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
1916年父親即位,成為皇儲,為奧地利最后一位皇儲;1918年奧匈帝國瓦解,隨父流亡海外。1922年父親在葡屬馬德拉群島逝世,他以未滿10歲稚齡成為哈布斯堡家族族長與奧地利皇位繼承人。1961年他宣布放棄一切尋求復辟行動,并在1966年回到奧地利。他曾于1979—1999年間任歐洲議會的議員,代表德國巴伐利亞的基督社會聯(lián)盟。他亦是國際泛歐聯(lián)盟的總裁及馬耳他騎士團的成員,F(xiàn)時在德國的巴伐利亞居住,并享有德國、奧地利、克羅地亞及匈牙利的公民身份。
他的一生始于奧匈帝國的崩潰。他誕生在歐洲最著名的皇室家族,在年幼的他面前,整個老歐洲秩序分崩離析。戰(zhàn)爭的結(jié)束也是奧匈帝國的末日,然而戰(zhàn)后的脆弱體系不久就被打破,希特勒的鐵蹄席卷歐洲。然后是漫長的冷戰(zhàn)。在20世紀末,蘇聯(lián)解體,中歐的民主政府涌現(xiàn),并逐漸融入歐洲聯(lián)盟。多瑙河重新連接著歐洲的東西,就像他兒時那樣。
奧托·馮·哈布斯堡在所有這一切中扮演著特殊角色,他是一個本能的政治動物,一個天生的游說者,他永遠和重大事件聯(lián)系在一起,有時候他占據(jù)著舞臺的中央位置,比如他曾試圖從希特勒的鐵蹄下拯救家鄉(xiāng)奧地利,盡管這給他帶來了長期的流亡命運。
他曾是奧匈帝國最后一任皇儲,戰(zhàn)后他擔任歐洲聯(lián)盟議員長達20年之久。7月4日,他在德國家中去世,走完了傳奇的一生,享年98歲。
1912年11月20日,在奧匈帝國的下奧地利州賴歇瑙(Reichenau),帝國皇室多了一位新成員,奧托·馮·哈布斯堡。1914年6月,當弗朗茨·斐迪南大公在薩拉熱窩被槍殺導致一戰(zhàn)爆發(fā)時,奧托還在蹣跚學步。這一事件使他的父親成為皇位的第一繼承人,然而也引發(fā)了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他們家族的帝國因為這次戰(zhàn)爭分崩離析。
他在世界舞臺的處女秀,是1916年11月30日,他的身影出現(xiàn)在一段維也納街景的短片中。這是弗朗茲·約瑟夫皇帝的葬禮。4歲又10天的奧托,穿著白色長袍,徑直走向靈車,他是哈布斯堡帝國新的皇儲。他的身側(cè)站著他的父親卡爾,哈布斯堡皇朝多災多難的最后一任皇帝。
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結(jié)束也是奧匈帝國的終結(jié)。卡爾一世在1918年放棄了皇位,但拒絕正式退位,從此,哈布斯堡家族開始了漫長的流亡生涯。
在奧托的幼年記憶中,他流亡生涯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應該就是1922年4月1日,他父親的過早去世。不到10歲的奧托成了這個小小的窮途末路的流亡宮廷的“陛下”。年輕的流亡者在瑞士長大,從西班牙的高中畢業(yè),在比利時魯汶大學獲得政治學和社會學博士學位。
奧托沒有像其他一些流亡的君主,終其一生默默等待皇位的恢復。與此相反,他積極投身于上世紀動蕩的政局中,反對納粹吞并奧地利。納粹很快在德國掌權(quán),然后,關于他的故鄉(xiāng)奧地利的命運,哈布斯堡家族與希特勒展開了爭斗。不可避免的,奧托成為其中的關鍵人物。
德國入侵比利時之后(奧托在蓋世太保的黑名單的最高位置),在羅斯福總統(tǒng)幫助下,他來到安全的天堂,美利堅合眾國。與羅斯福的私人友誼,幫助他與中歐的反希特勒人士保持秘密接觸,他曾經(jīng)嘗試將匈牙利從希特勒控制中脫離出來。
當他回到戰(zhàn)后的歐洲,多瑙河盆地已經(jīng)處于俄國人的控制下。一直到蘇聯(lián)解體前,他再也不能去匈牙利。而奧地利,從第三帝國控制下解脫出來,在四個協(xié)約國的監(jiān)護下開始重生。只是,這里再也容不下一個舊的君主。
這是他人生的最低點,他沒有合法的護照,沒有工作,沒有資助,沒有可以回去的家園,沒有有力的支持者。此后的五年,他的人生徹底改變了。他成為一個疲于奔命的作家、專欄作者和演講人。直到1950年,他償付了戰(zhàn)爭期間所欠的債務,終于開始思考成家立業(yè)的事情。
在慕尼黑服務中心,奧匈帝國的落難皇子遇到了來自德國的落難公主。雷吉娜公主也是一個戰(zhàn)爭難民。二人年齡相仿、相貌相配、出身相合、境況相同。這段婚姻給他們帶來了5個女兒和2個兒子。
1918年,奧地利曾經(jīng)通過一項法律,規(guī)定卡爾一世的后人不能回到奧地利,除非他們宣布放棄皇位,承認自己的普通公民身份。1961年5月31日,奧托宣布放棄奧地利皇位,自稱“共和國的忠實公民”,這一舉措是他踟躕許久的決定,他自稱是“純粹因為實際著想”。舊皇儲的宣言在奧地利國內(nèi)引發(fā)軒然大波,直至1966年10月31日,他終于獲許回到久別的祖國,奧地利。
他對于歐洲最大的影響,或許是作為泛歐洲聯(lián)盟主席(Pan-European League)。1989年8月19日,他在奧地利和匈牙利的邊境組織了一場“泛歐洲野餐”。在象征著邊境開放的活動中,有近700名東歐公民成功進入西歐。這一犀利的刺穿鐵幕的舉動,成為推動柏林墻倒塌的關鍵事件之一。僅僅在一個月內(nèi),匈牙利正式開放了其西部邊境。
2007年,95歲生日前,他在采訪中說,“這是件不太光彩的事情,我希望我從來沒有這么干。他們要求我棄絕政治,此前我從未想過妥協(xié)。然而,一旦你嘗過了政治的鴉片,你再也無法戒掉它了。”
戰(zhàn)后的歐洲,他的家族曾經(jīng)擁有的帝國正處于東、西方分界線上。即便再也無法整合他自己的帝國,20世紀后半程,他相信自己的偉大使命,就是將歐洲大陸統(tǒng)一成一個整體。1954年起,他成為保守的巴伐利亞基督教社會聯(lián)盟(Christian Social Union of Bavaria)的成員,以這一身份,他成為歐洲議會的代表。
在他的妻子雷吉娜去年去世后,奧托從公眾視野中消失。奧托的發(fā)言人伊娃·登美爾說,他“在睡夢中平靜地死去,沒有痛苦”。
2011年7月4日凌晨,現(xiàn)時哈布斯堡家族首領、奧匈帝國末代皇帝長子、前歐洲議會成員奧托·馮·哈布斯堡在位于德國上巴伐利亞行政區(qū)泊津的官邸逝世,享年98歲。
由于他的特殊身份,各國對他的稱呼亦有所不同。例如:在奧地利他被稱為奧托·哈布斯堡-洛林、奧地利大公奧托或奧地利皇儲,而在匈牙利,他只被簡單被叫作哈布斯堡·奧托(匈牙利人習慣把姓氏放在前,與東亞一樣)。
家庭
1951年5月10日奧托和薩克森-邁寧根公國的瑞吉納公主結(jié)婚,共育有2男5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