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事跡
男,漢族,浙江上虞(今屬余姚)人,出生在雇農家庭。1913年喪父,被迫輟學。
1919年在江蘇無錫火車站鐵路護路隊當抄寫員!拔逅摹边\動期間,受愛國主義和民主思想的影響,參加當?shù)貝蹏嗄攴吹鄯捶饨ǖ亩窢帯?/p>
1921年因積極參與游行示威和街頭演說,并為學生革命團體傳遞信件,被護路隊開除。
1922年,在滬杭甬鐵路閘口(今杭州市)機廠擔任門警。經常閱讀進步書籍,接受馬列主義和黨的知識教育,成為參與組織閘口鐵路機廠工人俱樂部和籌建滬杭甬鐵路總工會活動的重要骨干。
1927年1月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根據(jù)中共杭州地委的指示,參與組織鐵路工人糾察隊,挑選精悍人員組成“鐵道兵團”(鐵道隊),配合了北伐軍進入杭州城。
1927年3月22日,當選為滬杭甬鐵路總工會糾察總隊長,并兼任閘口機廠黨組織的負責人和分工會秘書。
1927年4月11日,浙江國民黨右派在杭州發(fā)動了反革命政變,他組織工人拒絕改組滬杭甬鐵路總工會。
1927年5月27日,被鐵路當局開除。轉入秘密斗爭,是恢復杭州工人運動和營救被捕同志的主要負責人之一。
黨的“八七”會議后,深入工人群眾中,宣傳組織武裝斗爭、開展城市工運的意義,多次召集基層工會負責人和糾察隊長,布置斗爭任務。受黨組織的指派,到加興、寧波等地指導職工運動。又從上海運回武器,組織工人武裝糾察隊。
1927年9月27日,當選為中共浙江省委委員。后任省委常委兼省委職工運動委員會主任。
1927年11月6日,由浙江省委領導、他任總指揮的杭州市絲織行業(yè)工人總同盟大罷工舉行,沉重打擊了浙江國民黨當局的反動氣焰。
1927年11月25日,不幸在西大街(今杭州市武林路)獅虎橋省委機關被捕。敵人用盡各種酷刑,他毫無懼色,拒不屈服。1928年1月9日凌晨,被槍殺在杭州浙江陸軍監(jiān)獄刑場。
1928年1月30日出版的黨中央機關刊物《布爾塞維克》第15期,發(fā)表文章悼念沈樂山壯烈犧牲是“浙江黨內及浙江工農階級戰(zhàn)線上一個巨大的損失。”
身后信息
沈樂山被害后,他的親密戰(zhàn)友洪德生和弟弟沈金泉,設法贖出烈士遺體,經與中共杭縣縣委書記趙剛商定,在艮山門站東側租地集資殯葬。1934年,薛雨霖,徐梅君、鐘鼎祥等同志出獄后,又和洪德生一起集資,把沈樂山遺體遷葬于玉皇山下白云庵與天龍寺之間。全國解放后,于1952年再次移葬至杭州南山公墓。1954年3月,以閘口鐵路機務段同仁的名義立有墓志銘碑。1987年4月4日,沈樂山烈士塑像與沈干城烈士塑像一起在杭州鐵路分局機務段正式落成,薛暮橋同志為塑像基座題了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