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
《唐書》和《新唐書》的后妃傳記中都沒有楊賢妃的傳。唐武宗稱宰相楊嗣復(fù)曾寫信給楊賢妃,希望她成為攝政皇太后,并在信中稱她為姑母。如武宗所言屬實(shí),那么她就是楊嗣復(fù)的祖父縣官楊太清的女兒,唐穆宗年間有名的官員楊嗣復(fù)之父楊于陵的姐妹。但唐武宗又稱楊玄思是楊賢妃的弟弟,這就不太正常了,因?yàn)檫@樣的話楊于陵和楊玄思就是兄弟,在名字上卻沒有共用的字。
楊賢妃
楊賢妃 ( ? - 840年2月12日[1-2]),是唐文宗的妃子,本名失傳。她介入唐文宗的立儲紛爭,最終招來殺身之禍。
身世
《唐書》和《新唐書》的后妃傳記中都沒有楊賢妃的傳。[3-4]唐武宗稱宰相楊嗣復(fù)曾寫信給楊賢妃,希望她成為攝政皇太后,并在信中稱她為姑母。[2]如武宗所言屬實(shí),那么她就是楊嗣復(fù)的祖父縣官楊太清的女兒,唐穆宗年間有名的官員楊嗣復(fù)之父楊于陵的姐妹。[5]但唐武宗又稱楊玄思是楊賢妃的弟弟,這就不太正常了,因?yàn)檫@樣的話楊于陵和楊玄思就是兄弟,在名字上卻沒有共用的字。[2]
唐文宗
唐文宗李昂是唐朝的第十四代皇帝,生于公元809年,卒于公元840年,于公元827~840年在位,執(zhí)政期間政治黑暗,官員和宦豎爭斗不斷,是唐朝社會走向沒落的轉(zhuǎn)型時(shí)期,唐文宗本人也形同傀儡,最后抑郁而死。
在位期間,頗思圖治,出宮女三千多人,裁汰官員一千二百余人。朝臣朋黨相互傾軋,官員調(diào)動(dòng)頻繁,政權(quán)甚至皇帝的廢立生殺均掌握在宦官手中。后起用李訓(xùn)、鄭注等人,意欲鏟除宦官。
大和五年,唐文宗與宰相宋申錫暗中策劃除掉宦官,但是被宦官王守澄及其門客探聽出來,誣告宋申錫謀立漳王李湊。唐文宗中計(jì),宋申錫被貶死
大和九年(835年),李訓(xùn)引誘宦官參觀所謂“甘露”,企圖將其一舉消滅,但事情敗露,反而導(dǎo)致宦官大肆屠殺朝官,史稱“甘露之變”。事后,文宗更被宦官鉗制,慨嘆自己受制于家奴,境遇不如漢獻(xiàn)帝。
在位間,去奢從儉,勤于政務(wù),期成明君;但既受制于宦官,又受制于朋黨,,又再受制于藩鎮(zhèn)。開成五年(840年)抑郁病死,死后謚號為元圣昭獻(xiàn)孝皇帝。
?
成為皇妃
楊賢妃何時(shí)成為唐文宗的妃子已不可考,但837年她已成為昭容,這是皇妃的第六等。同年,她被晉升為第四等的賢妃,而文宗長子李永的生母王昭儀則升為第三等的德妃。楊嗣復(fù)在838年成為宰相,但沒有證據(jù)表明楊賢妃促成此事。 838年,失寵的王德妃去世,據(jù)說是因楊賢妃誣告而被殺。已成為太子的李永喜歡享樂飲宴,常和流氓無賴為伍,楊賢妃也常在文宗跟前說太子的不是。同年,文宗軟禁李永,召集高級官員,說要廢黜太子。官員和宦官都反對,李永得以保全性命,但他的一大群伙伴都被處斬。而李永也在不久后去世。柏楊等史學(xué)家認(rèn)為,李永是在文宗和楊賢妃暗示下被暗殺的。 李永死后,楊賢妃不停推薦安王李溶為皇太弟(事后唐武宗斷言李溶恭維了楊賢妃)。但當(dāng)唐文宗咨詢宰相們的意見時(shí),李玨表示反對。最后文宗立其兄唐敬宗的兒子陳王李成美為太子。
身亡
840年,文宗病重,召楊嗣復(fù)和李玨入宮,想把李成美托付給他們。但有權(quán)勢的宦官仇士良和魚弘志因?yàn)闆]有在李成美被立為皇太子的事情上出過力,反對李成美繼位。他們偽造文宗的詔書,稱李成美太年輕,廢黜了他的太子位,改立文宗的另一個(gè)弟弟潁王李瀍為皇太弟。文宗不久駕崩,仇士良說服還是皇太弟的李瀍下令楊賢妃、李溶、李成美自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