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籍記載
其一
唐臨,京兆長安人,周內(nèi)史唐瑾孫也。其先自北海徙關(guān)中。伯父令則,開皇末為左庶子,坐諂事太子勇誅死。臨少與兄唐皎俱有令名。武德初,隱太子總兵東征,臨詣軍獻平王世充之策,太子引直典書坊,尋授右衛(wèi)率府鎧曹參軍。宮殿廢,出為萬泉丞?h有輕囚十?dāng)?shù)人,會春暮時雨,臨白令請出之,令不許。臨曰:“明公若有所疑,臨請自當(dāng)其罪!绷钜蛘埣,臨召囚悉令歸家耕種,與之約,令歸系所。囚等皆感恩貸,至?xí)r畢集詣獄,臨因是知名。
再遷侍御史,奉使嶺外,按交州刺史李道彥等申叩冤系三千余人。累轉(zhuǎn)黃門侍郎,加銀青光祿大夫。儉薄寡欲,不治第宅,服用簡素,寬于待物。嘗欲吊喪,令家童自歸家取白衫,家僮誤將余衣,懼未敢進。臨察知之,使召謂曰:“今日氣逆,不宜哀泣,向取白衫,且止之也!庇謬L令人煮藥,失制。潛知其故,謂曰:“陰暗不宜服藥,宜即棄之!本共粨P言其過,其寬恕如此。
高宗即位,檢校吏部侍郎。其年,遷大理卿。高宗嘗問臨在獄系囚之?dāng)?shù),臨對詔稱旨。帝喜曰:“朕昔在東宮,卿已事朕,朕承大位,卿又居近職,以疇昔相委,故授卿此任。然為國之要,在于刑法,法急則人殘,法寬則失罪,務(wù)令折中,稱朕意焉!备咦谟謬L親錄死囚,前卿所斷者號叫稱冤,臨所入者獨無言。帝怪問狀,囚曰:“罪實自犯,唐卿所斷,既非冤濫,所以絕意耳。”帝嘆息良久曰:“為獄者不當(dāng)如此耶!”
永徽元年,為御史大夫。明年,華州刺史蕭齡之以前任廣州都督贓事發(fā),制付群官集議。及議奏,帝怒,令于朝堂處置。臨奏曰:臣聞國家大典,在于賞刑,古先圣王,惟刑是釁!队輹吩唬骸白镆晌┹p,功疑惟重,與其殺弗辜,寧失弗經(jīng)!薄吨芏Y》:“刑平國用中典,刑亂國用重典。”天下太平,應(yīng)用堯、舜之典。比來有司多行重法,敘勛必須刻削,論罪務(wù)從重科,非是憎惡前人,止欲自為身計。今議蕭齡之事,有輕有重,重者流死,輕者請除名。以齡之受委大藩,贓罪狼籍,原情取事,死有余辜。然既遣詳議,終須近法。竊惟議事群官,未盡識議刑本意。律有八議,并依《周禮》舊文,矜其異于眾臣,所以特制議法。禮:王族刑于隱者,所以議親;刑不上大夫,所以議貴。知重其親貴,議欲緩刑,非為嫉其賢能,謀致深法。今既許議,而加重刑,是與堯、舜相反,不可為萬代法。高宗從其奏,齡之竟得流于嶺外。
尋遷刑部尚書,加金紫光祿大夫,復(fù)歷兵部、度支、吏部三尚書。顯慶四年,坐事,貶為潮州刺史。卒官,年六十。所撰《冥報記》二卷,大行于世。
其二
唐臨為萬泉丞?h有囚十?dāng)?shù)人,皆因未入賦而系。會暮春時雨,乃耕作佳期。唐臨白縣令:“囚人亦有妻兒,無稼穡何以活人,請出之!绷顟制湟,不許。唐臨曰:“明公若有所疑,吾自當(dāng)其罪!绷钜蛘埣贇w鄉(xiāng)。臨悉召囚令歸家耕作,并與之約:農(nóng)事畢,皆歸系所。囚等感恩,至?xí)r畢集縣。臨由是知名。(據(jù)《舊唐書》改寫)
譯文
其一
唐臨是京兆長安人,周內(nèi)史唐謹(jǐn)?shù)膶O子。他的先人從北海遷徙到關(guān)中。他的伯父唐令則,在開皇末年擔(dān)任左庶子,因諂媚,曲意迎合太子楊勇獲罪而被殺。唐臨年青時與兄唐皎都有很好的名聲,出任萬泉縣丞。萬泉縣有輕罪囚犯十幾人,恰逢春末下了及時雨,唐臨稟告縣令請求放出他們,縣令不允許。唐臨說:“您如果有所疑慮,我自己承受這個罪責(zé)!笨h令因而請求他暫代縣令,唐臨主持政事,召集囚犯全讓他們回家耕種,和他們約定,讓他們按時回到關(guān)押的地方。囚犯們都感激寬恕恩惠,到約定時間全都聚集到監(jiān)獄,唐監(jiān)因此知名。
兩次提升侍御史,奉使命到嶺外。追究交州刺史李道彥等處置的申訴冤案關(guān)押的三千多人。多次調(diào)任黃門郎。再封給他銀青光祿大夫。他生活節(jié)儉少私欲,不建第宅,衣服用品很簡樸,在待人上很寬容。一次,他曾想要哀悼喪事,讓家仆自己回家取白衫,家仆誤拿了別的衣服,害怕不敢拿出來,唐臨觀察了解了此事,讓人叫來他說道:“今日感覺呼吸不順,不適合哀悼哭泣,先前讓你取白衫,暫且不取了!庇忠淮,他曾讓人煮藥加工上出了錯,他暗中了解了那個原故,對那人說:“天氣陰不晴,我不適合吃藥,那就扔了它吧!苯K究沒有宣揚那個人的過失,他能如此寬恕。
唐高宗即位,唐臨任檢校吏部侍郎。那年,升為大理卿。高宗曾向唐臨詢問在監(jiān)獄關(guān)押的犯人數(shù),唐臨回答皇帝問話符合皇帝意思;实鄹吲d地說:“我曾經(jīng)做太子時,你就侍奉我,我現(xiàn)在做皇帝,你又擔(dān)任侍奉的職位,憑昔日的忠誠,所以我又授予你如此重任。治國重要的事在于刑法,執(zhí)法很緊過嚴(yán)就傷害人,執(zhí)法過寬就使懲罰犯罪失誤 ,務(wù)必讓執(zhí)法公正不偏,符合我的心意啊!备咦谟衷H自審查死刑囚犯罪狀,以前大理卿所判處的犯人叫冤說屈,唐臨判處的犯人唯獨不說話;实燮婀謫栠@個情況,囚犯說:“罪行確實是自己犯的,唐大理卿判處的刑罰,已經(jīng)不感冤屈,不是濫用刑罰,這是我沒有想法的原因!被实鄹袊@很久說:“審理案件的官員不應(yīng)當(dāng)如此嗎?”
永徽元年,唐臨任御史大夫。第二年,不久升任刑部尚書,再封給他金紫光祿大夫,又擔(dān)任過兵部、度支、吏部尚書。顯慶四年,因犯罪貶為潮州刺史,死在他的任職上,終年六十歲。
其二
唐臨是萬泉縣令的下屬官員?h監(jiān)獄里關(guān)押著十幾個囚犯,都是因為沒繳租稅而被關(guān)押的。當(dāng)時恰好趕上了晚春時節(jié),雨水及時,正是耕種的好時候。唐臨稟報縣令:“囚犯也有妻子和兒女,不勞作怎么讓他們生活,請把他們放出來。”縣令害怕他們被放出后逃跑,不允許。唐臨說:“大人如果有所懷疑,我一個人承擔(dān)全部罪名!笨h令就請假回鄉(xiāng)。唐臨于是將囚犯全都召集起來讓他們回家耕種,并且和他們約定:春種結(jié)束,都要回到監(jiān)獄里去。囚犯們感激唐臨的恩情,到春種結(jié)束時全部集中在縣的監(jiān)獄里了。唐臨由于這件事出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