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容
即詔為侍御史,遷禮部侍郎給事中,進刑部尚書。卒于官。張泌死時,仁宗很悲愴,說,“將大用,不謂逢亡”。追贈開府儀同三司。
張泌,字順之,一字巨源,浦城人。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進士,授定陶(今山東定陶)主簿,任徐州觀察推官、擢寶應(今江蘇寶應)令。慶歷中,丞相章得象推薦他,詔試殿閣,任秘書丞,獻《經國遠猷》10篇,受到仁宗嘉許和采納,任為右正言知諫院。張泌為官盡職盡責,敢于直言相諫。見后宮浪費嚴重,疏奏乞減浮費,抑制權幸請托等弊端,皇祐中任殿中侍御史時,有西夏王趙元昊派兵入侵,延州(今陜西延安)被圍,延州太守郭勸,鄜延路鈐轄李渭,皆不以為意,泌連寫五章,極疏其罪,認為應當斬首以徇。郭、李二人被貶。人們都贊揚泌有膽識,后因彈劾張堯佐,出知濰州(今山東濰坊)。移河東路察訪使,未赴。
即詔為侍御史,遷禮部侍郎給事中,進刑部尚書。卒于官。張泌死時,仁宗很悲愴,說,“將大用,不謂逢亡”。追贈開府儀同三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