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1982年4月,出生在成都市一戶普通人家里;3歲的時候就學會打麻將,且技藝不凡;6歲以前,周濤自學完了小學4年的課程;
2000年,從成都七中畢業(yè),進入中國科技大學為拔尖學生專門設立的零零班
2005年,獲中國科技大學理學學士學位;
2007年以前,周濤主要從事的是復雜網絡的研究,而且已經做到了國內頂尖水平,每年能夠在國際高水平雜志上發(fā)表10篇左右的文章,并與國內外著名專家學者同臺作大會報告;
2010年,初獲瑞士弗里堡大學哲學博士學位(理論物理),主要從事數據挖掘與統(tǒng)計物理的研究;
2010年,1月5日電子科技大學通過“人才強校戰(zhàn)略”特聘他為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
2012年,創(chuàng)立成都數之聯(lián)公司。
學術成果
參與撰寫專著5冊,發(fā)表期刊和會議論文300余篇,其中近200篇發(fā)表在國際SCI期刊上,包括PhysicsReports,PNAS,ScientificReports等頂尖期刊。這些論文中有近50篇發(fā)表在國際較好期刊,包括《美國科學院院刊》、《新物理學》、《美國物理評論》、《歐洲物理快報》和《IEEE特征論文》上。在國內三大頂尖學術期刊、《中國科學》、《科學通報》和《自然科學進展》(后并入《中國科學》)上發(fā)表論文8篇。
學術成果具有一定的影響力:曾在多個國際國內會議中應邀作大會報告或邀請報告,并擔任聯(lián)合主席、議題負責人、論壇召集人、分會主席、學術/組織委員會委員等職務,是J. Comput. Sci. technol., J. Elect. Sci. Technol., Physics Procedia,《復雜系統(tǒng)與復雜性科學》,《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等期刊客座主編或編委,是PNAS、New J. Phys., Phys. Rev. E, Europhys. Lett.等SCI期刊常任審稿人,研究成果曾被NatureNews,PNAS News, PhysOrg,My Science, Dutch Science Magazine,TG Daily及Lu2019Atelier等學術媒體專題報導。
榮譽記錄
2004年,獲《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學報》年度最佳論文獎;
2005年發(fā)表在《中國物理快報》的論文獲該期刊“最佳引文獎”;
2006年發(fā)表在《美國物理評論》的論文獲“中國百篇最具影響力國際學術論文獎”;
2007年,獲求是研究生獎學金,該獎項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對于博士研究生所取得科研成績的最高獎勵之一;
2008年,獲《中國物理快報》評出的近5年來最高引用論文獎;
2008年,獲第五屆中國青少年科技創(chuàng)新獎,該獎項是對在校學生科技創(chuàng)新活動的最高獎勵之一,同年全國(包括港澳臺地區(qū))只有11名博士生獲此殊榮;
2010年,發(fā)表在《新物理學》上的論文獲該期刊“2010年度最佳論文獎”;
2010年,獲得Chorafas Young Scientist Award,同年全球共有來自麻省理工、米蘭大學、慕尼黑工業(yè)大學、華盛頓大學等19位年齡不超過35歲的青年學者獲此殊榮;
2011年,發(fā)表在《歐洲物理學報》的論文獲該期刊“2011年度最佳論文獎”;
2011年,獲得第12屆中國青年科技獎,系中國最年輕的獲獎者;
2012年,獲得四川省青年五四獎章;
2013年,獲得四川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國家圖書館文津圖書獎;
2014年,獲得中國計算機學會自然科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