想擺個水果攤后,老王馬上為他忙開了,跑工商局、聯(lián)系稅務所、找攤位。經過老王的多方努力,鄔國偉的水果攤終于開張了。如今鄔國偉不僅摘掉了低保戶的帽子,每個月還能凈賺2000多塊錢。前晚,鄔國偉來到停放老王靈柩的三市養(yǎng)頤院,徹夜為老王守靈。
小時得了麻痹癥的崔娜琪,中考時成績不錯,填報了一所職高,但學校卻不肯接收。老王知道后,頂著烈日,騎著自行車,多次與校方協(xié)調。最終,老王幫小崔圓了求學夢。“我一直叫他王叔叔,他是我的長輩、朋友、親人!弊屝〈逕o法忘懷的是,她兩次做整形手術,王叔叔不知從哪得知消息,還打來電話慰問她。
周偉民是一個被遺棄的盲人孤兒,在他眼中,老王就像父親般慈祥。在老王的鼓勵下,周偉民學得了一技之長——盲人按摩,老王還資助他開起了盲人按摩院。最讓周偉民感動的是,在他開起盲人按摩院后,老王依舊惦記著他。前年夏天寧波特別熱,按摩院里沒有空調,生意因此清淡了不少。當時資金周轉困難的周偉民根本沒辦法,只能干著急。王延勤得知此事后,二話沒說,就把家里的兩臺空調拆了,送到了他店里……
海曙區(qū)每個殘疾人幾乎都有一個和老王之間的難忘故事。在他們眼里,王延勤不是個什么官,而是他們的自家人。與他共事17年的同事陳覺祥這樣評價:“他心里想的都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殘疾人服務。他手上的權力很小,然而他總是跑前跑后,幫助解決殘疾人遇到的種種困難。”
親人眼中的王延勤
王延勤妻子趙寶枝,是甬江職業(yè)技術學校的政治老師。在她的記憶里,丈夫根本沒有雙休日,不是到殘疾人家里探望,就是去照顧孤寡老人。但他的雙親去世,卻抽不出時間去送終。 曾讓她惱怒不已的是,幾年前的冬天,她母親很難得地到家里住幾天,趙老師買了件新大衣給她,“沒想到剛到樓下,他看到一個穿得十分單薄的清潔工,二話不說,就讓我媽媽把衣服脫下來,非得送給對方!他真是個傻冒啊……”趙老師淚流滿面,抽泣了好一會兒才說,“我雖然很支持他的工作,但不是很理解,直到他去世后,看到那么多人來慰問,我才完完全全理解。” 王延勤曾幫許多殘疾人找過工作,但對于自己轉業(yè)回寧波兩年多的兒子的工作,他卻從來沒放在心上過。26歲的兒子王寧現在還是一家私營企業(yè)的臨時工。 在王寧的記憶里,他轉業(yè)回家的兩年里,他從來沒和老爸吃過一頓飯,老爸起得很早,回來得很晚,每次都是擦肩而過。
同事眼中的王延勤
市、海曙區(qū)殘疾人協(xié)會的崔永寧:他的事情說三天三夜也說不完,他和每一個殘疾人都有一個故事。
和王副理事長共事17年的陳覺祥:在他的生命里,幾乎每天都在工作;他的記憶力很好,能熟記每一個殘疾人的姓名、聯(lián)系電話。
王延勤第一任助理王敬:和他共事,最大的感受就是疲憊;不像領導,遇到窮人不怕臟。一次遇到祖孫倆,又臭又臟,他一把就抱起走人,然后妥善安置。
榮譽
1971年2月連嘉獎一次,1972年個人三等功一次,1984年8月被浙江省武警總隊評為愛兵先進個人,1985年1月被寧波市武警支隊評為先進個人,1986年8月被市武警支隊評為優(yōu)秀黨員,1987年8月被市武警支隊評為尊干愛兵先進個人,2002年5月被省殘聯(lián)評為優(yōu)秀助殘志愿者個人。 集體:2002年、2003年、2004年海曙區(qū)殘聯(lián)被市殘聯(lián)評為殘聯(lián)工作先進集體;2003年11月,海曙區(qū)被中國殘聯(lián)授予全國社區(qū)殘疾人工作示范區(qū)稱號。
社會影響
視頻報道展示典型人物形象。在對王延勤這一典型人物的宣傳中,中國寧波網記者對王延勤家人、朋友和受過他幫助的殘疾人等10余人進行采訪,搜集了大量有關王延勤的生平點滴和具體事例。先后采訪并制作了《講述王延勤》、《專訪王延勤妻子趙寶枝》等視頻節(jié)目130多分鐘,一周內網上點擊量就達15萬人次;有麄骼湫腿宋锱c網民距離。天一論壇專門開辟了“我看王延勤”專區(qū),眾多認識和不認識王延勤的網民在看到了王延勤的報道后紛紛留言,闡釋看法,表達敬意。三江口時評欄目精選網友評論在首頁刊發(fā)!秾υ挕の铱赐跹忧凇犯前堰@種互動宣傳推向了高潮,當網友得知王延勤的家人、同事及部分受過幫助的殘疾人都到了直播現場時,不少網友紛紛發(fā)帖慰問、悼念,短短兩個小時,近9萬人次參與了活動。此外,中國寧波網還制作了王延勤專題片,在浙江巡回展演,擴大了王延勤這一典型人物在全省的影響力。題宣傳擴大對外宣傳。寧波網還制作《共產黨員王延勤》專題,將本報獨家報道、視頻宣傳及其它媒體的報道整合于一體,有效地突出了這一典型人物的形象。全國各網站紛紛轉發(fā)寧波網報道,王延勤的事跡很快在全省乃至全國引起較大反響,中央電視臺《新聞聯(lián)播》以《王延勤:和殘疾人心貼心》為題,報道了這位優(yōu)秀共產黨員。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內參第72期刊發(fā)了《共產黨員王延勤事跡感動寧波》一文,國務院有關領導同志高度重視,中國殘聯(lián)主席鄧樸方及黨組成員都作了重要批示,號召廣大殘疾人工作者尤其是黨員干部向王延勤同志學習。寧波網對這一典型人物的報道起到了極大的對外宣傳作用。
評價
我們代表市委來看望你和你的兒子,同時表達對王延勤同志的緬懷之情!卑鸵舫斦f,王延勤是新時期黨員干部的優(yōu)秀代表,他的事跡充分體現了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作風。長期以來,他懷著對群眾的深厚感情,心系百姓,心系殘疾人事業(yè),把黨和政府的溫暖送到廣大殘疾人身邊。他模范地踐行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生動地詮釋了共產黨員的先進性,為殘疾人事業(yè)、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做出了卓越貢獻。他的事跡感動了全市共產黨員,感動了全市人民。他的去世使我們黨的隊伍損失了一位好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