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士一(1665~1732),字鶚薦,號河峰,濤雒鎮(zhèn)苗家村人。1702年(康熙四十一年)考中頭名舉人,授山西高平
-
胡邈,東漢末官吏,為曹操實力所看重,但是由于誓死效忠東漢皇帝,所以沒有叛變,為曹操所棄。
-
李漱芳,字藝圃,四川渠縣人,清朝官吏。乾隆二十二年進士,授吏部主事。再遷郎中。三十三年,授河南道監(jiān)察
-
黃槐森(1829—1902),字作鑾,號植庭。廣東省黃梁鎮(zhèn)(今斗門縣)荔枝山人。清咸豐十一年(1861)參加省城
-
孫耽,習《詩》、《禮》、三史。在職公平廉慎,所蒞著績。追贈左光祿大夫、開府。
-
沈桂芬(1818年-1881年),字經(jīng)笙,又字小山,江蘇吳縣(今蘇州市)人,順天宛平籍。清末政治家,被梁
-
史致儼(1760—1838)字容莊,江蘇江都人,清朝官吏。家酷貧。甫冠,為諸生,學政謝墉器其才,給膏火,居尊
-
鄭綽(生卒年不詳),三國時期蜀漢將領(lǐng)。章武三年(公元223年)奉命與將軍陳曶討伐反叛的漢嘉太守黃元,生
-
閔如霖(1502--1559),字師望,號午塘,浙江湖州織里鎮(zhèn)晟舍人,閔珪的從孫。明代名宦,舉嘉靖十一年(公元
-
胡東皋,字汝登,號方岡,浙江省慈溪市橫河鎮(zhèn)天香橋人。弘治十四年以《書經(jīng)》中浙江鄉(xiāng)試第四十二名,弘治十
-
周學銘(1859—1911),宇味西,安徽建德(今東至)人,周馥次子。
-
祁世長(1825-1892),字子禾、念慈,一字子和,號敏齋,山西壽陽人,祁寯藻之子,清朝官吏。咸豐庚申進士
-
嚴瑞龍(?-1751年),字凌云, 四川 閬中人, 清朝官員。1735年任臺灣御史。1718年( 康熙五十七年)嚴瑞
-
清代醫(yī)家潘曾沂,江蘇吳縣人,生平欠詳,嘗輯《豐豫莊便農(nóng)藥方》一書行于世。
-
梁彥深(1044年~1116年),又名梁?,字純之,鄆州須城(今山東東平)人。梁顥之孫,梁適少子。歷任鄆州刺
-
何郯(1005~1073),字圣從,陵州(今四川眉山市仁壽縣)人,徙成都。仁宗景祐元年(1034)進士。
-
衛(wèi)哲治(1701—1756)字我愚,河南濟源人,清朝大臣。雍正七年,以拔貢生廷試優(yōu)等,發(fā)江南委用。初署贛榆知
-
丁思孔(?—1694)字景行,遼東人,清朝官吏。丁文盛之子。順治九年進士,選庶吉士。四遷,授陜西漢羌道副
-
徐豐玉(?—1853)字石民,安徽桐城人,清朝官吏。
-
劉知章,字理齋(1870-1940),高平北詩村人。清末拔貢,曾任沁縣知縣。
-
張孟球,字夔石,江南長洲人,清朝官吏。康熙二十四年進士,授山東昌樂知縣。入為工部主事。累遷禮部郎中。
-
沈愷曾(1661年-1711年),字虞士,號樂存,浙江歸安(今湖州)人,清朝官員。 清康熙十六年(1677年)中
-
吳兆泰(1851—1910)字星階,別號弦齋,湖北麻城人。清朝官吏。與屠仁守友善,互相厲以道義。光緒二年進士
-
楊汝谷(1665—1740)字令貽,江南懷寧人,清朝官吏。康熙三十九年進士,授浙江浦江縣知縣。行取,授禮部主
-
陳文燧,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壬戌申時行榜進士,撰有《延慶知州耿公繼武德政碑》。
-
盧洪春(1544~1619),字思仁,號東白,浙江東陽盧宅人。明萬歷丁丑(1577年)進士,官至禮部祠祭司主事,
-
周敬心,山東人,太學生也。洪武二十五年,詔求曉歷數(shù)者,敬心上疏極諫,且及時政數(shù)事。
-
鄭汝霖(1773-1835),號鐵侯,福建永泰縣治人。清乾隆六十年(1795)乙卯科舉人,受知于制軍喀爾凖,學問
-
王士棻(1722—1796),清朝官吏。華州(今屬陜西)東關(guān)外蟲王廟人,字檢齋,號蘭圃。乾隆十九年(1754)進
-
左懋泰,字韋諸,號大萊,左懋第的堂兄。明崇禎七年政治人物。
-
伊辟,字盧源,山東新城人,清朝官吏。順治五年,舉鄉(xiāng)試第一。十二年,成進士,改庶吉士。十三年,授御史。
-
劉綱,字伯鸞,下邳(今江蘇邳縣)人。有道術(shù),亦潛修密證,人莫能知。嘗仕上虞令,為政清靜,而政令宜行。
-
劉若金,字云密,安徽潛山人。1585出生,1665年逝世。明末官吏、醫(yī)家。 天啟五年(1625年)進士。歷任縣令
-
朱善張(?—1864)字子弓,浙江平湖人,清朝官吏。諸生。授桃南通判,升里河同知。咸豐九年,擢淮徐揚海道
-
景考祥,號履齋,河南汲縣人,清朝官員,1713年高中進士,1725年前往臺灣擔任巡視臺灣監(jiān)察御史,同年農(nóng)歷九
-
譚尚忠(1722-1796),字因夏,一字古愚,號薈亭,江西南豐人。清代廉吏,文學家。乾隆十六年(1751)進士
-
許纘曾,順治六年進士,著有寶綸堂集五卷并傳于世。
-
曹一士(?—1736)字諤廷,江蘇上海人,清朝官吏。雍正七年進士,改庶吉士,散館授編修。十三年,考選云南
-
盛昱(1850-1899)愛新覺羅氏,字伯熙,一作伯羲、伯兮、伯熙,號韻蒔,一號意園。隸滿洲鑲白旗,肅武親王
-
江南虹縣人,明末清初官吏。
-
歷史人物,(1483~1569),字惟明,號東崖。義烏華溪村人。著《醫(yī)學正傳》8卷、《方脈發(fā)蒙》6卷及《證治真
-
李僡,字惠人, 陜西華陰人,清朝官吏。道光二年進士,直隸即用知縣,補撫寧,調(diào) 青縣。舉卓異,歷 滄州
-
鄭譯(540-591),字正義,隋朝大臣,滎陽開封(河南開封)人。鄭孝穆子,幼聰穎,博覽群書,工騎射,尤善音
-
許應(yīng)鏘(1837-1896),字少衡,廣州人,清代官吏。擁護戊戌變法的清官。
-
鄭興(唐),永安縣永安堡(今孝義市大孝堡鄉(xiāng))人氏。據(jù)記載,孝子鄭興,自幼很有志向,終日勤勞耕作,侍奉
-
畢際有(1623-1693),字載積,號存吾,明末戶部尚書畢自嚴的仲子,其長兄名際壯,早逝;三弟名際孚,沒有
-
章謙亨(生卒年不詳)字牧叔,,吳興(今浙江湖州)人。紹定間,為鉛山令,為政寬平,人稱生佛,家置像而祀
-
徐嶠,字巨山,唐代官吏,徐堅之子。
-
童恢(生卒年不詳),東漢時姑幕(今山東諸城市西南)人,字漢宗。童恢的父親是一仗義好施之士,曾傾家賑災(zāi)
-
鮑源深(1811——1884),字華譚,號穆堂、澹庵,安徽和縣西梁山鎮(zhèn)人。清道光二十七年(18
-
莊親王,清朝世襲親王。順治八年(1651年),清太宗皇太極第五子碩塞被其弟順治帝封為承澤親王,其子博果鐸
-
鄒應(yīng)龍,字云卿,號蘭谷,蘭州皋蘭人。明穆宗隆慶初,鄒應(yīng)龍以副都御史總理江西、江南鹽屯,遷工部右侍郎。
-
淳于越,戰(zhàn)國時齊國博士,秦朝時曾任仆射(音púyè)。李斯和淳于越是一對好兄弟,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
-
張璁(公元1475年-公元1539年),字秉用,號羅峰,浙江溫州府永嘉(今溫州市龍灣區(qū)普門村)三都人,明朝嘉
-
順德干岡(今北窖鎮(zhèn)廣教村)人。 萬歷四十一年(1613年)成進士,授監(jiān)察御史。天啟帝時,依附魏忠賢,以義子
-
姚錫光(1857—1921),字石泉,號石荃,江蘇丹徒人;少時聰明好學,清光緒十四年舉人;先后任內(nèi)閣中書,安
-
陳時臨,字二咸,浙江鄞縣人,清朝官吏,是一名清官。少從陳錫嘏學,得聞證人書院之教。家貧,游京師。
-
葉大有,字謙夫,一字謙之,名相葉顒從曾孫也,生卒年不詳,興化軍仙游縣萬善里古瀨村(今福建仙游)人。葉
-
戴均元(公元1746--1840年)字修原,號可亭,清代大庾(今
大余縣),
客家人。系清朝乾隆四十三年進
-
趙時賞,字宗白,和州(今安徽和縣)人。南宋官吏。宗室。咸淳元年進士。歷官知旌德縣、知邵武軍、文天祥摻
-
汪立信(1201-1275) 字誠甫,少時隨叔祖遷居六安,龍穴山上有汪立信讀書處舊址。 同名的有華南農(nóng)業(yè)大學教授
-
金應(yīng)麟(1793—1852),字亞伯,清錢塘(今杭州)人。 道光六年(1826)進士,授刑部主事,先后隨同其他大臣赴四川
-
管鑒字明仲,龍泉(今屬浙江)人,徙臨川(今江西撫州)。乾道九年(1173),范成大制置四川后東歸,道
-
徐承煜(?—1901)字楠士,漢軍正藍旗人,徐桐之子,清末官吏。拔貢。以戶部小京官晉遷郎中,累官刑部左侍
-
陶彝,順天大興人,清朝官吏?滴跞拍赀M士,授戶部主事。再遷郎中。考選廣西道御史,巡視兩浙鹽政。
-
邵齊燾[清](1718~1769),字荀慈,號叔山,江蘇常熟人。生于清圣祖康熙57年,卒于高宗乾隆34年,年52歲。幼
-
沈近思(1671-1741)字位山,浙江錢塘或仁和五杭(今屬余杭)人,清朝官吏、詩人。
-
錢應(yīng)溥(1824—1902),字子密,別署葆真老人,嘉興人。錢泰吉之子。拔貢出身,參加朝考得一等,用為七品小京
-
吳壇(1724—1780),字紫庭,山東海豐人,清朝官吏,吳紹詩之子,吳垣弟。二十六年(1760年)進士,授刑部
-
.明朝人物 沈淮[約公元一五六一年前后在世]字激伯,仁和人。生卒年不詳,約明世宗嘉靖四十年前后在世。嘉靖
-
清代名吏言如泗,字素園,是江蘇昭文人,孔門弟子言偃子游的七十五世孫,正宗的圣賢后裔。先后擔任過垣曲、
-
博爾濟吉特·瑞澄(1863年-1915年),字莘儒,號心如,博爾濟吉特氏,北京人,滿洲正黃旗。大學士博爾濟吉
-
徐會灃(1837~1906)字東甫,山東諸城人。清末大臣。1868年(清同治七年)進土。翰林院編修。光緒三年(187
-
介 賈應(yīng)寵本擬走仕途經(jīng)濟道路,卻直到1639年才中貢生,有不勝淹蹇之嘆。明崇禎十二年任直錄固安縣令
-
一名寧悌原,世稱寧諫議,欽江縣人,唐高宗麟德元年(公元644年)出生于欽江縣。 出生宦海門第,寧氏家族在
-
江春霖(1855--1918),字仲默,一字仲然,號杏村,晚號梅陽山人,福建莆田人,光緒二十年(公元1894年)
-
成翊世,男,1955年9月出生,廣西玉林人。1980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研究生學歷,博士,先后畢業(yè)于廣州體育
-
趙志皋(1523~1601),字汝邁,號汝陽。浙江蘭溪人。明穆宗隆慶二年(1568)戊辰科羅萬化榜進士第三人。此
-
裴應(yīng)章(1536–1609年),字元暗,號淡泉,生于福建汀州府清流縣城關(guān)(今屬三明市清流縣)。明隆慶二年(15
-
鮑桂星(1764—1824)字雙五,號覺生。安徽歙縣人,清朝官員,文學家。嘉慶四年進士。歷官工部侍郎、翰林學
-
顧九思(1532~1610)明朝官吏。字于睿,號韋所,長洲(今江蘇蘇州)人。隆慶五年進士。除豐城縣。縣故難治
-
唐執(zhí)玉 唐執(zhí)玉(?—1733)字益功,江南武進人。康熙四十二年進士,授浙江德清知縣。德清盛科第,多鉅室
-
韓湘,字北渚,生于唐德宗貞元十年(794年),為韓愈侄孫、韓老成之子,是個汲汲于科舉功名的士子,而且最后也
-
(1250—1331)元 洛陽(今屬 河南)人,遷居 開封。字君璋。歷官工總主事、刑部歸德知府,后累遷 廣東廉訪
-
陶元淳(1646~1698),字子師。江蘇省常熟人。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中進士,三十年(1691年)任昌化縣
-
翁萬達(1498—1552年),字仁夫,號東涯,謚襄毅,亦作襄敏,揭陽人(今隸汕頭市區(qū))。嘉靖丙戌進士。歷官兵
-
張文浩,1940年生,號長人、松齋主人,江蘇常州人。1960年入揚州大學攻讀中文。為人耿直,性情豪放,處世淡
-
邴吉(~前55),又作丙吉,字少卿,西漢魯國北海人,曾官廷尉監(jiān),光武省右監(jiān)。漢昭帝時曾任大將軍長史。漢
-
劉言,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人,五代時期曾任武平節(jié)度使。本為吉州刺史彭氖糲攏?09年,南吳占領(lǐng)江西一帶
-
周札(?-324年),字宣季,義興陽羨人。出身江南士族,西晉建威將軍周處第三子。東晉建立,平定徐馥叛亂,
-
鄭麟趾(1396—1478),高麗李朝學者。字伯雎,號學易齋。1414年文科狀元及第,歷任集賢殿學士、刑曹參判等
-
葛寶華(1844—1910),字振卿,浙江山陰(今屬紹興)人。室名鍊石齋。光緒九年(1883)進士,歷任郎中,內(nèi)
-
于庫里·恩銘(1845-1907.7.6),清朝官吏,清末主張新政的要角。于庫里氏,字新甫。滿洲鑲白旗人。慶親王愛
-
吳百朋(1519~1578),字惟錫,號堯山,浙江義烏人。明嘉靖二十六年進士.官至刑部尚書,與戚繼光生活于
-
黃峭(872-953),字峭山,又名岳,字仁靜,號青崗,后裔尊稱為峭公或峭山公,錫公的長子,遠祖自河南光州固
-
桂萼(?—1531年),字子實,號見山,余江縣錦江鎮(zhèn)人。明正德六年(1511)中辛未科進士。歷任丹徒、武康、
-
莊存與(1719—1788)字方耕,號養(yǎng)恬,江南武進人,清朝官吏。
-
鄭絪,字文明。父羨,池州刺史。絪少有奇志,好學,善屬文。大歷中,有儒學高名如張參、蔣乂、楊綰、常袞,
-
仇鸞(?—1552年),明陜西鎮(zhèn)原(今屬甘肅)人,字伯翔。出身將家,封咸寧候。
-
鄒一桂(1686年-1772年)清代官員,畫家。字原褒,號小山,晚號二知老人,江蘇無錫人。雍正五年二甲第一名