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個人簡介
曾師從著名學(xué)者書法家蔣維菘弟子姜保夫先生研習(xí)文史,師從陸抑非潘天壽弟子國畫家楊象憲研習(xí)書畫,問學(xué)于魯南書法世家的文字學(xué)家,書法家包備五先生。包備五先生將其有關(guān)古代書論,關(guān)于山東古代碑刻的專著相贈。私淑國畫大師李苦禪弟子劉月樓。
有雅好,善屬文,精書畫,亦好戲劇。學(xué)識淵博,于歷史掌故,人文風(fēng)情,頗有心得。人物山水花鳥無不精擅。作品取法齊白石,劉月樓,筆墨精到,自成一格。行文古雅,雋永自然,擅長五言古風(fēng),七言律詩,小品文得明清遺風(fēng)。著有手抄本《浮粟吟草》。詩詞作品入選《北師大校友張廣禎先生詩詞集》。北師大校友張廣禎先生以七絕《贈馮向華君 》“向華詩詞富才情,僻野幾人能識荊?天生麗質(zhì)難自棄,定共書畫放光明!毕噘浺允拘蕾p。
現(xiàn)代語文(2001年)曾做一期封底專門介紹其藝術(shù),書畫作品刊登于齊魯晚報等各類書畫刊物。作品刊登梁山民盟刊物《水泊梁山》之梁山藝苑2007秋菊卷。2009年4月1日接受《相約看天下》欄目采訪,欄目推出“揮毫潑墨寄情水滸——馮向華”介紹其水滸書畫藝術(shù)。
2011年1月15日,山東省商聯(lián)書畫院成立大會暨首屆迎春美術(shù)書法作品展開幕式在濟(jì)南舉行。省政協(xié)副主席、省統(tǒng)戰(zhàn)部部長張傳林,省政協(xié)副主席、省工商聯(lián)主席王乃靜出席成立大會并參觀了書畫展。馮向華先生應(yīng)邀參加書畫院成立大會,并現(xiàn)場創(chuàng)作了書畫作品。
師承關(guān)系
授業(yè)恩師
姜保夫(著名學(xué)者書法家蔣維菘弟子),國畫家楊象憲(陸抑非潘天壽弟子),文字學(xué)家書法家包備五,國畫家王新培,
齋號緣由
榴花居
所居窗前有一株老石榴樹。聽祖母言,迄今已五六十年了;⒕猃埍P、葉茂實甘。虬干又能入畫,真尤物也。乙亥冬,因建新房,不得已磔廢之,掘其根不忍棄,埋之于墻角蔽處。不意轉(zhuǎn)春新發(fā)柔條,綠意新新。思古人有“五月榴花照眼明”句,取其意,以“榴花居”名室。
益損居
《道德經(jīng)》的第四十八篇有句曰:“為學(xué)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于無為,無為而無不為!睘閷W(xué)者以求知,故欲其日益;為道者在返本,故欲其日損。損之者,無欲不去,亦無理不忘。損之又損,以至于一無所為。而后與道合體焉。為道而至于無為,則可以物付物,泛應(yīng)無方,而無不為矣。[清]徐大椿撰《道徳經(jīng)注》卷下也說:“博聞廣見之謂學(xué),學(xué)在于外,故為學(xué)必日有所取益。虛空玄妙之謂道,道在于內(nèi),故為道必日有所裁損。舊本題河上公撰《老子注》卷下曰:學(xué)謂政教禮樂之學(xué)也。日益者,情欲文飾日以益多。道謂自然之道也。日損者,情欲文飾日以消損。
老子之意,是為道的途徑和為學(xué)是不同的:為學(xué)是要日有增益的,而為道是要日有減損的。今以 “益損居”名室,欲與通天地之道,成一家之學(xué)。華不敏,意在激人勵己耳!
浮粟用印
浮粟書畫,浮粟山人,向華,癸丑牛郎,癸丑生人, 在水一方,諸法無高下,平生無所有戲墨贈君讀,長樂,草木有至情,平生好顏色,與花相宜,降龍十八掌,家居江南塞北之間。
浮粟自述
浮粟自幼喜涂抹,常東墻西壁亂畫不止,多被長輩們訓(xùn)斥,然劣性不改依舊。后遇良師,悉心指授,全力點撥。卻不悟其道。架上積書數(shù)千卷,亦可恨難入堂奧。又吾意初學(xué)人物,繼改山水,今又想從瓜果蔬菜入,轉(zhuǎn)來轉(zhuǎn)去,終不定性,迄今一無所成,而歲月不待人,期今后應(yīng)專一心性,日積月累或有所成。
浮粟述懷
往事不堪回首,回首已是百年。百年而后,此復(fù)何極?悠悠歲月,泠泠清音,何辭衰顏碎心,能砥柱于中流?唯養(yǎng)心靜氣:讀書以娛、寫字以樂、作畫以趣、填詞以志,撫琴以韻、交友以心而已。
浮粟傳略
馮向華,字浮粟,又字拙石,魯生。山東梁山人,室名齊云樓,榴花居,益損居。中國水滸學(xué)會會員,梁山水滸書畫研究院副院長,自幼喜畫,冰雪聰穎,名于鄉(xiāng)里?偨侵,即誦讀古文辭章,攻習(xí)碑帖。不諳世事,喜涂抹、好曲文,鄙詞俚俗、殘墨斷簡,時有所見。欣喜不能自抑,舞之蹈之。父母每以劣兒視之,斥之不已。稍長,警而悟,奮發(fā)自立。晨起讀書,夜間揮毫。絕交游、息清談、居陋室、食糙糧,毫無誹怨,一鼓作氣,漸有所得。
及長,初入濟(jì)寧師專,后入曲阜師范大學(xué),期間折桂山東書考。轉(zhuǎn)益多師,師從著名學(xué)者書法家蔣維菘弟子姜保夫先生研習(xí)文史,關(guān)于山東古代碑刻的兩本專著相贈,自有厚望在焉。在曲阜求藝期間,因博學(xué)好思,為同儕所重,一時聞名遐邇。
因所居窗前有一株老石榴樹。時壽已過半百有余;⒕猃埍P、葉茂實甘,后因建新房,不得已磔廢之,掘其根不忍棄,埋之于墻角蔽處。不意轉(zhuǎn)春新發(fā)柔條,綠意新條,先生思古人有“五月榴花照眼明”句,取其意,故以“榴花居”名室。
先生榴花居藏書甚豐,詩詞歌賦,文章典籍,不勝枚舉。大有“未能隨俗唯求己,除卻讀書都讓人”清代戲曲家唐英之遺風(fēng)!熬勇,一簞食,一瓢飲”,自有顏回之志在焉。蕓窗讀書,燈下披閱,深研甲文字形,破繹其構(gòu)成奧秘,勾玄發(fā)微,解讀鴻儒,刊正先賢。正所謂以逆境為園林,與群魔為法侶者,百折不撓,堅毅之尤,可見一斑。先生腕力過人,出入魏碑唐貼,最精于隸書,妙入漢人堂奧,楷隸榜書尤所擅長;皆于雄渾中寓恣肆,凝重中含清俊,真氣充盈,天資爽發(fā),得自然旨趣。“疏狂于外,秀實于內(nèi),有詩才而無世才,品題書畫是所長,專營交結(jié)是其短,貌拙而意真。行懶而氣暢”。此則先生自謔之詞也。
先生好學(xué)不輟,大學(xué)畢業(yè)后,一時閑置在家,不以為困,反以書畫自娛,時聞有梁山隱者劉月樓,乃苦禪大師弟子,偏居梁山一隅,名不出鄉(xiāng)里、畫不傳世間。所作以寫意花鳥為主,格調(diào)在齊白石、李苦禪之間。兼攻書法,以隸為基,雜以草、魏諸體,自有面目,頗見功力。,鄉(xiāng)之先賢,慕名已久,某日正思登門造訪,尚未成行,而天妒英才,造物弄人,天不假時,緣吝一面。先生曾作詩以祭,其一聯(lián)云:閑中詩卷愁中酒,花下樓臺月下歌。真可謂千金易得,良師難求。令人徒生浩嘆!
先生頗具高士之風(fēng)。疏狂于外,秀實于內(nèi),初登講壇,授一年級數(shù)學(xué)。面對稚子,有同窗戲之曰:能令此輩聽懂《道德經(jīng)》,功莫大焉。執(zhí)鞭解惑,滑稽詼諧,一座皆笑。一童曰:師似凌大岫者。先生聞之愕然,凌者,古之傳奇中之才子也。然以此比擬先生,洵非過譽。且看其習(xí)字作畫之余,常喜吟詩誦詞。偶有打油之句,亦出于無心。以為為文之道,貴乎天成,強(qiáng)堆硬湊,便非上品。其寫詩非為詩也,思與前而感于后,則句綿綿而來,是故舊題未必合仄,新語難免欠妥 ,而一片赤誠,自道心聲而已。
先生讀書常有心得,如“讀書可以醫(yī)愚,此常論也。過猶不及。讀書多亦可以增愚。書教人善,世事使人迷。奈何,奈何”。 思之古今讀書者眾,有善讀者,有不善讀者,其宏旨與書本身無關(guān)。鄉(xiāng)野村婦未成識得一字,然淳樸友善,莫不契合“禮之用,和為貴”,亦有貌似飽腹經(jīng)綸者,高談闊論 而行為可鄙,觀者心寒。善讀書者,必能學(xué)以致用;不善讀書者,必為書之束縛。先生所指應(yīng)是后者,讀書叫人善,世事使人迷,此論妙哉,天下讀書者必同感于斯!
先生從教 十 年來,因其博學(xué),蜚聲遐邇,慕名求藝者,不絕如縷。其所教有方,門下學(xué)子遍及各地,如國美,北師大學(xué)林重地,皆有其膏澤所在。世人訝其博雅周贍,而自視為余事。先生自謙“初學(xué)人物,繼改山水,后又出入瓜果蔬菜,終不定性,迄今一無所成”,此則虛懷若谷者是也。此亦為藝道無為之精髓,“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fēng)乎舞雩,詠而歸!狈蜃铀^者,抑或浮粟先生之志哉!
贊曰 :
滄海浮粟, 謙和之端。 結(jié)伴榴花,黛色參天。
端居齊云, 煙霞仰瞻。 懷抱益損,博學(xué)兼擅。
循循善誘, 澤被杏壇。 談玄論道,今之古賢。
懷糈計程, 何妨龍潛。 先生之風(fēng),應(yīng)見經(jīng)傳。
浮粟論藝
畫之感言
作畫要膽大心細(xì)、眼疾手穩(wěn),這樣筆下方顯大家氣度。若只知拼湊,在紙上輕抹細(xì)涂,則畫雖成,終屬小家子氣。然而只解重勾狂揮,收不起、斂不攏,雖有可觀處,亦顯粗雜,終屬“野狐禪”之流。心中想得周到,眼里看的全面,手中放得筆開,則畫定然可觀。
論畫
作畫之難無如寫神,然微形之實神亦無從提起。時下藝人多有標(biāo)榜筆下超脫形骸,至有得意忘形之論。斯不足于言畫也。作畫之法正如水銀瀉地,縱橫流漫,自然成形,略無正方園者,乃合藝道。作畫需層層積染。為使墨華高古,氣息雅淳。得此意態(tài),筆下自然可觀。
感評
觀書畫之精微,在于是否得筆。書中之筆在八法、象形。即自然物象。畫中之筆源于書意,即起承轉(zhuǎn)合、提按頓挫之筆,以此為基底,則千變?nèi)f化而不離其宗,何愁藝道不進(jìn)耶?
藝術(shù)雜感
禪宗畫,蓋以冷逸空靈為其特色。然視畫者心機(jī)所化,不能一概而定。虛谷冷逸中透清新、空靈中現(xiàn)沉穩(wěn);八大、弘仁自有一種奇崛、孤傲之氣;至石濤則又當(dāng)別論。
無題
山水之音,大象無形,幽林修竹,在乎剪裁。托歸玄門知眾妙,清風(fēng)相邀白云來。歲丙戌以來,耳之所聞目之所見,皆山水形象。而形與意之沖突、融合,非關(guān)物象,而在乎一心。然各人領(lǐng)悟不同,修養(yǎng)有別,功力各殊。是以筆下千差萬別。余不敏,以自度筆墨驗證古人,冀有一得。慚愧,慚愧。
無題
近 來畫雞頗夥,檢翻故紙亦有可觀者,不忍廢棄,欲與知者共論筆墨、暢談文字。奈何天不假緣,時光悄逝,雖有此心,悵悵不已。
作畫趣題
浮粟一日畫雞,以迅枯之筆奮掃雞尾,意態(tài)翩翩,而賦形則有所不殆。揮刀裁去,僅留尾羽,復(fù)于其上添幾筆蘭蕙,頓時變作蘭花圖一幀,與刻意畫時了不相類,竟有新趣。永遠(yuǎn)兄過我,見之云:古人有移花接木手段,爾乃移雞臀作蘭花。相視大笑。
評諸家畫
雞畫鷹神需猛,畫雄雞神亦需猛。不同處鷹靜時也英氣凌人,而雞靜則神安。為欲斗才虎視眈眈。畫母雞則應(yīng)憨態(tài)可掬。畫母雞宜水墨淋漓,方見風(fēng)姿,形態(tài)以肥為佳。環(huán)眼兀枝獨形,來自八大。
潘天壽過于雄奇,以雞形而現(xiàn)鷹神;李苦禪為之草率,失之形與墨不符;王雪濤清麗新巧,稍嫌筆墨繁細(xì);虛谷筆墨新奇,惜乎賦形不美;任伯年儒雅奇逸;齊白石憨厚淳樸,用筆沉實,似拙實巧;徐悲鴻只有一幅【風(fēng)雨雞鳴】能稱絕妙,神形交織,意境不凡。其余造型真而不妙,遺神取形,逸氣不足,雖為大眾所稱道,但非國畫真諦;來楚生豐腴醇實,稚態(tài)可掬;長朋簡率,可為情趣小品,不可為大幅;陳大羽雄澀拙辣,痛快淋漓,形象惜乏變化;楊善深色墨交融,酣暢揮灑;崔子范拙有余,巧不足一味狂涂,容易流俗。然墨韻筆情是有可觀;汪慎生長抹短涂,極富韻致,然有時重型,未免氣短;張書旗率筆草草,形神了然于胸,逸氣橫陳,似非食人間煙火者;陳秋草筆墨率意,潑辣厚實,落墨處不湮不散,空白處不虛不離,甚為可取,惜乎無意外知趣,有捉襟見肘之感。
書畫感言
一
董玄宰臨書三載,竟不把前人置于眼角,而妄評高下,雖盛氣可嘉,而行亦可許乎。
二
古人高風(fēng)不能見,而于筆墨中見之。豐腴華滋,是其神駿偉岸之流。
三
世傳米南宮有“巧取豪奪”之劣習(xí),或有重南宮書而鄙其品者,亦有為其辯護(hù)者,言是名人逸事,不如此,何以稱米顛?實者,米亦凡人,勤學(xué)好問之余,若無胸目開闊,何以成大手筆?不取諸家之長,何以胸目開闊?
論藝
八大作品清寒寂寥,傲世獨立,勝人處正不在多。雖不能見其容貌,亦可想見高風(fēng)。
四君子為梅蘭竹菊。而論以幽姿暗芳,猶蘭為最。且寫蘭最忌浮躁,古人即有“喜氣寫蘭,怒氣畫竹”之說。畫者不可不知此理。
近 日畫雞頗夥,檢翻故紙,亦有可入目者,不忍廢棄,欲與知者共論筆墨,暢談文字,惜天不假緣,時光悄逝,雖有此心,知可得乎?
評諸家
黃秋園以自己的思想經(jīng)歷,用石濤筆法,寫王蒙山石,參石蹊構(gòu)圖,現(xiàn)自我風(fēng)貌,呈現(xiàn)出一個嶄新的藝術(shù)體格--------黃秋園山水藝術(shù)。我山水喜沈周,石濤;花鳥愛白石,潘天壽。以為四公為大寫意之極致。每觀卷圖常不忍釋手,思從此入,或有所成。
論文
為文之道,羨不得繁華境地,耐寂寞、息名利、存熾心,筆下必有一種風(fēng)情流露。曾見一聯(lián)云:u2018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寫一句空u2019。語雖淺俚,卻為至理。又云“有奇書讀勝看花”,乃以花相擬。擬花或是擬月,移日展讀,豈非又一滋味。
浮粟題跋
題《潘天壽書畫集》
潘先生畫作靜默渾厚、博大精深,再三細(xì)讀而不厭。此冊昔曾借閱于業(yè)師王新培先生,心儀不已,置案頭、床前不能離,致意先生,而先生終不肯割愛。后于街頭書攤得一冊 ,殘卷在手,常翻而心常憾悵然。今忽見全書,覺溫、熟、訝、驚、欣、熱之意一齊涌到,教我如何不喜。是以歸于榴花居。
題【閑書四種】
閑暇時讀林語堂的小品,見有引用【浮生六記】與【秋燈瑣憶】中的文字,令人欽佩,亟想一觀。然而遍索梁山的售書之地,甚感失望。后有事赴濟(jì)南,于東圖書店忽見書架中插有一冊《浮生六記》的單行本,不禁欣喜,剛想買下,不意又見此本,乍悉內(nèi)容,大喜而后狂喜,直欲手舞足蹈。真可謂是“癡心有意不落空”了。閑書不閑,尤以后三種,著者一腔心血,滿腹精誠,所述人事皆可遇而不可求,至情至性,神往不已。
題【天心月圓 弘一大師】
吾所喜者,李文濤也,非弘一也。然則篤佛亦其實現(xiàn)理想之途徑,不可以常論。曾記一聯(lián)云:松室夜燈禪影瘦,石潭秋水道心空。想法師為人,直寫其心也。不然“濁世翩翩佳公子”,放浪形骸、膩情聲色,一夜之間,轉(zhuǎn)胎易筋,嬌妻、家財盡拋而不惜,誰可理喻?華酷愛文藝,所以養(yǎng)心志也。興之到處,詩詞、書畫、篆刻、曲文皆有可以入耳目處,而天不假以用,圖懷意想,無所事事。吁!和血淚以溢筆墨,四海誰為知者?
跋【何紹基墨跡選匯】
少時,見子貞書,粗頭亂服,草拙乃至于鄙俗。稍長,知當(dāng)今名手舒同曾師其跡,便覺有深意。后又見前輩鄉(xiāng)賢學(xué)其意者。及目力略能辨水準(zhǔn)之優(yōu)劣,則愈欽道州功力豐厚。數(shù)年前曾見有一冊專輯,卻失之交臂,常耿耿于懷,以為憾事。今無意得是冊,欣喜溢于言表,不盡處借筆墨以當(dāng)之。
戲題【武氏祠漢畫像石】
乙亥仲春某日,夜游任城古槐市場,流連于舊書舊報間。一見此書,即問價幾何。攤主曰:4元5角。問:稍減。答云:4元。"再減5角如何?”其猶豫片刻,點頭同意。喜而付阿堵,口袋掏空亦不足,忙道:“再少2毛!彪m不顧反對,攜書便還。思之一樂也。歸而記之。
題【鹿山寺碑】
華幼好翰墨丹青,鄉(xiāng)人謂有先祖遺風(fēng),常引以自傲,亦勤于筆硯。故性雖頑劣,尚有所得。盡力于碑帖版本之搜求,案頭漸豐。此冊曾臨幾過,今日把玩,覺昔日面貌已淡矣。
題【孔彪碑】
壬申初夏,余赴京華。于中國書店見此帖,愛其字結(jié)構(gòu)緊湊,筆力挺健,絕不下禮器、史晨諸碑。乃欣然購置,藏于閱古齋。
跋【浮生六記】
一部小書,無紅樓之精密、水滸之豪爽、三國之故事、西游之神奧、金瓶之閨密,而令人讀之不倦,貯以奇瑰者,誠沈三白一腔赤血,情真意酯,溶于筆墨所自也。
再題【浮生六記】
浮生六記初見于任城求學(xué)之時,不甚矚目。后于林語堂氏一則小品文中見引數(shù)段文字,不禁神馳意往。于是涉繁華、步僻壤,多方搜求。得三四卷。此冊屬意不在文,而在附錄。名人名序,不亦悅乎?
題【草蟲畫譜】
少時讀唐詩,見有u2018雨中山果落,燈下草蟲鳴u2019句,尤以草蟲句為之傾倒,吟誦之余,不禁涉墨成幅,雖稚拙可笑,亦見鐘愛之情。是時已有為其寫照之心。存此念久矣,今得是冊欲作參照,因題數(shù)句,為之紀(jì)念。
題《山水畫技法析覽》扉頁
凡好讀書者莫不寶乎書。其中為書活、因書死、得書樂、失書痛者難計其數(shù)。昔伏生授經(jīng)于漢帝,蓋藏書之源也;今魯生浮粟購書之烈,亦其流也。思世間一切學(xué)問,無一不從書中來。書籍既有如此大妙處,則凡可以讀書之道,何不為耶!然讀書輩大都清寒,而現(xiàn)今之書價如良金美玉,何其高哉!是讀書輩無力問津之由,惟望書興嘆而已。此冊以為至多不過四十元,可一看定價不禁令我瞠目結(jié)舌,細(xì)思之,此書與我益處可謂大矣。古人有云“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我不尋黃金美女,只求得道理(實在的本領(lǐng))二字足矣!但籌集六十元人民幣,對我來說不啻登天之難,然求書之欲竟使我晝不安、夜不眠,何以堪?無可奈何之下,而覓生財之道,置斯文于不顧,污衣冠而不惜,收拾廢銅爛鐵、舊書敗紙,得款幾近五十元,真出乎意料者也,余之乃敢借助于父母,于是此書歸之于我也。悲乎、樂乎?難以言其中滋味,因湊成此文,以敘得書緣由,我輩寒酸拙陋,觀者莫笑。
題《蕭謙中畫集》
文人筆下超然幽逸,自造心境,賞時若逢窗明幾凈啜名茗、燃異香、聆古音,則此境可以作神仙論,只是美書佳畫為之不易,而識之者亦難相逢。
題齊白石【菊酒】
冷逸之中忽透艷香,亦造物之奇也。
題《榮寶齋畫譜:李苦禪》
人貴能自立,畫亦如此,是故石濤云:“我之為我,自有我在!笨喽U師此冊,筆墨洋洋灑灑,縱橫酣暢,讀之令人一快,真不負(fù)南潘北李椽手大名。
題《民國篆刻藝術(shù)》
治印雖小道,然其間奪胎三代、蘊藉大千,容涵可謂大矣,安能等閑視之!元明而后,斯藝一經(jīng)文人染指,五百年來樹生奇花、枝長異葩,崢嶸芬芳,有識者誰不見之愛之,此冊于曲阜師大求學(xué)時所得,觀而賞之,珍而藏之,云何不可。
浮粟吟草
七律.感悟
天南歸雁嘹悲吟,孤影愁思起素淳。有恃只恐人憔悴,無能但愿花逢春。
李賀如今騎驢意,達(dá)摩當(dāng)時度江心。回顧琴桓得攏際,橫陳一指撥太真。
感酬廣禎夫子見贈絕句
張廣禎先生與余忘年交,吾好文學(xué),常慰勉有嘉。當(dāng)時寫詩唱和,今讀斯詩,先生
下世陸年矣。思之愴然。
一從雅音證元盟,始知池中有至形。青萍白璧原無價,天馬云龍自從容。
為學(xué)所應(yīng)關(guān)大計,授書猶助慰事功。江湖日暮蒼山遠(yuǎn),殷殷笑語畫平生。
無題
癡情一夢斷紅樓,零花殘枝枉自愁。從今歲歲江南雨,不為斯人作淚流。
古風(fēng)誦月樓夫子
水滸故里文華彰,月樓夫子出此鄉(xiāng)?部离H遇歷滄桑,畫就瑰麗手于腸。 一支禿管百花綻,數(shù)杯劣酒生千幻。時逝光轉(zhuǎn)風(fēng)云變,吾師靈韻神未散。 肆意縱橫珠玉濺,翻成塊壘澆胸現(xiàn)。先生老矣人皆憐,復(fù)使人間生浩嘆: 承傳繼缽心所愿,食槽胼隸誰能見。
相見歡
應(yīng)是蟾宮無意、上簾櫳。記著當(dāng)日幽幽賦深情。暗臺城、棲鴉驚。道是玉露金風(fēng)麗人行。
打油詩
一未滿三千廢畫,總愛附充風(fēng)雅。但恨目光淺短,筆墨工夫稍差。廿日涂鴉百副,聽人點評失法。
病誤一一指出,頓覺滿腹驚訝。細(xì)想原該這樣,因此自謂沒啥。
水龍吟。遣懷
意氣到心頭,哪堪情辭朝暮處。長笛短蕭,飛聲暗恨,幽夢難顧。英雄氣短,兒女情長,永世相護(hù),再不憶瀟湘,凝癡滿懷,此中意,在天涯?赡颓閼岩黄┤A,誰人能會?
描花題句,借物宣銷,孤愁離聵。與卿同志,登樓賦詩,雙影徘徊。待重頭,約得春山不老,永駐昕懷。
所感
習(xí)字作畫之余,常喜吟詩誦詞。偶有打油之句,亦出于無心。以為為文之道,貴乎天成,強(qiáng)堆硬湊,便非上品華寫詩非為詩也,思與前而感于后,則句綿綿而來,是故舊題未必合仄,新語難免欠妥 ,然而一片赤誠,自道心聲而已。
讀詞有感
李太白【菩薩蠻】一詞,意境孤寒蒼涼,正是:眼前一片傷心色,應(yīng)是窮途末路逢。只有失意,而不悲壯?芍^凄清太過。太白【憶秦娥】哀而不婉、凄而不傷,詞境開闊,讀之悲壯之情油然而生,真是大手筆。因境生情、由情而感,百般苦楚無法傾述,既而以景道出,真有“而今識得愁滋味,卻道天涼好個秋”之意態(tài)。好詞!
有感
讀書可以醫(yī)愚,此常論也,過猶不及。讀書多亦可以增愚。書教人善,世事使人迷。奈何!奈何!
抒懷
前世瓜葛未絕,今生冤債重生。月華蕩蕩,不盡心中恨事,鳳葉搖搖,曾見面上喜色。青山隱隱,傳眉黛之怨;碧水淙淙,寄心腹之愛;持書萬卷,看落雁之容;懷才八斗,詢閉月之貌;庭院深深,空見月色如許;苑閣重重,難聞琴聲一韻。杜宇悲啼,蜀山未曾遇明主;精衛(wèi)憤鳴,東海那得訴不平。驅(qū)使九日,惆悵一懷。望不斷天涯碧草昭陽道,說不盡秋雨梧桐未央柳;苦情何傾,深情怎書?梅花無語斜陽暮,蟄蟲不言月色昏。可憐身輕,皆為伊人憔悴,怎奈心損,都是斯事黯然。
所思
近 來思興頗濃:當(dāng)夜深人靜時,燃松香,弄古箏,意與興俱,腕從心應(yīng)。發(fā)思古之幽情、吟名世之妙文。更兼?zhèn)湟槐K兩盞素酒,三杯兩杯清茶,摹碑帖數(shù)行,寫蘭竹幾筆。能造斯境,雖神仙亦不屑為。
浮粟詩話
華習(xí)字作畫之余,常喜吟詩誦詞。偶有打油之句,亦出于無心。以為為文之道,貴乎天成,強(qiáng)堆硬湊,便非上品。華寫詩非為詩也,思與前而感于后,則句綿綿而來,是故舊題未必合仄,新語難免欠妥 ,然而一片赤誠,自道心聲而已。
浮粟逸事
趣授《道德經(jīng)》
憶昔初登講壇,授一年級數(shù)學(xué)。面對稚子,有同窗戲之曰:能令此輩聽懂【道德經(jīng)】,功莫大焉。執(zhí)鞭解惑,滑稽詼諧,一座皆笑。一童曰:師似凌大岫者。聞之愕然,凌者,古之傳奇中之才子也。是語似非此輩所能道也。
戲購【武氏祠漢畫像石】
乙亥仲春某日,夜游任城古槐市場,流連于舊書舊報間。一見此書,即問價幾何。攤主曰:4元5角。問:稍減。答云:4元。"再減5角如何?”其猶豫片刻,點頭同意。喜而付阿堵,口袋掏空亦不足,忙道:“再少2毛!彪m不顧反對,攜書便還。思之一樂也。歸而記之。
各方題贈
一
向華詩詞富才情,僻野幾人能識荊?
天生麗質(zhì)難自棄,定共書畫放光明。
-----贈馮向華君 北師大校友張廣禎
二
才豈十人了,名應(yīng)舉縣知。浮生滄海粟,野性鶴云姿。
翰墨結(jié)深眷,詩書秉世彝。更欽偃草化,價重李桃蹊!
浮粟向華是回雪多年的摯友,現(xiàn)為梁山一中美術(shù)教師!爸脑囋姇嫞瑑A蓋何分你我他”,回雪不敏,未能兼工書畫,但在梁山這一隅之地,“可語者”卻也著實不多,是以彼此間總有一種惺惺相惜的默契!
------- 五律 * 贈浮粟向華 中學(xué)教師 張長軍
書畫作品
馮向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