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導演王我
藝術經歷
1967年生于河北省邯鄲
1984年——1991年,邯鄲,某發(fā)電廠工人
1991年——1995年,北京,中央工藝美院學習
1995年——1998年,北京,從事設計工作
1998年——2001年,北京,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讀碩士研究生
2001年——2004年,北京,從事設計工作
2003年,開始進行獨立制片工作
2003年——2004年,拍攝《馬頭街》
2004年——2005年,制作完成紀錄片《外面》
2007年——制作完成紀錄片《熱鬧》
2010年——制作完成紀錄片《折騰》
影展獎項
《外面》
第47屆意大利波波里國際紀錄片電影節(jié)競賽單元
栗憲庭電影基金收藏
北京獨立電影論壇
第三屆中國紀錄片交流周
第11屆里昂文化電影節(jié)/最佳影片新聞獎/新亞洲電影單元公眾獎
《熱鬧》
2007年第四屆中國紀錄片交流周
2007年香港亞洲電影節(jié)
《折騰》
2010年第七屆中國紀錄片交流周
2010年臺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
社會評論
藝術中國《中國紀錄片和紀實攝影的抽樣調查報告》
1.這是一部獨特的紀錄作品,而它的意義則是需要觀眾的一再沉思。當你對一個日常事件視而不見的時候,你可以將它拍攝下來看上一百遍,也許你會獲得了完全不一樣的觀念!锻饷妗返挠赂覈L試給許多獨立紀錄片創(chuàng)作人帶來了新的靈感和啟發(fā)。同時,作者的對當前社會如此豐富的紀錄也是驚人的。影片從細微處展現了作者對社會和他人飽滿的感情。
2.外面充滿著許多看似尋常但超出我們想象的東西。
這些每日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的東西是些什么呢?當這一切在我們眼前出現時我們會停下來看看嗎?看完之后會想些什么呢?透過鏡頭重新再看一遍會怎樣呢?會再想一想嗎?
外面的一切,總在不斷地開始和結束,所有這些并不會因你我的注視而改變,我們的注視除了能夠觸動一下我們對俄內心外,剩下的也只能是再將它記住而已。
劉兵
王我的《熱鬧》,一如既往的堅持著他本人自《外面》以來的獨特風格,那種頗接近安東尼奧尼《中國》式的觀察和紀錄,而這很容易讓人擔心那些置身于這種現實之外的外來者會僅僅停留于表面而把這些當作異域風情,從而忽略這雙“電影眼”后面的思考和批判,但這種擔心后來在現場交流的時候被證明是多余的。正如西雅圖華盛頓大學的柏右銘教授在提問時所表達的,影片讓他思考的問題并不比任何一個中國觀眾更無的放矢。廣場屬于人民,城市屬于人民,不管那種民族主義情緒下的鼓噪是否盲目,也不管那些地鐵里面乞討的歌聲是多么的充滿反諷,但是影片讓我們看到的是一種基于生存和意志的最原始的本能,那就是人有最基本的生存權利和生命尊嚴,所以那些熱鬧帶給我們的除了“看客”的麻木之外,還有的就是永遠不會枯竭的生命激情以及對自由的向往。只是這樣的激情因為被管束的太久而顯得“萎”和“偽”,這樣的本能已經被閹割得發(fā)不出一聲“吶喊”而只會慌調走板的主旋律,或許這些才是透過現實的悲哀和荒謬我們更應該反思的問題。
王揚
對于當代中國來說這種嘗試只能是一種方法。更為重要的是一些具有穿透力的作品的誕生。一種跨越性的紀錄熱情應該顯現出來。勾連和跨越國家的沖動,個人與真實與土地之間的關系應該被持續(xù)的建立起來。一方面我們需要向《外面》這樣的作品的誕生致敬,另外正是借由這樣作品的出現,我們也聽到了遠處隆隆的雷聲,看來大雨將至。
蕭伯納影評
我原來認為嚴格的紀錄片是拒絕隱喻的,但我看到王我的《熱鬧NOISE》我認為中國的紀錄片還可以用一種方式去表達不能表達的真實現狀。
2.王我
王 我 1931年12月生,遼寧省沈陽市人。中共黨員。1953年畢業(yè)于吉林農業(yè)大學,現任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水稻生產辦公室主任、教授級高級工程師,歷任黑龍江省農業(yè)廳技術員,嫩江地區(qū)行署農田水利隊股長、嫩江地區(qū)專員公署水利局助理工程師、工程師、科長,齊齊哈爾市水利局高級工程師、副總工程師,齊齊哈爾市人民政府水稻生產辦公室副主任、主任,兼任黑龍江省水利學會理事,省寒地水稻技術研究會理事,齊齊哈爾市水利學會副理事長,市水稻技術學會理事長,齊齊哈爾大學農學院教授,齊市農民技術協會高級技術顧問等社會職務。主要代表性著作有:《鹽城地種稻》、《水稻灌溉技術》、《水稻技術問答》等,計共7冊。主要代表性論文有:“蘇達鹽堿地種稻機理”、“水稻在齊齊哈爾地區(qū)的位置及發(fā)展前景”、“發(fā)展水稻是調查農業(yè)合格結耕”等。計達50篇。主要代表性科研成果有:“水稻早育稀植新技術”、“水稻在蘇達鹽堿土的生長與大面積栽培模式”、“水稻早育稀植淺水灌溉制度”、“水滔超稀植技術”、“水稻拋秧新技術”等計達20余項。1991年獲“黑龍江省勞動模范”稱號,同時獲齊齊哈爾市有突出貢獻的優(yōu)秀專業(yè)技術人才稱號,其優(yōu)異的工作成就曾多次被人民日報、經濟日報、黑龍江日報、省農村報、齊齊哈爾日報、齊市鶴城晚報等分別刊登。同時也被黑龍江人民廣播電臺、齊齊哈爾人民廣播電臺給予多次廣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