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容
李僡,字惠人, 陜西華陰人,清朝官吏。道光二年進士,直隸即用知縣,補撫寧,調 青縣。舉卓異,歷 滄州、 深州,擢大名知府。調保定,擢 大順廣道,遷 按察使。 二十一年,擢 順天府尹。二十三年,南河決,命偕侍郎成剛馳往督工。二十六年,出為江蘇布政使,以病歸。三十年,起授甘肅布政使。咸豐元年,擢河南巡撫。長蘆鹽政疲敝, 言官請變通懸岸,僡偕 直隸總督 訥爾經額議改直、豫懸岸,分別官辦、商販。二年,調山東;浄擞晌洳龞|下趨江寧,僡遣精兵二千馳援,親赴兗、沂、曹諸府察形勢,分兵 扼隘防守。履行河堤,令黃河渡船悉歸 曹縣 劉家口、 單縣 董家口,斷他口私渡。檄候補道慶凱等駐兵要隘,搜捕捻匪。 三年,江寧陷,徐州捻、梟諸匪蜂起,僡再赴兗、沂、曹諸府督防。未幾,揚州陷,僡令防軍分三路:游擊 王鳳祥等駐郯縣 紅花埠為東南路,總兵 百勝等駐嶧縣 韓莊閘及陰平為中路,總兵三星保巡劉家、董家二口,遏賊北竄,為西南路。傳駐宿遷迤北,與百勝等犄角。四月,賊自浦口北竄安徽,陷滁州,逼鳳陽 臨淮關。僡進駐宿遷,慮徐州守兵弱,請移山西、陜西、綏遠諸路援兵策應。五月,賊自亳州經米家集竄河南,陷 歸德、擾劉家口。僡命防軍進擊,民團繼之,毀北岸船,賊不得渡。有由曹河駛入者,乘半渡擊沉之,賊敗退。尋自河南汜水北渡 溫縣,西路告警,僡自曹州分兵馳援,督師繼之。比賊圍懷慶,僡會諸軍力戰(zhàn),解其圍。捻匪擾歸德境,毗連曹、單、僡留陜、甘兵九百會剿,自引師回防東路。 自粵匪起,所至各行省皆瓦解,疆吏能御賊不使入境且出境剿賊者,惟僡一人。文宗深嘉之,屢欲擢任總督,以山東為畿輔屏蔽,倚僡為重,故未果。尋卒於官,優(yōu)詔悼惜,贈總督、 太子少保,謚恭毅。子啟詔,署湖南桂陽州,殉難,贈道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