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
間部詮房(1667~1720)是甲府藩主德川綱豐(之后的第6代將軍家宣)的家臣西田清貞之子。間部宮內(nèi)(間部詮房),即后來的間部越前守是猿樂師喜多七太夫的弟子,貞享元年(1684年),他成為甲府藩主德川綱豐的執(zhí)事,在甲府德川家的家臣名簿上,“詮房”一名與新井白石一同見于紙上。間部氏原屬藤原氏山陰流的間鍋氏,后受德川綱豐之命改名為間部氏。寶永元年(1704),甲府的德川家臣團隨綱豐進入江戶城西的丸城,被收編為幕臣,詮房也任職從五位下越前守,成為將軍身邊的侍從,并加增1500石。此后又連連加俸,寶永3年(1706)在相模國成為1萬石的大名。此后又不斷加俸,增至高崎藩5萬石。?
在日本歷史上,猿樂師成為大名者僅此一例(雖非猿樂師卻是猿樂師之子,在德川幕府權(quán)傾一時的還有大久保長安)。身為將軍的侍從(側(cè)眾),詮房位高權(quán)重,地位僅次于若年寄,在官位品級上,又被任命為老中次席。詮房與將軍家宣、儒者新井白石之間形成了三人共治制,他們懲治門閥譜代大名和對將軍有強大影響力的大奧等勢力,推行“正德之治”。然而,詮房與白石的施政權(quán)威僅依靠將軍家宣,后臺是很不穩(wěn)定的。特別是在家宣死后,年幼的家繼繼任將軍,來自門閥派和反甲府派閣僚的抵抗愈發(fā)地強烈,政治改革難以推行。
因此,在家繼幼年夭折,由譜代大名和大奧推舉的德川吉宗就任八代將軍后,兩人失去了所有政治后臺,被逐出政壇。不過間部的大名身份并未被剝奪,他的領(lǐng)地從關(guān)東要樞高崎改遷至遙遠的村上藩,在形式上,仍是5萬石的大名。享保5年7月16日(1729年8月19日),詮房因中暑死于村上,享年55歲。養(yǎng)子(弟弟)間部詮言繼其后。間部家從上野國高崎藩移至越后國村上藩,后封為越前國鯖江藩5萬石,明治以后依照華族令被授予子爵尊號?。
軼聞
詮房是個認真、并篤于信義的人,其他幕臣皆輪換辦公,而詮房則不分晝夜,片刻不離地在六代將軍德川家宣身邊工作,因此深受家宣信賴。新井白石對詮房如此評價:“他從沒有閑暇”、“生性高雅,與諸古君子同列也無需腆顏”。另外,白石在家宣死后,政治上多傾向消極,詮房則勉勵白石,為讓他發(fā)揮才能而傾注了全力。
家宣死后,詮房頻繁出入大奧,多次密會月光院,德川家繼在大奧見到詮房與月光院一起,十分親昵,他對乳母說:“詮房就像將軍一樣”。又有觀點認為,月光院和詮房自櫻田御殿時代就相是老相識,詮房的舊姓是間鍋,家繼幼名是“鍋松”,因此家繼可能是詮房之子。不過,這些都是民間傳說,可信度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